南京雨花颱風景名勝區

南京雨花颱風景名勝區

南京雨花颱風景名勝區位於南京市雨花台區北部中華門外,占地面積153.7萬平方米。雨花颱風景名勝區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紀念聖地,是新中國規模最大的紀念性陵園,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區和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是一個集教育、旅遊、休閒、娛樂為 一體的江蘇省級紀念性風景名勝區。 南京雨花颱風景名勝區由名勝古蹟區、烈士陵園區、雨花石文化區、雨花茶文化區、遊樂活動區和生態密林區六大功能區組成。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從公元前1147年泰伯到這一帶傳禮授農算起,雨花台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築“越城”起,雨花台一帶就成為江南登高攬勝之地。

三國時,因崗上遍布五彩斑斕的石子,又稱石子崗、瑪瑙崗、聚寶山。南朝梁武帝時期,佛教盛行,有位高僧雲光法師在此設壇講經,感動上蒼,落花如雨,雨花台由此得名。

明、清兩代,景區內的“雨花說法”和“木末風高”分別被列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1927年以後,雨花台淪為國民黨統治者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場。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政府決定在此興建烈士陵園。

景區建設

風景區的建設可分為三個時期。

1949至1979年,根據“先綠化、後建設”的方針,主要進行大規模的綠化造林工作。

20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又陸續興建了大規模的紀念建築群,在全長1500米的中軸線上,由北向南,烈士就義群雕、烈士紀念碑、倒影池、紀念橋、紀念館、忠魂亭等依次展開。1999年在北京舉行的“國際建築師協會第20屆大會”上,這組巧奪天工的紀念建築群榮獲“藝術創作成就獎”。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進行大規模的景區景點建設,修復和新建了乾隆御碑、二忠祠、木末亭、木樨苑、怡苑等景點,新建了雨花石博物館和江蘇省國家安全教育展覽館,完成了中心紀念區、名勝古蹟區、雨花石文化區、雨花茶文化區、遊樂活動以及生態密林區的建設。

主要景點

南京雨花颱風景 南京雨花颱風景

雨花台烈士陵園

雨花台烈士陵園位於南京市雨花台區雨花台丘陵中崗,是新中國規模最大的紀念性陵園,國家首批4A級旅遊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面積1.13平方千米。

陵園包括雨花台主峰等5個山崗,以主峰為中心形成南北向中軸線,自南向北有南大門、廣場、紀念館、紀念橋、革命烈士紀念碑、北殉難處烈士大型雕像、北大門以及西殉難處烈士墓群、東殉難處烈士,紀念亭等。

江南第二泉

江南第二泉,原名雨花泉,泉有二孔,水出地面1米。南宋著名愛國主義詩人陸游到四川任職時途經建康,登雨花台遊覽,用泉水沏茶,備加讚賞,品為二泉。雨花泉位列金陵名泉之首。明代趙謙為二泉題匾,"江南"二字為後人所加、鐫刻在大理石上的"江南第二泉"是當代著名書法家蕭嫻題寫。2001年,雨花颱風景區對二泉茶社實施整體翻修。

怡苑

怡苑建於80年代初期,占地2公頃,由東南大學潘谷西教授設計。怡苑是具有江南古典園林風格的園中園,苑內圈養了藍、白孔雀及八哥、虎皮鸚鵡等。

南門休閒廣場

景區南大門占地面積約2970平方米,其中主體建築由二個亭式建築、二個耳房組成,成條狀對稱布局。建築軸線達80米長,房屋建築面積為140平方米,鋼筋混凝土澆灌框架結構,外坪為乾掛金山石板和綠色玻璃幕牆。高度為3.1米至3.7米。門式建築軸線中間部分設定了小型噴泉水池,長12米,寬4.5米,形成樹冰狀、鼓泡狀及彩虹狀等形態各異的水體造型。距小水池4米距離處又設定了一座塑假石水池,長25米,寬8米,居中以園林造石手法塑造了一塊長17米,寬2.5米,高近3米的仿真雨花石,形象逼真,石紋清晰,石面上鑲嵌雨花台三個金色大字,由著名書法家武中奇書就,每個字高寬各約1.2米,是風景區入口處的標誌性題名石。

木樨苑

木樨苑綠化以桂花為主,配以野生杜鵑(映山紅)。桂花,古稱木樨。1999年在此建木樨苑,由桂花專類園、假山瀑布、流杯亭、木樨榭、曲橋、小徑等部分組成,占地12畝。桂花專類園栽植了26個品種的千株桂花,湖堤上壘起了高達8米的假山群,瀑布從假山頂向南噴射。

梅崗與梅廊

東晉梅崗,又稱梅嶺崗,東晉初期,胡人壓境,都城南遷,豫章太守梅賾帶兵抵抗,屯營於此。為了紀念梅賾將軍的高風亮節,後人在崗上建梅將軍廟,廣植梅花,遂稱為梅崗。到明清時,這裡已形成梅海,與鐘山腳下的梅林成為南京東郊、南郊兩大賞梅勝地。1999年,雨花颱風景區在此復建梅崗,由"訪梅亭"、"問梅閣"、"寒香軒"、"曲廊"四部分組成。雨花颱風景區成為南京市的重要賞梅之地,中國南京國際梅花節的重要分會場。

雨花台東崗周圍除了江南第二泉外,還有楊邦義剖心處、方孝孺墓、辛亥革命陣亡將士人馬合冢等幾處遺蹟。

梅崗與梅廊 梅崗與梅廊

歷史文化

雨花石文化區

雨花石文化區作為雨花颱風景區六大功能區之一,是集中展現開創和發祥於雨花台的雨花石文化獨特魅力的主題園區。它位於。,雨花颱風景區東南部,面積約3公頃。

雨花石 雨花石

雨花石被稱為“天賜國寶”、“中華一絕”,最早產於雨花台。南朝時期,相傳高僧雲光法師在雨花台上講經說法,感動上蒼,天降雨花,墜地成石。這個神話傳說,不僅使雨花石上升為天賜神品,也賦予了它深厚的文化底蘊。雨花石文化由此發祥,綿延至今,雨花石進而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珍愛,成為金陵古都悠久歷史文化的象徵物。

雨花石文化區分為“神話傳說”、“科普展示”和“溪灘觀賞”三大部分,由天降雨花廣場、踏花尋石甬道、《雨花石的傳說》暨《登台問天》雕塑、雨花石博物館、雨花茶館、雨花溪灘、植物觀賞等景區(景點)組成。

•踏花尋石甬道

踏花尋石甬道用花崗岩和各類雨花石鋪地。甬道中蓮花塊石周圍鑲刻著的五彩雨花瑪瑙石,與沿糊的題刻景石、踏花亭等園林小品,共同營造出“踏花尋石”的意境。

•登台問天廣場

登台問天廣場由踏花尋台甬道、觀景平台和《登台問天》主題雕塑等組成。《登台問天》主題雕塑取材於雨花台傳奇故事,是雨花石文化軀的標誌性建築。雕塑以簡捷而又浪漫的手法形象再現了登台問天、天降雨花的感天動地的壯麗場景:佛手結印向天,展臂直指蒼穹,催動落英繽紛,點化花石斑斕,表現了雲光法師祈求上天風調雨順、澤被大地、五穀豐登、庇佑萬民豐衣足食的良好願望。

•雨花溪灘觀景區

雨花溪灘觀景區由景亭、雨花灘、淺水池等景點構成,集賞石、賞景、休閒為一體。雨花石灘中的雨花石有1000餘噸,厚達三十公分,灘中設有木棧橋供遊人嬉戲、賞玩。溪灘邊栽植荷花、睡蓮等水生植物。

雨花茶文化區

雨花茶,因產於南京中華門外的雨花台山丘而得名,以碧綠的茶色,清雅的香氣、甘醇的滋味聞名。其外形似松針,細緊圓直。1958年為了紀念在雨花台犧牲的革命先烈,江蘇省委提出創製一種名特茶,研製成功後就以“雨花”命名,使人飲茶思源。1959年春,雨花茶研製成功。1959年5月,雨花茶報送相關部門進行品評、鑑定,其品質受到一致好評。雨花茶1959年被評選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2004年12月,雨花茶成為南京市第一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旅遊信息

開放時間

景區:8:00——17:00

雨花台烈士紀念館:8:30——17:00(16:00停止入館,周一閉館)

雨花石文化區:8:00——17:00

雨花茶博物館:8:30——17:00(周一、周二閉館)

南京生態文明教育館:8:30——16:30(周一、周二閉館)

江蘇國家安全教育館:8:30——16:00(周一閉館)

註:遇法定節假日另行通知。

門票信息

雨花颱風景名勝區對全社會公眾免費開放。

收費項目

雨花石文化區——成人:10元/人,全日制學生:5元/人,1.2米以下兒童免票。

雨花閣——成人:7元/人,全日制學生:3.5元/人,1.2米以下兒童免票。

導遊圖 導遊圖

交通路線

自駕

滬寧高速線路

滬寧高速→中山門出口→中山東路→龍蟠路→雨花東路→出口往右轉直行

二橋高速線路

二橋高速→寧鎮公路→新莊立交→九華山隧道→龍蟠路→雨花東路

寧杭高速線路

寧杭高速→機場高速→花神廟立交→雨花廣場→雨花台景區南門

公交

夫子廟至雨花颱風景名勝區:44路/49路(夫子廟上,窯灣街下,3站);換88路、26路、101路區間、101路(雨花台下),下車向南230米。

乘26、88、105、202、204、305路到“雨花台”站下,回走至丁字路口;33、101、102、106、137、164路到“立交橋”南京雨花白癜風研究院站下車往西250米

乘南京捷運1號線到“中華門站”3號出口向東300米(注2、16、49路到“雨花台”站下,過鐵路天橋左轉到丁字路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