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南京鄭和公園始建於1953年,原名太平公園,1985年5月3日為紀念鄭和下西洋80周年而更名為鄭和公園。鄭和公園位於南京市區內,是當年鄭府的後花園原址,園內有全國最早的鄭和紀念館、鄭和研究會。
鄭和公園占地2.2化頃,建築面積2100平方米,公園內有古色古香的雙抱亭,優雅的長廊和庭院式的鄭和紀念館。
歷史背景
偉大的航海家鄭和(1371-1435)是舉世聞名的中國航海家。在明永樂三年(1405)至宣德8年(1433)的28年時間裡,他率大批船隊,先後7次遠洋出海,縱橫於太平洋與印度洋,遍訪亞非30多個國家,最遠到達東非南緯四度以南的慢八撒(今肯亞蒙巴薩),跋涉7萬餘海里,相當於繞地球三周多。鄭和的航海事業,暢通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海上“絲綢之路”,發展了海外貿易,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為華僑在南洋定居、生存、開發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也刺激了中國造船業的發展,提高了人們的航海技術,豐富了人們的地理知識,在中國海外交通史上,在世界航海史上,寫下了極其光輝的一頁。
鄭和墓位於牛首山南麓,南北長300米,東西寬60米,高約8米。墓按伊斯蘭風格修建,整個墓形是"回"字形,墓前台階有四組7層28級,寓意鄭和7次下南洋,歷時28年,遍訪40多個國家和地區。鄭和墓,當地民眾俗稱“馬回回墓”。其後裔自明清以來世代相沿,定期來這裡祭掃,從未間斷過。
鄭和紀念館
鄭和紀念館,展廳分上、下二層,底層正中是一座3米高的鄭和手握航海圖的座像。座像背後與左右兩側牆面上三幅巨型磨漆壁畫《鵬起瀏江》面積達80平方米。它不僅再現了當年鄭和奉召首次從瀏家港下西洋,訪問東南亞、東非各國出洋時的壯觀場面,更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三幅壁畫金碧輝煌,氣勢磅礴,畫面線條明快流暢,人物栩栩如生,富有鮮明濃郁的民族風格。鄭和船隊中十幾艘寶船“雲帆高張、晝夜星馳”,由於光學與視角的關係,無論遊人站在大廳的哪個角度看,都給人以群船迎面駛來的極為奇妙的感覺。
二樓展廳陳列著各種圖片和實物等200餘件有關鄭和下西洋的史料,展示了鄭和不平凡的生平和偉大的航海業績,展示炎黃子孫和世界各國人民對鄭和的深切緬懷。
鑒於鄭和紀念館的歷史性和紀念屬性,1995年先後被命名為蘇州市、太倉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被命名為“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被命名為“蘇州市全民國防教育基地”等。
其他景點
明朝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鄭和首次下西洋順利歸來,明成祖朱棣為答謝海神媽祖護佑鄭和航海平安的聖德,賜建“龍江天妃宮”,並親自撰寫了為天妃歌功頌德的“御製弘仁普濟天妃宮之碑”碑文。此碑高約6米,重27噸,有699字碑文,目前是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南京靜海寺、天妃宮、閱江樓明文化歷史景觀帶一角。這一景觀帶是南京市內鄭和下西洋相關遺址最為集中的地帶。其中天妃宮是鄭和首次下西洋回國後,明成祖朱棣為感謝海神媽祖護佑鄭和航海平安的聖德而賜建,靜海寺是鄭和第二次下西洋順利返航後,明成祖為表彰其出使海外的功勳並弘揚國威所建,該寺也是鄭和晚年主要的生活場所。經過最近的重建和擴建,靜海寺、天妃宮、閱江樓景觀帶已成為南京紀念鄭和主題的明文化旅遊新區。
鄭和墓位於南京南郊牛首山麓,修整後完全保留了原有的歷史特徵和穆斯林葬儀的習俗、規格與風貌,墓園下有28級台階,象徵鄭和航海28年,每個平台7級台階,象徵他七下西洋,此外這裡還建有碑亭和“南京鄭和墓史料陳列館”。
南京寶船廠遺址公園,南京寶船廠遺址公園於7月4日建成開放,這裡曾經是中世紀最大的造船廠,為鄭和下西洋建造了數百艘寶船,仍留有3個長達四五百米的作塘(造船船塢)。2003至2004年間,南京市博物館對寶船廠遺址中的第六作塘進行考古發掘,出土造船工具及船用構件等文物1500多件,其中大型舵桿和絞關木就有近10件。
太倉艷陽農莊位於太倉市岳王鎮現代農業園區內,距鄭和公園較近,距上海市中心約50公里。艷陽農莊是一所集住宿、餐飲、會務、娛樂、休閒、養老為一體的準星級休閒度假村。
周邊景點
南京中山陵、南京大學北大樓、南京總統府、南京明孝陵、南京古掃葉樓、南京明故宮遺址、南京陽山碑材、南京梅花山、南京烏衣巷、南京江南貢院、南京秦淮河、南京夫子廟、南京寶塔根、南京長江第二大橋、南京南唐二陵、南京舍利塔、南京保聖寺塔、南京媚香樓、南京勝棋樓、南京玄武湖、蘇州太倉艷陽農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