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該連成立於1947年8月6日,在山東萊陽城西水頭溝小園村編成,番號為華東軍區特務團四大隊輜重連,兵員主要為山東東部農民。不久番號改為華東軍區警衛旅特務團一營一連。1949年6月,該連奉命進駐上海南京路執勤,改編為華東軍區警衛旅特務團三營八連。
剛剛解放後的上海,階級鬥爭尖銳,社會情況複雜,資產階級和國民黨殘餘勢力妄圖用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侵蝕部隊。進駐繁華都市後,八連艱苦奮鬥、拒腐蝕永不沾的優良傳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不變,傳家寶“三箱一包”(理髮箱、補鞋箱、木工箱及針線包)始終不丟,閃光的“五個一”(節約一滴水、一分錢、一度電、一粒米、一寸布)始終堅持,自覺抵制資產階級思想的侵蝕,身居鬧市,一塵不染。
1959年7月23日《解放日報》刊登“南京路上好八連”的事跡後,上海社會各界陸續開展了向好八連學習的活動。
1960年9月共青團上海市委和上海人民廣播電台聯合舉辦“學好八連艱苦奮鬥、勤勞儉樸革命精神”的廣播大會,加之《霓虹燈下的哨兵》電影故事的廣為傳頌,好八連由此而聲名遠播,成為全國人民學習的楷模。
1963年4月25日國防部授予該連“南京路上好八連”榮譽稱號,8月1日,毛澤東賦詩《八連頌》予以讚揚:
“好八連,天下傳。為什麼?意志堅。為人民,幾十年。拒腐蝕,永不沾。因此叫,好八連。解放軍,要學習。全軍民,要自立。不怕壓,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賊。奇兒女,如松柏。上參天,傲霜雪。紀律好,如堅壁。軍事好,如霹靂。政治好,稱第一。思想好,能分析。分析好,大有益。益在哪?團結力。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周恩來為第8連題詞並接見了該連的代表。朱德、陳雲、鄧小平、陳毅等同時為第8連題詞。隨後,全國全軍廣泛持久地開展學習南京路上好八連活動。
1991年,在國防部為南京路上好八連命名28周年前夕,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為好八連題詞,鄧小平為《南京路上好八連》一書題寫書名,號召全軍學習第8連優良傳統和作風,推進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建設。
功勳
截止2007年,“好八連”先後榮立集體一等功4次、二等功18次、三等功11次。
在從2005年至2007的近3年中,八連官兵在軍事訓練中設計的輕武器射擊“四點”瞄準檢查裝置、95式自動步槍固定槍瞄準器和固定槍瞄準架、瞄靶軌跡分析儀等3項軍事訓練成果得到上級推廣套用;在14次軍事比武中共奪得35項第一;32名官兵被評為“一級神槍手”,8名幹部士官被評為“優秀四會教練員”;先後有6人打破警備區軍事訓練紀錄;87人被評為訓練標兵;連年被警備區評為“軍事訓練一級單位”。
文化作品
影視
《霓虹燈下的哨兵》(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電影)
連環畫
根據南京路上好八連的真實事跡編繪的連環畫:
1961年11月,由毛震耀繪畫,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南京路上好八連的故事》,規格28開,34頁彩圖,印數1.58萬冊。全書分“行軍鍋”、“洗臉盆”、“針線包”、“向菜地進軍”、“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五個小故事,充分展現了“好八連”艱苦奮鬥的精神,是“好八連”題材連環畫中最早出現的一本。
1963年8月,為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36周年,由賀友直、汪觀清、鄭家聲等繪畫,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南京路上好八連》,60開,230圖,印數20萬。
1973年12月,上海人民出版社還出版了一本介紹“好八連”事跡的連環畫《新的戰鬥》,包括“新的戰鬥”、“一封感謝信”、“當家人”三個故事。由上海警備區業餘創作組編繪,60開,118圖,印數120萬冊,系“好八連”題材連環畫中印量最多的一本。
以舞台劇和銀幕劇《霓虹燈下的哨兵》為名而出現的連環畫:
有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4年11月1版1印,端木勇繪畫的《霓虹燈下的哨兵》,規格60開,印數9.5萬冊,186圖。
由吳敏繪畫,天津美術出版社1965年5月1版1印的《霓虹燈下的哨兵》,60開,158圖,印數5萬冊。
1960年2月,河北人美出版了由胡克禮繪畫的《霓虹燈下的哨兵》,規格60開,124圖,印數13.2萬冊。
另外,1965年10月,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了電影版的《霓虹燈下的哨兵》,60開,237圖,印數15.5萬冊。1979年5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也出版了一本電影版的《霓虹燈下的哨兵》,64開,220圖,印數49.5萬冊。
事跡展覽館
“南京路上好八連”事跡展覽館建於1963年4月25日,2001年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展館占地面積1200餘平方米,展示了黨中央三代領導核心和老一輩革命家對八連的親切關懷,以及八連四十多年來是如何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的,主要以照片、實物和多媒體的方式進行展出。
意志
大學生士兵杜江長得白白淨淨,細皮嫩肉,一到訓練就像霜打的茄子。連隊組織越野訓練,每次杜江都感覺肚子痛,然而帶到衛生隊一看,啥問題也沒有;進行實彈射擊、戰術訓練,他更是想著法子躲。
南京路上好八連黨員在訓練場上個個都是標桿。
一次連隊組織戰術訓練。排長虎著臉命令臥倒,杜江不情願地趴在地上:手戴護腕,腿綁護膝,腰上也扣著護腰,像穿著“盔甲”一般。
“平時訓練怕這怕那,上了戰場怎能打仗?”訓練歸來,連長張道廣把杜江叫到一邊。“上戰場,怎么可能。”杜江的回答讓張連長感到:不僅身上穿著“盔甲”,思想上也穿著“盔甲”!
南京路上好八連黨員在訓練場上個個都是標桿。中國軍網張寧峰攝
張連長把杜江帶到毛主席寫的《八連頌》前,給他講“軍事好、如霹靂”,“為什麼、意志堅”的道理,教育他當兵就要當能打仗的兵。這一刻,杜江的臉紅了:部隊是為打仗而存在的,戰士沒有堅強意志,不愛軍精武,不僅不配在英模連隊,在其他連隊也沒有立足之地啊!很快他脫掉了兩層“盔甲”,變得勇猛起來。工作訓練自我加壓,不僅一般課目訓練很積極,險難課目訓練也搶著上,重大任務沖在前。兩年來,他先後被團評為“優秀士兵”,多次獲營嘉獎,2009年12月提乾。
野外駐訓,本可在郊區進行,可他們偏要把連隊拉到海濱去訓。在沙灘、蘆葦、溝河中,練走、打、吃、住、藏,練野戰條件下的生存、作戰能力,一練就是四個月。冬天,寒風刺骨,一個個練得耳朵生了凍瘡;夏日,驕陽似火,一個個小伙子練成了“黑人”。參加地方重點工程建設,地方為他們安排好了吃飯、住宿的賓館,可他們偏偏有福不享。吃飯,自己在工地開伙;睡覺,堅持自搭帳篷、自打地鋪,有時還露宿街頭。許多市民感動地說:“剛解放時,親眼見過解放軍睡馬路,想不到今天又重見當年情景!”
越是艱苦的地方,越是艱巨的任務,官兵越是沖在前、乾在先。南浦大橋鋼樑拼裝進入關鍵階段,大橋主塔下要鋪設一條六百多米長的門吊軌道。因場地擁擠,大型起重機開不進去,一根根五十多米長、約一噸重的鋼軌無法到位。指揮部犯難了,八連官兵主動請戰說:“我們就是起重機!”官兵們30人一長溜,抬起一根又一根鋼軌,一步一步地送到指定位置。22個日日夜夜,八連搬運枕木240立方米,裝卸建材150噸。這次,大橋指揮部破例給他們發了67本大紅燙金證書:“南浦大橋榮譽建設者”。
懂得了“苦”後有“甜”的八連兵,珍惜每一次摔打的機會。2007年11月,在170多個參展國的代表來世博園參觀前夕,一些參觀點的工程還沒有如期竣工,負責園區工程建設的建工集團把求救電話打到了八連。八連黨支部一面向上級報告,一面組織官兵參建。24名面臨退伍的老兵自發組建了一個“老兵突擊隊”。他們叫響“在上海一分鐘,就要為建設第二故鄉多出一份工”的口號,專挑最苦、最累、最重、最髒的活,連續奮戰12天,累計搬運鋼管6500餘根,鋼筋近6噸,水泥磚上萬塊,整理木料、板材3300餘件,防護網1100餘張,清理建築垃圾近8噸,清掃路面3萬平米,開挖水溝1000多米,出色地完成了支援世博工程建設的任務。世博園的領導感動地說:“世博園區澆注的是水泥鋼筋,你們注入的是好八連精神!”
用艱苦奮鬥錘鍊堅強意志的八連官兵,在八連屢創奇蹟;離開八連同樣熠熠生輝。
連長王振華,調到警備區富民農場任場長。他帶領大家艱苦奮鬥四年,使一個原本虧損的農場,一躍成為創稅利百萬元以上的富裕戶。後來,王振華又被調去創建一個新農場,經過一段時間的頑強拼搏,新農場兩年也創利170萬元。
八連第11任指導員戴大喜,憑著好八連艱苦奮鬥的傳統,他帶領只有八個人、欠款兩萬元的縣金屬材料公司,當年實現銷售額三千多萬元,創稅利百萬元。兩年後,公司人均創稅利居全縣之首,他因此成為全國模範軍轉幹部。
一位退伍戰士給全連官兵寫信,信中寫道:“親愛的戰友,在服役期間,吃苦的甜頭我們往往還不能馬上體會到。”
正文
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警備區特務團三營第8連,身居鬧市一塵不染,始終保持艱苦奮鬥優良傳統的先進集體。該連於1949年6月進駐上海市南京路執行警衛任務。舊上海是“冒險家”的樂園。解放初期,社會情況仍然十分複雜。該連堅持人民軍隊艱苦奮鬥的政治本色,抵制資產階級思想及其生活方式的侵蝕,團結人民民眾,出色地完成了警衛任務。全連幹部戰士勤儉節約,助人為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1963年4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授予該連“南京路上好八連”稱號。命名前,周恩來接見了該連的代表。毛澤東、朱德、陳雲、鄧小平、陳毅先後寫詩題詞予以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