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勇

端木勇

端木勇(藝名:米南)1930年農曆六月初五生於上海,中國人民解放軍復員建設軍人,著名連環畫家,上海美術家協會會員,1980年始創作國畫,想當數量由上海外交書店代理,在上海多家賓館賣品部專櫃售予外賓。

個人履歷


端木勇(藝名:米南)1930年農曆六月初五生於上海。中國人民解放軍復員建設軍人。著名連環畫家。上海美術家協會會員。

人物生平

端木畫家在讀書期間因愛好美術,經僑居上海的俄國畫家傳授西畫多年奠定繪畫基礎。1949年7月進華東軍政大學軍事本科畢業後分配至航空學校學習和工作。1956年復員回上海,在哈定畫室及現代畫室學習由陳盛鐸先生(同濟大學建築藝術系教授)傳授素描技法多時。1957年進入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連環畫創作室工作。

成就及榮譽

端木畫家曾創作並出版了《霓虹燈下的哨兵》、《南京路上好八連》、《革命家庭》、《戰上海》等家喻戶曉的連環畫作品。
端木勇先生創作的連環畫本
1963年《回民支隊》曾獲得中央文化部主辦的全國連環畫評獎三等獎。上海《解放日報》專刊登載《霓虹燈下的哨兵》連環畫,並參與重點宣傳的《南京路上好八連》連環畫創作。1979年加入上海美術家協會成為會員。
1962年師從著名國畫畫家應野平先生(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上海畫院畫師)學習山水畫技法,經悉心鑽研奠定國畫基礎。1980年始創作國畫,想當數量由上海外交書店代理,在上海多家賓館賣品部專櫃售予外賓。

個人作品

1957年進入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連環畫創作室工作,至1966年10年內出版了連環畫: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作品:
《第一次得獎》1957年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證明

《年輕的鷹》1958年
《機械兵的標兵》1959年
《黑夜沉兵艦》1959年
《文子兵》1959年
《為生產服務的突擊手》1959年
《從老三百到千斤田》1960年
《月照東牆》(合作)1960年
《青春的聲音》(合作)1960年
霓虹燈下的哨兵及南京路上好八連截圖

《追悼會》1960年
《在烈火中永生》1962年
《南京路上好八連》(合作)1963年
《上甘嶺》1963年
《霓虹燈下的哨兵》1964年
《豹子灣戰鬥》1965年
外省出版社出版作品:
《緊急檔案》1958年遼寧美術出版社
《海燕》1959年遼寧美術出版社
《楊大猛怒殺鎮關西》1959年河北美術出版社
《一條妙計》1960年河北美術出版社
《三下西亭》1960年河北美術出版社
《回民支隊》1960年河北美術出版社
《五個水兵》1960年河北美術出版社
《活愚公》1960年河北美術出版社
《哥倆好》1960年北河人民美術出版社
《戰上海》1962年遼寧美術出版社
《藺鐵頭》1963年北河人民美術出版社
《山鷹之歌》1964年天津美術出版社
《革命家庭》1964年遼寧美術出版社

社會評價

“50年前,我跟賀友直、鄭家聲、陶長華、端木勇、任伯宏、任伯言一起到南京路蹲點,去部隊採訪,畫了當年那本《南京路上好八連》。今天,‘南京路上好八連’雖然已經搬離了南京路,雖然時代變化,但他們的精神沒變,依舊是我們的‘好八連’。好八連的好故事,依舊叫人感動,我很想把他們再畫出來。”老畫家汪觀清如是說。
“南京路上好八連”命名50周年之際,反映新時期八連風貌的連環畫《南京路上好八連2》付梓出版,這是1963年出版的連環畫《南京路上好八連》的續篇,傾注了海上連壇一批老畫家對八連的一片深情。同時,紀念“南京路上好八連”命名50周年書畫作品展也於日前在上海圖書館揭幕。 50年前,汪觀清、賀友直、鄭家聲等一批當時的青年畫家創作的經典連環畫《南京路上好八連》,影響了整整一代人。在“南京路上好八連”命名50周年之際,滿頭銀髮的藝術家們依然不計名利、不顧辛勞地再次深入連隊採風,用飽含深情的畫筆,再現霓虹燈下哨兵的光輝形象。
體驗連隊生活、深入街道里弄採訪、與年輕戰士對話交流;組織策劃、四方協調、編寫繪畫,在大半年的時間內,老畫家們為這部畫作傾注了巨大的熱情和心血。83歲的汪觀清作為這次藝術活動的總策劃和總協調,一面聯繫畫家、組織採風、編寫故事、審定畫稿。92歲高齡的連環畫大師賀友直為畫好八連戰士陪孤老逛南京路的畫面,特地到南京路步行街取景拍照蒐集素材。81歲的鄭家聲為畫好“我給父親安檢”的小故事,深入連隊與年輕戰士交流。82歲的陶長華為構思“雷鋒復活了”的小故事,抱病到南京路採訪。84歲的端木勇不顧病體創作了“好八連的兩個‘趙大大’”。
《解放日報》 情系八連五十載——寫在《南京路上好八連②》出版之際 作者:朱爭平
在“南京路上好八連”命名50周年前夕,反映新時期八連風貌的連環畫 《南京路上好八連②》付梓出版了。這部連環畫是1963年出版的連環畫《南京路上好八連》的續篇,傾注了海上連壇一批老畫家對八連的一片深情。
“南京路上好八連”是享譽軍內外的英雄集體。這個連隊當年身居鬧市、一塵不染,艱苦奮鬥、熱愛人民的動人事跡傳遍中華大地,毛澤東同志親筆為該連寫下了著名詩篇《八連頌》。1963年4月25日,八連被國防部命名為“南京路上好八連”。當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一批畫家創作了連環畫《南京路上好八連》,對宣傳學習八連產生了重大影響。2012年我看望老畫家汪觀清時,他對我說,當年參與創作連環畫《南京路上好八連》的7位畫家尚有5位健在,均已80歲以上高齡,大家很想再回八連去看看。這自然是件有意義的事,我立即作了安排。
一個風和日麗的春日,賀友直、汪觀清、鄭家聲、陶長華、端木勇5位享譽畫壇的老畫家相約來到了八連。八連官兵以颯爽的軍姿和精湛的武藝熱情接待了5位爺爺輩的老畫家。軍事科目展示、參觀連隊設施、與戰士們座談,八連官兵的風采和先進事跡深深感動了這幾位當年曾經到八連採訪過的老畫家。汪觀清提議,由他們幾位老畫家領銜,再創作一部反映新時期八連風貌的連環畫,讓社會進一步了解八連新的進步發展,並將此作為獻給“南京路上好八連”命名50周年的禮物。
這是一項不同尋常的工程。當年這幾位上海連壇高手正值中青年,畫部連環畫並非難事。而今,他們都已屆耄耋之年,且體弱多病,要體驗連隊生活、深入街道里弄採訪、與隔代的年輕戰士對話交流,以及組織策劃、四方協調、編寫繪畫等等,困難之巨可以想像。然而,這一系列困難都被老畫家們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對八連的深厚感情化解了。八三高齡的汪觀清是這次藝術活動的總策劃和總協調,他一面聯繫畫家、組織採風、編寫故事、審定畫稿,一面又親自乘捷運、坐公交,深入到與八連長期結對掛鈎的南京東路雲中居委會採訪。九二高齡的著名線描大師賀友直為畫好八連戰士陪孤老逛南京路的畫面,特地到南京路步行街採風,取景拍照、蒐集素材。年屆八十一的鄭家聲為畫“我給父親安檢”的小故事,深入當年世博安保現場,到連隊與年輕戰士交流。八二高齡的陶長華為畫“雷鋒復活了”的小故事,抱病專程到南京路採訪了幾位老人。八四高齡的端木勇是連環畫 《上甘嶺》《在烈火中永生》的作者,他不顧病體創作了“好八連的兩個‘趙大大’”。在大半年的時間內,老畫家們為這部畫作傾注了巨大的熱情和心血。
《南京路上好八連②》共有“對偶像說NO”“無價的領花”“上將打 ‘滿分’”“張連長拜師”“王老闆探營”等25個小故事組成,由21位老中青連環畫家聯袂創作。作品生動反映了新時期八連官兵的嶄新風采。其中既有反映八連全面建設全面過硬的精彩瞬間,又有反映官兵面對新的挑戰和考驗堅信傳統堅守信念的心靈軌跡;既有反映八連在執行世博安保等一系列重大任務中的生動事跡,又有反映官兵幾十年如一日照顧孤寡老人和殘疾人的感人故事,實為一部不可多得的正能量作品。
八連進駐上海60多年來,與這座城市發生了無數動人故事,這部連環畫是這無數故事中的瑰麗新篇。賀友直、汪觀清、鄭家聲等是當今海上畫價不菲的畫家,他們不計名利辛勞於這一弘揚社會正能量的藝術創作,體現了自覺的社會擔當。如果我們的連隊都能像八連那樣忠誠於黨、英勇善戰、服務人民,如果社會各界都能像老藝術家們那樣崇尚理想、樂於奉獻、熱愛軍隊,那就一定能實現毛澤東同志《八連頌》所詩:
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