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南京瞻園始建於明朝初年,是中山王徐達的府邸花園,現仍留存的石磯及紫藤。
明朝初年,朱元璋因念功臣徐達“未有寧居”,特給中山王徐達建成了這所府邸花園,經徐氏七世、八世、九世三代人修繕與擴建,至萬曆年間已初具規模。
清順治二年(1645)該園成為江南行省左布政使署。乾隆帝巡視江南,曾駐蹕此園,並御題“瞻園”匾額。
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瞻園先後為東王楊秀清府、夏官副丞相賴漢英衙署和幼西王蕭有和府。
清同治三年(1864),清軍奪取天京,該園毀於兵燹。同治四年(1865)、光緒二十九年(1903),瞻園兩度重修,但已非原園景況。
民國時,江蘇省長公署、國民政府內政部、水利委員會、中統局、憲兵司令部看守所等政府機關曾設園內。瞻園歷經歲月變遷,範圍日漸狹小,花木凋零,峰石徙散,雖然曾有過幾次修葺,但都沒能恢復原來的盛況。
1949年後,公安三分局曾駐斯園。1957年夏,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遷入。
1958年,中共南京市委書記彭沖指示重修瞻園。同年修繕工作開始,一期工程為修建瞻園西部。
1958年後,南京市將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設在園中。

1983年,瞻園以“瞻園覓秀”列入金陵四十景之中。
1985年二期工程上馬,1987年竣工。共增園林面積近4000平方米,修建樓台亭閣13間,建築面積2882平方米。擴建後的瞻園,東西二園合一,其山水布局既保留了明清園林風格,又汲取現代南北方造園藝術精華,形成兼容並蓄之特色。
2004年,瞻園被指定為“2004年中國南京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博覽會”指定接待景點。
2005年,“新金陵四十八景”評選揭曉,瞻園名列其中。
2012年,“新金陵四十八景”在此評選,瞻園以“瞻園玉堂”列入其中。
建築布局

東瞻園水院位於北池之東,西與西瞻園長廊相連,東與展覽區相通,占地面積800平方米。
東瞻園草坪區位於東瞻園中部,東為展覽區,北靠水院區,西依西瞻園,南臨古建區,面積1026平方米。
東瞻園古建區位於東瞻園東南部,占地面積797.5平方米,其中心建築為籟爽風清堂。
主要景點
扇亭

仙人峰
仙人峰是南門後庭園中置立著一塊玉立多姿的太湖石,仙人峰是瞻園名石的代表,瞻園的奇石還有締雲峰、友松石、步石、炸石等,為江南園林山石之珍品,有些還是宋徽宗花石綱遺物。倚雲峰
倚雲峰是一塊突兀靈秀的太湖石,在花籃廳東南角的桂花叢中,和仙人峰齊名。靜妙堂

靜妙堂是一座面臨水池的鴛鴦廳,它將全園分成南北兩大空間,並置有南北兩大水池。南水池緊接靜妙堂南沿,略呈葫蘆形,靠近建築一面大而南端收小。北水池,空間比較開闊,曲折而富變化。東臨邊廊,北瀕石磯,西連石壁,南接草坪。在靜妙堂西側,有一泓清溪溝通了南北兩大水池,使南北兩個格調鮮明的空間有聚有分,相互聯繫。
南假山
瞻園是著名的假山園,全園面積僅8畝,假山就占3.7畝。瞻園分為南假山和北假山兩組,全是假山堆疊而成,但堆造之精,面積之大,確是巧奪天工。南假山的假山上伸下縮,形成蟹爪形的大山岫,鉗住水面。進入假山內還可看到暗處有仿自然石灰岩的溶蝕景觀,懸墜了幾塊鐘乳石,造成實中有虛,虛中有實,層次豐富,主次分明的山水景觀。山上的植物讓這座假山透出了勃勃生機,水池東北各有古樹兩株,栽種於明代,已飽經600年風霜,紫藤盤根錯節,女貞翠綠豐滿。另有牡丹、櫻花、紅楓等點綴其間,襯託了南石山秀麗多姿的特色。
北假山
北假山系明代園林遺存,由體態各異的太湖石堆砌成。臨水面壁,縱深山谷,谷上旱橋,橋長1.4米,寬1.18米。北假山坐落在北部空間的西面和北端,是全園的制高點。西為土山,北為石山。兩面環山,東抱曲廊,夾水池于山前。山中還有著名的普靜泉,水面清澈澄靜,宛若明鏡。在水池的北部,有一座緊貼水面的石平橋,溝通了東西遊覽路線。石山體積雖大而中空,山中有瞻石、伏虎、三猿等洞壑。
西假山
西假山從北逶迤向南,橫貫瞻園西邊緣,達南假山西側。西假山以土為主,僅臨池一側用湖石駁岸。水院
水院的中心為二開間歇山頂二層樓的一覽閣。閣匾額系張愛萍書寫,坐北朝南,面積78平方米,居園最高處,登臨可遠眺近覽,全園盡收眼底。草坪區
草坪區以375平方米的草坪為中心,地面鋪爬根草,周圍布置太湖石,配植花木,並點綴著各式花卉。草坪北為一高出地面1.35米小亭,其飛檐翹角似鳥翼,名翼然亭,額為啟功手跡。籟爽風清堂

簌爽風清堂南面小院面積200平方米,鵝卵石組成“花階鋪地”圖案,院東側有“迎翠軒”,軒名為趙朴初書寫,面積53.75平方米。
虎字碑
瞻園的觀魚亭入口處右邊牆壁上有一巨形草書“虎”字碑,是王府中珍存著鎮宅之寶,堪稱“百年古碑,天下第一”。這塊碑寬約兩尺,高一米半。碑上的虎字乃一筆揮就一氣呵成,字是虎,形也似虎,猶如一隻猛虎在咆哮。這虎字里暗藏玄機,虎字里藏有四個字:富甲天下。細觀此“虎”字,一虎端立,雄視生威,虎頭、虎嘴、虎身、虎背、虎尾,清晰可辨,仿佛仰天長嘯,人稱其為“天下第一虎”。
虎字碑是民國時期擔任汪偽南京政府考試院院長的江亢虎題寫的。江亢虎是中國社會黨首領,民國時期的著名文人,文采斐然,思想曾一度激進。江亢虎一直附庸風雅,常刻碑題詞。“總統府”煦園內有一碑亭,內有一塊漢白玉石碑。石碑正面刻有唐張繼的《楓橋夜泊》。碑的背面有清末學者俞樾考證該詩的碑文。此碑就是當年江亢虎任汪偽政府考試院院長時為討好日本侵略者,仿照蘇州寒山寺碑複製的。
民間傳說摸摸瞻園的虎頭,吃穿不愁;摸摸虎嘴,驅邪避鬼;摸摸虎身,步步高升;摸摸虎背,榮華富貴;摸摸虎尾,十全十美,虎諧音福,實乃威武鎮邪之靈物。
博物館

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是一座館園合璧的博物館,東側是五進氣勢雄偉的古建築群,為展區部分,西側即是瞻園。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是中國收藏太平天國文物最多、史料最豐富的文博單位,是中國惟一的太平天國專史博物館。
主要陳列文物有天父上帝玉璽、天王皇袍、忠王金冠、大旗、寶劍、石槽等數百件,先後徵集到太平天國高級將領的官服“團龍馬褂”、太平天國印製的《欽定士階條例》、《欽定軍次實錄》、《欽定英傑歸真》原刻本等一批稀世珍品,真切、詳盡而全面地反映了這場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的始末。收藏有太平天國文物2800餘件,,其中有42件一級文物;各類文物及遺址、遺蹟照片10000餘張;清方原始檔案、函札資料2000餘卷宗;有關太平天國史圖書6000餘冊;並已整理出版太平天國資料書籍30多部700餘萬字。
園林特點
山石布局奇巧

南假山則採用土、石並用做法由絕壁、主峰、洞盒、山谷、水洞、瀑布、步石、石徑等組合而成,表現出“一卷代山,一勺代水”的藝術效果,達到雄壯、峭拔、幽深、自然的意境正是“循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
山前池畔、溪澗多植花草、灌木、藤蘿,以免遮擋觀賞視線山後黑松成林併兼以紅楓、銀杏點綴其間,這樣既可形成古木參天的山林氣氛,又有四季色彩的對比與變化並可遮蔽一牆之隔園外的樓房、電線桿。
北假山是以太湖石堆疊而成。臨水石壁下有貼近水面的平橋山中有縱深的山谷。谷上架旱橋還有低而平的較大石磯二層,這是中國園林中的唯一一例,可使石磯與石壁形成強烈的對比更顯石壁挺拔高聳,石磯生動自然。另有高出水面9.5米的石屏置乾平台之上,輪廓起伏明顯氣勢磅礴從靜妙堂遠觀效果尤佳。
山之東北角臨池聳立峭壁假山峭壁下有池畔石徑,遊人行於其上向上仰視,頓覺石壁聳峭懸崖險峻,而低頭俯視峭壁之倒影又反襯水池之深同時又打破了園牆的平淡呆板。其藝術處理可謂妙矣。整個北假山體量得宜,輪廓豐富,山重山水重水,佳山妙水層出不窮。
池水以小見大

北池水面最大,與池周山林、建築交相輝映,成為全園水景中心,在其池面處理方面則採用開與合的對比法以取得“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
北池之西北角水面彎入處,架立四折平橋。橋面低矮、瀕於水面既可增加遊覽趣味,又使水池一角更顯得生動自然,產生廣闊中蘊含深幽的意味。
東北角由一孔平橋分隔出一小水池,環繞至北假山後山腳下盡頭處以狹窄的水灣收尾並伸入峽谷間,藏而不露有深遠不盡之意境體現出“一水之漂,有江湖萬里之情”。北池之西南角接一水澗經靜妙堂西與南池相連。
瞻園的水體布局充分體現了孟子的哲學理念,有著深沉的文化積澱。南池位於靜妙堂南池北緊貼水榭,池南瀕臨假山絕壁。池面也分大小二池。兩池間散點步石代橋,維持小池水位略高於大池,瀑布下瀉時,於步石間形成散泉。步石貼近水面,並與池周石徑相通。立於步石仰頭南望,絕壁高聳。洞盒幽暗,石鐘乳下垂顯出山景奇觀。
步石造成水體遠近二重空間,也增加了園景的深度。水池西南角藤蘿掩映,池岸蜿蜒曲折、凹凸相間,似與東部景區的水廊、水院一脈相承。
軼事典故
1987年,大陸央視版電視劇《紅樓夢》曾在此取景。1992年,趙雅芝版的《新白娘子傳奇》在中南京瞻園取景,即片中的白府。小青的扮演者陳美琪說:“當年我們有很多鏡頭都是在南京拍攝的,位於南京城南瞻園路的瞻園就是《新白娘子傳奇》中的白府所在地。我們在南京待了差不多有5個月的時間,我還記得在這裡吃過鹽水鴨,很好吃,我還帶回去了。”
旅遊信息
地址
瞻園位於南京市瞻園路128號(又稱大明王府和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門票
白天票價40元(包括導遊服務、聽戲、喝茶、零食)晚上票價70元(17:00-23:00)
門票憑老年證、軍官證可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