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回國後,在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現南京大學)等單位歷任副教授、教授等職。從事教育工作63年,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桃李遍及海內外。在英語教學方面出版的專著有《記憶學》、《英華會話合璧》和《英語教學法》等;在國際音標及漢語拼音方面也有獨到的見解,發表了《國語統一問題》、《研究語音字母標法的一個試驗》等。他為我國新體育的奠基人之一,提出德智體三育並重,並發表《職務上多坐者之體育》一文,首創10分鐘體育操(即今課間操)等。
個人經歷
張士一,著名英語教學理論家和改革家,著名教育家,名諤,字士一,以字行,1896年4月6日出生,江蘇吳江人,15歲時進入南洋公學,靠在校月考獎金及課外從事翻譯所得稿費繳納學費維持生活。他原來專攻鐵路工程學,1906年終因患眼疾而中斷學業,又因家庭經濟瀕於絕境,不得不提前就業。1907年,成都高等師範學堂以高薪聘請他任該校英文教員,兼任外籍教授的口譯。1908年回上海南洋公學教英文,兼任學校的英文秘書。1914年離開南洋公學,任中華書局英文編輯,編譯了我國第一部英漢字典《韋氏大字典》。 1915年,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成立,張士一經黃炎培介紹任該校英文教授兼英文部主任。1917年,被選送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進修,獲得碩士學位,後因南高師迫切需要教師,他不得不放棄博士學位的學習計畫,於1919年應召回國返校任教。此後直至1952年,張士一歷任國立東南大學教授、第四中山大學教授、中央大學教務長兼師範學院院長。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是年8月至1960年8月,張士一任南京師範學院教育系教授兼系主任;1960年9月至1969年4月,任南京師範學院外語系教授兼系主任。 從1907年執教起,張士一從事教育工作60多年,擅長實用英語語音學和英語教學法的教學與研究,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英語教師。他的英語教學思想散見於他編著的書籍和論文中,對建構適合中國特點的英語教育教學體系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張士一潛心教學著述,培養了一大批英語教師,編輯了一批英語教科書,改進了英語教學的理論和技術,成為英語教學的"權威"。張士一還是我國著名的英語教學理論家和改革家,從事英語教學60多年,培養的師資甚多,南京大學的范存忠、呂天石、沈同洽,南京師範大學的陳邦傑、鄔展雲,華東師範大學的吳棠等,都出自他的門下。 他埋頭於英語教學,悉心研究教學理論和方法,頗有建樹。至1949年底,共出版《英華會話合璧》、《英文尺牘教科書》、《英文學生會話》等英語教學專著11部,撰寫"國語統一問題"、"我國中等學校英語教授之改良"、"大學教育系的課程問題"等論文25篇,編寫《國中直接法英語教科書》等教科書5冊。1943年8月教育部向"在教學上著有勞績"的優秀教師頒發一、二、三等獎,時任中大師範學院教授的張士一獲一等獎。1945年6月,他又因連續任教滿30年而獲教育部頒發的五萬元獎金。 解放後1949年6月中旬,他應邀到北京參加了全國教育工作者代表大會籌備會議,1949年12月12日,南京市首屆人民代表會議選舉產生了南京市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粟裕當選為主席,張士一等當選為副主席,參加了人民政府的工作。1950年6月2日,南京市首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舉行第七次會議,推選張士一為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列席代表,張士一與到會委員們一道,在保衛和平書上籤了字。在北京會議期間,受到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併合影留念。 1955年5月,江蘇省人民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任命張士一為南京市監察局副局長。1958年5月13日,政協江蘇省第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舉行第二十六次會議,協商決定吳貽芳、陳鶴琴、張士一等15人為省政協整風領導小組成員。1954年至1969年,張士一先後擔任省、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省政協常委等,為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和教育事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1960年與斯霞等人一起獲"江蘇省先進工作者"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