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歷史
1899年:英籍加拿大人馬林(原名威廉·愛德華·麥克林)創辦“基督中學”,校址在中華路344號,只收男生,1926年:學校改名為“愛群中學”,美國傳教士林媚凌(女)接替馬林,任教會代理人,首任中方校長為邵鏡三。同年,基督教又在中華路369號(愛群中學對面),創建“明育女中”,教會代理人仍為林媚凌,中方校長為汪是才(女)
1928年,政府要求私立中學備案,因兩校規模較小,設備簡陋,故而決定合併,各取原校名一字組建“育群中學”,1929年正式註冊,任教會代理人為林媚凌,校長為邵鏡三。分設男子部(原愛群中學校址),女子部(原明育女中校址),國小部(原愛群中學校內)。
1929年,林媚凌去職,由美國傳教士吉愛梅(女)接任,直至南京解放。同年,邵鏡三赴美留學,蔡汝霖接任校長,
1931年蔡汝霖出國留學,鮑文年任校長。1935年,鮑文年調職後,蔡汝霖繼任校長,直至1951年8月與南京市一女中合併。日本入侵,南京淪陷,育群中學曾先後遷至江寧縣湖熟鎭,上海黃浦區,江西贛縣辦學。
1938年,蔡汝霖率部分師生到上海,加入基督教“華東聯合中學”。留寧的師生由蕭德慶主持,更名為育德中學繼續辦學。抗戰勝利後,蔡汝林率師生返寧,育群中學復校,仍分男子部,女子部,國小部。
1951年8月,按市政府統一規劃,育群中學女子部與南京市一女中合併,定校名為“南京市第一女子中學”,校址在中華路369號(原育群中學女子部內)。南京市立女子中學始建於1940年,校址在中華路許家巷內,建校初期,兩屆校長皆由當時市政府教育局長楊九鳴,徐公美兼任。1941年至1949年,先後由顏任恆(女),王淑敏(女),李棠(女),任校長,1946年,學校更名為南京市第一女子中學。南京解放後,解放軍軍管會派王笑偉為代表接管市一女中。後由南京市人民政府先後派劉明水(女),張西蕾(女),出任校長。兩校合併後,原育群中學男子部學生分流到一中,三中等附近學校,原校址及許家巷(原市一女中)校址均為南京市第一女子中學分校。國小由政府接管,後更名為“中華路國小”。
1968年,校革委會成立,學校改名為“南京市東方紅中學”,男女生兼收。
1970年,學校曾一度被定為南京棉毛紡織廠廠辦校。
1983年,學校再度更名為“南京市中華中學”。
師資力量
早在1953年,學校就被確定為省級重點中學。1980年又被確定為首批辦好的省重點中學。2001年被評為國家級示範高中。學校現有教學班52個,學生2549人。教職工213人,有全國勞動模範1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江蘇省名教師1人,省特級教師4人,省級優秀教師1人,市學科帶頭人11人,江蘇省首批中青年科技帶頭人2人。
名師
嚴龍文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南京市語文學科帶頭人。
徐飛南京市語文學科帶頭人。
宋輝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培養對象。
李朝軍南京市物理學科帶頭人。;
錢華馮建農南京市化學學科帶頭人。
張鴻亮全國模範教師、特級教師、南京市生物學科帶頭人。
陶德華南京市政治學科帶頭人。
周立新南京市歷史學科帶頭人。
姜玉華特級教師、南京市體育學科帶頭人。
張慧芬李強南京市地理學科帶頭人。
中外合作
隨著中華中學的發展,校領導已經把眼光投向對外開放方面,希望通過建立友好學校的方式加強國際交流,進一步提升學校的品位。我們先後接待了美國、英國、韓國、德國、加拿大、印度尼西亞等國的教育代表團來訪,並與美國羅利市桑德森中學、英國謝菲爾德中心學校、韓國大田山川中學建立了交往合作關係。相信通過對外交流,雙方將在學校管理、教育教學各方面得到收益。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中華中學任重道遠。學校將繼承百年光榮傳統,堅持科研興校的辦學方針,樹立育人為本的辦學思想,繼續發揚信息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努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把中華中學辦成現代化、高質量、有教育信息化特色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具有實驗性、示範性的五星級中學而奮鬥。
曾獲榮譽
自1989年以來,學校已連續14年榮獲“南京市文明單位”稱號;1999年、2001年獲“江蘇省文明單位”稱號;
1993年、2000年被評為德育先進學校;1996年成為江蘇省電化教育示範學校;
1997年成為江蘇省OEH多媒體教育網路實驗學校,國家教委“九五”重點教科研課題,心理教育實驗學校;
1998年被教育部確認為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1999年成為“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學校”;
2000年,學校被命名為“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創新基地”;
2001年又成為“江蘇省綠色學校”、“江蘇省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培訓基地”、“江蘇省培養體育後備人才試點中學”;
2002年被評為“江蘇省電子技師認定單位”、國家重點教科研課題“基於網路環境下的學與教”試驗學校;
2003年被評為“南京市模範學校”。
中華中學設施配備一流,教育教學質量在南京市和江蘇省穩居前列。教育科研工作成效顯著,已順利完成三個國家級九五課題,現正開展三個國家級十五課題子課題的研究。學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居全國領先地位,擁有900多台計算機的千兆校園網覆蓋學校的每一個教室、辦公室、閱覽室,建成了超過1000G的教育教學資源庫,形成了一個初步數位化的校園。
文化傳統
舞蹈
2007年4月28日下午,由南京市教育局命名的唯一一家“南京市中學生舞蹈團”在中華中學成立。出席儀式的領導有:南京市教育局周文海副局長、市教育局體藝衛處趙貴林處長、秦淮區教育局王正勇局長;出席儀式的嘉賓有:省音協秘書長高行素、南師大舞蹈系主任江玲教授、南京大學藝術團汪以平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音樂系主任楊麗麗教授、省歌舞劇院來中發編導和劉濤編導,南京部隊前線歌舞團李春燕編導、省戲校舞蹈系主任殷敏、南京市國小生舞蹈團培訓點的教師代表等。中華中學舞蹈團的學生和家長們也應邀出席儀式。
成立儀式在隆重熱烈的氣氛中進行。南京市教育局體藝衛處處長趙貴林宣布南京市中學生舞蹈團正式成立,並授予中華中學為“南京市中學生舞蹈團”基地學校。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長周文海揭牌並作了重要講話,他充分肯定了中華中學在市教育局實施“中學生才藝拓展計畫”以來取得的可喜業績,對市中學生舞蹈團提出了殷切希望。儀式上中華中學校長、南京市中學生舞蹈團團長錢漢平給專家們頒發了聘書;秦淮區教育局局長王正勇致賀詞;中華中學副校長芮玉貴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受聘專家代表、舞蹈團學生代表、家長代表也分別發言。成立儀式結束後,專家們又就如何辦好舞蹈團進行座談。
經市、區教育局批准,2007年中華中學南京市中學生舞蹈團面向全市招收具有舞蹈特長的優秀畢業生40名(國中和高中各招收20名)。具體報名招生辦法將參照《2007年南京市藝術特色學校招生工作實施辦法》實行。
健美操
在2006年肯德基全國青少年校園青春健身操推廣活動暨南京市青少年校園青春健身操比賽中,我校健美操隊、啦啦操隊均以總分第一的好成績雙獲特等獎,為學校爭得了榮譽。
在昨天舉行的“南京市青少年校園青春健身操比賽中”中,由徐慶利老師帶領的高中健身操代表隊在二十六支參賽隊伍中表現突出,無論是表現力還是協調性都體現出出色的素質,而巧妙的編排更是贏得了評審們一致的好評,以總分第一的成績獲得該組特等獎。由唐錦麗老師帶領的國中啦啦操代表隊也以完美的表現勇奪總分第一,拿下了啦啦操組的特等獎。
信息技術
中華中學信息技術教育有著很長的歷史,是中華中學的特色和品牌。並取得了很大成績。2000年,學校被命名為“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創新基地”、2001年成為“江蘇省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培訓基地”。
在學校領導充分重視,大量資金、人員充分準備的情況下,中華中學的信息化水平逐年提高。建成了全新的校園,校園環境優美,設施配備一流,學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居全國領先地位,擁有近千台計算機的千兆校園網覆蓋學校的每一個角落。全校建有7個計算機房,擁有省內最先進的網路直播演播室,建成了科技活動中心和人工智慧研究中心,網路中心使用SAN設備建成了2T的數據中心,擁有數據量1500G以上,這些都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中華中學有著一支結構合理,經驗豐富,業務過硬的教師隊伍,通過培養,建立一支基礎紮實,興趣濃厚,素質優秀的學生隊伍。為高校輸送了一批計算機基礎較好的學生。2000年到2013年我校學生共獲得省級計算機競賽獎勵39人次,市級計算機競賽獎勵91人次,團體比賽獎項10項。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今後的中學信息技術類競賽中,我們會取得更大的成績。
2004年,中華中學正式成為“南京市計算機科技活動中心”,享受在小升初和中考招收計算機特長生的優惠政策。每年招收國中、高中各10名科技特長生。
華星電視台
中華中學華星電視台成立於1995年,以鍛鍊學生的創造能力,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為宗旨。每當學校有重大活動,華星電視台總能第一時間播報學校新聞。
知名校友
魏正耀
畢業後參軍,進入軍委技術部幹校,1955年入北京大學西語系學習,1958年到總參三部工作.長期從事、軍事科研工作,曾任三產一局技術四級研究員.1990年被定為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1年獲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晉升專專業技術少將軍銜.先後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登記處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總參機要局顧問.1999年11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袁木
(45屆):1946-1948年在復旦大學讀書期間參加進步學生運動,任復旦大學系科聯合會主席.畢業後,先後任報社編輯、記者、新華社對外部國內部副組長、中央組織宣傳組聯絡員、中組部調研室負責人、國務院秘書長助理、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副秘書長、國務院發言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第八屆全國政協常委。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圍繞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政治、經濟、文化領域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大量調查研究,發表多篇論文和多部專著,共約300多萬字.1999年出版<<袁木文集>>(8卷)。現任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會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會長.
諸敏
原南京高級陸軍學校政治委員.1939年8月入伍,長期從事黨地下工作,曾兩次被捕.解放後調入軍委裝甲兵部隊,先後任裝甲兵第四戰車編練基地副政治委員、第三坦克學校政治委員,裝甲兵科學技術研究院政治委員,軍委裝甲兵政治部副主任.1979年參加南疆的自衛反擊戰,及時總結戰鬥經驗,宣傳英雄事跡.主編了<<坦克部隊參戰政治工作經驗彙編>>、<<裝甲兵英雄傳>>,1983年任南京高級陸軍學校政治委員.撰寫了<<堅守防禦中反突擊兵力使用>>、<<論黨性、黨風、黨紀>>等軍事、政治理論文章.離休後還撰寫了幾十篇革命加回憶錄。曾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二級解放勳章,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勳榮譽章.
芮勇
芮勇博士是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學會會士(IEEEFellow),國際模式識別學會士(IAPRFellow),國際光學工程學會會士(SPIEFellow)和國際計算機協會傑出科學家(ACMDistinguishedScientist)。芮勇獲得及申報美國及國際技術專利四十餘項。芮勇是中國科學院,東南大學,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的客座教授。芮勇是國家千人計畫評審,歐美同學會理事會理事,也是清華企業家協會(TEEC)會員。
芮勇博士擔任國際多媒體權威學刊ACMTransactionsonMultimediaComputing,CommunicationandApplications編委和IEEEMultimediaMagazine的副主編。芮博士還是國際計算機協會多媒體專委會中國區主席。
芮勇博士是許多一流國際會議的組織委員會和程式委員會的成員。芮博士是2009年ACM多媒體大會聯合總主席,2006年CIVR聯合總主席,2009年IEEEICME多媒體大會聯合程式委員會主席,2006年ACM多媒體大會的程式委員會主席以及2006年環太平洋多媒體大會的程式委員會主席。
黎秀芳
護理專家,護理教育家。從事護理教育工作60餘年,培養出大量護理人才,在提高軍隊護理質量方面作出了卓越貢獻。提倡三級護理。她歷經磨難而堅韌不拔,畢生為振興護理事業孜孜不倦地工作。
王曉棠
電影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共第十四大代表,中國影協副主席,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少將軍銜。
學校地址
國中部:南京市秦淮區中華路369號
高中部:南京市建鄴區興隆大街2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