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遺址位於陝西西安市以東,是一個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
半坡遺址是1953年春在灞橋火力發電廠施工中偶然發現的。現存面積約5萬平方米,分居住區、制陶區和墓葬區3個部分。發掘面積為1萬平方米,共發現房屋遺址46座,圈欄2座,儲藏物品的地窖200多個,成人墓葬174座,小孩瓮棺葬73座,燒陶窯址6座,以及大量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
半坡遺址向我們生動地展現了五六千年前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繁榮時期的半坡先民們的生產與生活情景。半坡居民大多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這種房屋冬暖夏涼。屋內有灶炕,供炊煮和取暖用。並且當時的半坡人已經學會了人工取火以及保留火種。建房時他們先在地上挖出一個圓形或方形的坑,在坑中埋設立柱,然後用樹枝等材料沿炕壁建起圍牆,有的還在內外抹上草泥,以增強牢固性,最後在立柱和圍牆上架設屋頂.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製石器.他們的主要糧食作物是栗.白菜和芥菜。是最早種植芥菜的國家。半坡居民飼養豬、狗等動物,還會製作彩陶,紡線,織布,製衣,並且會骨制箭頭、魚叉、魚鉤打獵捕魚 1958年,在考古發掘的基礎上建立了我國第一座遺址性博物館-西安半坡博物館。半坡博物館現有2個陳列室和1個遺址大廳。第一展室主要展出在半坡遺址發現的生產工具,有石器、漁具、紡輪、骨針、魚鉤、魚叉等,我們可以由此了解半坡人生產活動的各種場面及表明半坡人過著以農耕為主的定居生活。第二展室展出的文物反映出半坡人的社會生活、文化藝術和各種發明創造。半坡博物館曾在修復當中,已在2006年7月重新開館。
在我國陝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發現了距今約五六千年的原始農耕聚落遺址.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製石器,主要糧食作物是粟和蔬菜,我國是最早種植粟的國家,也是較早種植蔬菜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