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位於西安市東郊。半坡遺址是一處典型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聚落遺址,距今5600-6700年。遺址面積50000平方米,1953年春發現,現已揭露10000平方米,發現房屋遺蹟45座、圈欄2處、窖穴200多處、陶窯6座、各類墓葬250座(其中成人墓葬174座、幼兒瓮棺73座)以及生產工具、生活用具等文物近萬件,對研究中國原始社會歷史有著重要的科學價值。
展室

1958年在遺址上建成的半坡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史前遺址博物館,館內設4個展室。第一、二展室為出土文物陳列,主要展出半坡遺址和姜寨遺址出土的原始先民使用過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和藝術品等,包括石斧、石鏟、石刀、刮削器、敲砸器、箭頭、磨盤、紡綸、骨錐、骨刀、骨針、魚鉤、魚叉、陶缽、陶盆、陶碗、陶罐、陶甑以及尖底瓶等,此外還有陶哨、人頭、鳥頭、獸頭等藝術品和一些裝飾品,在半坡遺址出土的22種刻劃符號也在陳列之中。第三、四展室為輔助陳列,主要舉辦一些與史前學相關的專題性展覽,融知識性、趣味性和藝術性為一體。這些展覽深受讚譽。
館內除建造文物展室外,還在3000平方米的原始村落居住區蓋起了保護大廳,向我們生動地展現了6000多年前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繁榮時期的先民的生產、生活情況。當時的房屋建築早期是半地穴式;晚期才在地面砌牆,並用木柱支撐傾斜的屋頂,形成了後來我國傳統房屋建築的基本模式。村落外圍有一條長300多米、深約5米、寬約6米的大溝,這是防止外部部落、野獸侵襲的防禦工事。當時的婦女主要從事制陶、紡織、飼養家畜等勞動,男人則多從事漁獵,他們製作的彩陶絢麗多彩。半坡人死後葬在公共墓地,小孩則盛行瓮棺葬。
價值

半坡遺址是我國黃河流域一座比較完整、比較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的村落遺址。該遺址發現於1953年,經過五次挖掘,於1958年建立了半坡博物館。館內設有半坡人的居住區、制陶區和墓葬區。在眾多出土文物中,有很多的彩色陶俑和半坡人日常生活生產工具;此外還有單人、雙人墓葬174座。這些出土文物對研究我國母系社會時代的文化具有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
修復

半坡遺址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史前遺址博物館。從上世紀五十年代發掘以來,它以豐富的實物資料將6000多年前母系氏族聚落文化面貌完整地展示給人們。歷經半個世紀後,原遺址保護大廳逐漸壞朽,對珍貴遺蹟的保護構成了威脅。為此,半坡遺址博物館與西安文物保護修復中心於2003年5月對半坡遺址實施回填保護,即以科學方式對遺址不同部位進行處理,最終以沙、土、布、草泥、油氈等材料對遺址表面分層回填覆蓋,工程於2003年8月完工。遺址覆埋至今,相關人員對遺址進行跟蹤監測保護及處理,經觀測評估,發現遺址完好未損。目前,新保護大廳主體工程已經落成,遺址回填物將被清理。清理採用很多新技術,如緩慢脫水技術的套用,可防止遺址因迅速失水而造成開裂現象。最終的清理將細緻到使用吸塵器吸除表面碎屑雜物,以此取代其他工具使用以防對遺址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