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堂

千佛堂

昆明千佛堂——東鄰“一江春水向南流,九埠商樓接碧穹”的盤龍江,西接“十畝荷塘魚世界,半堤楊柳佛樓台”的美景翠湖,南座“紫袍玉帶呈王氣”的金台五華山,北朝“禪風遠播大叢林”的古剎圓通寺。 其前身是 “五華寺”,又名憫忠寺。據支渭興《憫忠寺記》說: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忽哥赤雲南王、平章賽典赤等,于山頂建五華大殿,匾曰:“憫忠寺”。“其地左蟠龍,右玉案,滇池朝於前,商山聳於後。設像五如來居於其中,周檐四壁繪畫諸佛菩薩神龍之儀形,範金填彩,絢爛人目。其殿制高爽宏麗,重檐疊拱,奇巧異乎它構,真一方蘭若之甲也”。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寺毀於戰火。五年後重建,改名五華寺,山因寺名,稱五華山。元人王升作《滇池賦》,有句日“五華鍾造化之秀”,將五華山列為元代昆明八景之一,五華山漸成昆明城中一大勝地。 至晚清,該寺因緣而空,雖時空流變,然靈氣尚存,為續:古德梵志 、五佛垂慈、千佛悲憫、拔濟眾生,公元2004年,經昆明市宗教事務局批准設立“千佛堂”。亦為昆明佛學研究會所在地。

基本信息

昆明千佛堂——東鄰“一江春水向南流,九埠商樓接碧穹”的盤龍江,西接“十畝荷塘魚世界,半堤楊柳佛樓台”的美景翠湖,南座“紫袍玉帶呈王氣”的金台五華山,北朝“禪風遠播大叢林”的古剎圓通寺。
其前身是“五華寺”,又名憫忠寺。據支渭興《憫忠寺記》說: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忽哥赤雲南王、平章賽典赤等,于山頂建五華大殿,匾曰:“憫忠寺”。“其地左蟠龍,右玉案,滇池朝於前,商山聳於後。設像五如來居於其中,周檐四壁繪畫諸佛菩薩神龍之儀形,範金填彩,絢爛人目。其殿制高爽宏麗,重檐疊拱,奇巧異乎它構,真一方蘭若之甲也”。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寺毀於戰火。五年後重建,改名五華寺,山因寺名,稱五華山。元人王升作《滇池賦》,有句日“五華鍾造化之秀”,將五華山列為元代昆明八景之一,五華山漸成昆明城中一大勝地。
至晚清,該寺因緣而空,雖時空流變,然靈氣尚存,為續:古德梵志、五佛垂慈、千佛悲憫、拔濟眾生,公元2004年,經昆明市宗教事務局批准設立“千佛堂”。亦為昆明佛學研究會所在地。
千佛堂一樓為五佛殿,供奉五方佛。五方佛又稱"五智佛"、"五智如來"。根據唐不空所譯《菩提心論》記載,大日如來為教化眾生,將其自身具備的五智變化為五方五佛:中央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代表法界體性智;東方阿閦佛(不動如來),代表大圓鏡智;南方寶生佛,代表平等性智;西方阿彌陀佛,代表妙觀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這就是極為有名的“五方佛”的來歷。
五方佛代表五種智慧,五方佛各住一方,依願修行,最終都修成了菩提正果,並稱五智如來。佛認為:修行人僅僅依靠念誦咒語和觀想曼陀羅,仍然不能達到即身成佛的境界,還需要五佛禪定代表的五種智慧,才能成佛。
二樓七寶殿,供奉藥師佛及八大護身佛(菩薩)。八大守護神又叫“本命佛”,是佛教密宗通過天干地支、十二因緣、“地、水、火、風、空”五大元素相生,推出了有八位佛和菩薩保佑十二個生肖,故稱為“本命佛”,也叫八大守護神!佛教密宗本命佛是千年以來人們所供奉的護法善神,能使眾生逢凶化吉、事業順利、健康平安、家庭如意。
同時,二樓亦為抄經習茶之所。
諸供養中,法供養為最,字字珠璣的文字般若,是增長智慧,淨化心靈的重要泉源,書法可以怡情養性,抄經可以端正身心。
佛典亦說:「書寫經之一行半句,能就成就大願。」
每周日中午一點,千佛堂均會設下靜修課堂一間,擺上文房四寶,燒開一壺清茶。與眾善友一同抄寫心經,親近如來,攝取福德,受天人供養。
三樓如意殿,供奉西方三聖,為修行者聞經聽法,念佛靜修之所。三樓後堂另設“問茶寮”及“聽香閣”。聽香悟道,禪茶洗心。禮佛一拜,罪滅河沙。
四樓千佛殿,供奉阿彌陀佛一千八百四十八尊。為千佛堂重殿之一。巡禮禪境、瞻仰千佛,學習佛法常識,圓滿心靈信仰,聆聽高僧、大德慈悲開示,佛緣盡在於此。
五樓五智殿,為習禪之處,另有小禪房“歡喜地”。釋迦牟尼佛於五樓坐南朝北,接引眾生回歸心靈淨土!
一至五樓梯間,為佛文化走廊,一步一菩提,一層一蓮座,願一切有緣同登覺路。
千佛堂,是河北省東光縣連鎮東一帶幾個村莊,包括千佛堂東楊、西楊、鄭莊等,起源於舊時該地區幾個村莊合建了一座佛堂,據說有一千尊佛像,故現今仍沿襲千佛堂楊,千佛堂鄭的叫法來區別其他地區重名的村莊。
鄭莊,人口2000左右,占地約4350畝,以棉花種植和養殖業為主,位於東光縣東南15公里處
東楊村, 人口 600人左右, 典型華北平原棉田種植村,占地約1500畝。 該村土地有很大一部分面積土質以沙質為主,適宜種植乾旱作物如紅薯、花生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