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十里城村隸屬於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臨北回族鄉,緊靠淮河,十里城歷史悠久,向為淮河北岸貿易集散地,十里城村位於淮河縷堤腳下北側,處臨北鄉政府西約8公里,交通便利。該村有8個村民小組、654戶、2449人,建成區約1.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達4349畝,以一麥一稻傳統的種植模式為主。電話區號:0552,車牌號:皖C,郵編:233316,海拔高度16米,是淮河幹流13個行蓄洪區之一。村名由來
十里城歷史悠久,在明代以前就已形成村落。傳說大禹治水,劈開荊塗二山以通淮水,從此淮水東流。然而,荊塗以下八十里處,淮水四溢淹沒良田。於是禹又帶領人築堤攔水。一天早晨,一隻大雕從北向南飛過,禹張弓射鵰,非但沒有射中,大雕還把箭叼著飛走了。禹下令追蹤找尋。終於在鳳陽府城北面的鳳凰山北麓找到了這支箭,此箭所落與射箭之處相距剛好十里路程。禹興起,即命該地名為“十里程”。到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鳳陽建設中都皇城,當地老百姓便將“程”改成了“城”,於是這裡便叫做“十里城”了,一直沿用至今。解放前,村落一直建在淮河邊,由於長期受到洪水的侵襲,解放後,由於新築了淮河縷堤,村落逐漸向淮堤北側遷移,2002年,沿淮的居民已全部遷至淮堤以北。人口民族
十里城共有2449人,其中顧姓和沈姓約有2000餘人,又以顧姓為眾,人數約占全村 一半,顧姓主要分布在村西部(即五、六、七、八小組),沈姓主要分布在村東部(一、二、三、四小組),其他還有楊、石、於、耿、毛、陳、張、梁、趙、王、田、高、劉、許、徐、朱、何、尤、湯、錢、孫、李、吳、鄭、姜、杜、汪、唐、袁、薛、盧、單、鄧、蔡、尚、盛、黃、潘、段、胡、郭、周、孫、丁、呂、謝、邢、柴等幾十餘姓。
外來人口主要為雲南、貴州、四川、寧夏、鳳陽、長豐、固鎮、懷遠人為主,明朝嘉靖年間,顧姓遷至此地,從此繁衍,現顧姓為當地第一大姓。
十里城村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為回族,全村回族人口不足10人。
歷史沿革
十里城村自建國以來歸屬多次變動。
自明朝洪武4年(公元1371年)起先屬濠州、後屬中立縣、臨淮縣,洪武后期到1952年一直隸屬於鳳陽縣。
1952年由鳳陽縣劃歸五河縣管轄。
建國後先後建立黃嘴公社和黃嘴鄉,為黃嘴鄉駐地,隸屬於沫河口區。
1992年撤銷黃嘴鄉,併入臨北鄉。
1995年3月開始隸屬於新成立的臨北回族鄉至今。
民間傳說
至今,民間還傳說著元朝官兵捉拿少年朱元璋的故事。某年某月一天,淮河北岸的十里城村(原屬鳳陽縣,今屬五河縣)來了一個要飯小孩。他孤身一人,胳肢窩裡夾著一根打狗棍,手裡捧著要飯碗,衣不遮體。他就是後來登基當皇帝的明太祖朱元璋。
這時候,正值“大暑”時節,朱元璋中午要飯吃飽了小肚皮,背靠著大樹睡覺。他夢見一隊人馬追來要殺死他,猛的驚醒了,揉揉眼皮,拿起打狗棍走出十里城村口,沿著淮河堤壩,朝東走去。
統治者都怕丟失江山,元朝皇帝的相師算出鍾離是龍鳳寶地,出了個小皇帝,在淮河兩岸流浪,將來要推翻元朝,改朝換代登基當皇帝。於是,皇帝下令在風陽府管轄境內的淮河兩岸捉拿未來的皇帝,不知殺了多少無辜的少年。這天、相師算出“小皇帝”到了十里城,便派軍士追捕。朱元璋走著走著,看到一隻烏鴉在墳頭上迎著他“呱呱”直叫,他回頭一看,果真後面有軍隊追來。朱元璋反覆思慮,難道是夢裡真?於是,他便下了堤壩,向河下一位正在耕地的農夫面前跑去。他跪在地上給農夫磕頭,說他夢見有追兵要殺他,求他救命。農夫向後面一看,果然來了一隊人馬,遠處的黃土路上塵土飛揚。又看這孩子破衣爛衫,著實可憐。農夫對元朝統治者也早恨之入骨。他便吆喝牛停住步,急中生智,要朱元璋爬到犁溝里,農夫搬犁垡土把他埋上,又吆喝著牲口繼續犁地,。還放開嗓子喊上了幾聲號子,裝著沒事兒的。農夫犁到地頭,官兵也趕到地頭,問他剛才朝這邊跑的小孩子到哪去了。農夫笑嘻嘻地說:“這小孩手裡還拿著一根棍子!”一個官兵說:“正是他,往PNJL跑了?”農夫手指淮河邊說“朝大河邊跑去了,好像鑽進了水裡!”官兵信以為真,一隊人馬便“突突突”地奔向淮河岸邊。
元兵走遠了,農夫把朱元璋從土裡扒了出來。朱元璋年齡雖小很懂禮貌,給農夫磕了三個響頭表示謝恩。他走到河邊,真的鑽進水裡,游到對岸。元朝相師又算到這小皇帝進了鍾離城。第二天中午,全城戒嚴,四門重兵把守,相師算出這小皇帝頭頂銀碗,左手打把綠傘,右手捧塊 白色的癩疤,左手拿一隻荷葉當傘,右手捧一塊涼粉,胯著一根紅色的棗樹棍,身上披一塊破爛的黃布,來到東城門口的石孔橋上,官兵看他是個小花子,沒人理會。朱元璋大搖大擺地過了橋,又鑽進淮河,游到了河北岸。
太陽落山了,夜幕降臨。鍾離城四門元軍崗哨都沒有捉到“小皇帝”,當官的都怪相師算得不靈。相師說,那禿頭是銀碗,荷葉是綠傘,涼粉是玉印,棗棍是紅馬,黃布是龍袍,“小皇帝”出城玉印,身穿龍袍,騎著棗紅馬。鍾離城四門軍士按照相師的話嚴格檢查來往行人。朱元璋禿頭上長滿銀。
區位交通
十里城位於淮河中游北岸,與鳳陽縣府城鎮十里城村隔河相望。027縣道和淮河臨北縷堤穿境而過,南洛高速橫貫北部。距臨北回族鄉8公里,沫河口鎮6公里,蚌埠精細化工園區(沫河口工業區)3公里,五河縣城47公里,蚌埠市20公里,鳳陽縣城10公里。交通便捷,半小時可達蚌埠市區,一小時可達五河縣城。80年代曾有輪渡前往鳳陽縣臨淮關鎮和蚌埠市,後廢棄。現有農村客運班線通往沫河口鎮和五河縣城。醫療教育
2005年取締了全村的8個私人診所,在原黃嘴鄉衛生院的基礎上新成立十里城衛生室,同時新購置了一批醫療器械,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也有了很大提高。
現有完全國小一所,開設了10個教學班,在校生400餘人。2000年前有黃嘴中學,後併入臨北中學。
十里城村老年大學是五河縣第一所農村老年大學,由臨北鄉十里城村顧文嚴、於家林、顧宗榮、何傳沂等幾位退休老人創辦,通過13年的發展,目前已發展和招收臨北鄉周邊8個村的農民、退休教師、職工等老年學員400餘人。13年來,老年學員們本著“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用、老有所為”和發揮餘熱、關心下一代成長的思路,經常性的編排文藝節目深入周圍村莊為民眾送上精彩的文藝節目、開展琴棋書畫教學,自娛自樂,陶冶晚年情操,為臨北鄉及五河縣老年事業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學校有完善的教學計畫,嚴格的考勤制度,齊全的課程開設。閒暇之餘,他們或讀書、或讀報、或弈棋、或載歌載舞,真正做到了“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成立幾年來,一直受到上級領導和社會的廣泛關注,學員也不斷發展壯大。由於成績突出,2010年還被評為“省先進集體”。
語言民俗
當地語言屬於中原官話信蚌片鳳陽支,部分屬於五河澮南支,口音與鳳陽話基本相同,與五河話稍有區別,與蚌埠話差別較大,多去聲。語速較慢。
當地主要傳統節日為除夕、春節、元宵、端午、中秋等。其他還有回族穆斯林自己的節日,但回族基本為漢族同化。被列為安徽省非物質遺產的臨北獅子舞在這裡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全村現有非物質遺產傳承人一人顧祖元。
當地人信仰基督教較多,建有基督教堂,有基督教徒200餘人,少數民族(回族)信仰伊斯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