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鄉[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十字鄉]

十字鄉[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十字鄉]

十字鄉位於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縣城東北,與滁州市腰鋪鎮相鄰,東與陳淺鄉接壤;南與城關鎮襄河鎮相鄰;西與石沛鎮接壤 。縣級公路循環四周,與八條村級公路構成交通網,將10個村連成一體。新老滁全路貫穿全鄉,合寧高速公路(312國道)從南面側境而過,工業經濟開發區距312國道全椒入口處1000米。屬南京市1小時經濟區。全鄉總面積94.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3430畝。

基本信息

區劃變革

1984年由人民公社改為鄉,轄5個村委會,1992年撤區並鄉,將原來的譚墩鄉併到十字鄉,原界首鄉的高橋村劃歸十字鄉管轄。1993年全縣自設鄉鎮,又將譚墩鄉劃出。2001年撤銷自設鄉鎮,恢復1992年的鄉鎮建制。轄十字、韋莊、黃莊、高橋、王郢、楊崗、興雲、化龍、馬山、華林10個村委會,150個村民組。

人口與民族

2005年全鄉人口1.9004萬人,其中男性9809人,女性9195人,農業人口18034人,非農業人口970人,民族為漢族。

地勢與地貌 丘陵地區,北面的興雲、化龍兩村幾個村民組緊靠北山,屬山區。

自然資源 北山的石料資源豐富,並有少量煤炭資源與金屬礦石。

自然災害

丘陵地區以旱災為主。間或有颱風、冰雹襲擊,夏季高溫季節半月不下雨就能形成乾旱。1978年大旱近三個月不下雨,當時是一碗水一碗稻。抗旱通過5級機電站從襄河提長江水到楊崗村,救水稻,提水到王郢村的老莊村民組需要7級站。2005年9、10月受兩次颱風影響,棉花、水稻倒伏,大面積減產,刮斷樹木上萬棵,房屋倒塌數間,80年代末雷電擊死一人,2004年雷電擊死1人,1 條小牛。

名勝古蹟

安期洞位於興雲畜牧場北約2公里的大棲山山腰上,坐北朝南,洞內涼風習習,內有岔洞,洞深數十米,是全椒古勝跡之一。據傳說是秦時仙人安期生修道居住地。每年農曆二月十五逢會,來自滁州,南京等地民眾到此香燒香、求仙,形成廟會。“文革”期間,該洞口被當地民兵用石塊堵實。從1978年,這裡又恢復了廟會,廟會人數逐年增加,到1998人達5萬多人,而且在廟會期間形成了物資交流會。日成交額超百萬元。

農業

十字鄉是縣商品生產基地之一,土地肥沃,四季分明,無霜期較長,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農業生產條件較好。總耕地面積43430畝,農作物種植以水稻、棉花為主。1995年以後抓住黃淮海開發機遇,以治水為中心,中低產田改造為重點,對山水田林路進行綜合治理。對楊崗湖、華林湖、土橋湖進行改造,推廣良種,主功單產。70年代以糧為綱,畝產420公斤;80年代初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充分調動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糧食生產量逐年創紀錄,推廣雜交稻、實行兩段育秧;推廣棉花營養缽。

“七五”、“八五”期間,農村經濟全面發展,農業生產堅持“兩高一優”(高產、高效、優質)為目標,開放性農業異軍突起。“九五”期間,以“市場+行政+技術”的進行農業結構調整,出現養殖專業戶,主要是養羊、養豬大戶,家禽飼養主要是雞、鴨、鵝,漁業生產主要以池塘、水庫承包為主。品牌農業,十字小南瓜,自1999年十字生產的小南瓜得到不斷發展,小南瓜原為糧食的一種補充品,現以做菜為主,多種做法成為宴席上的美味佳肴,遠銷上海、馬鞍山、南京、滁州。十字小南瓜,在蔬菜市場上已占有一席之地。十字大西瓜,十字西瓜種植除了科學技術和生產經驗以外,重要因素是適應生產西瓜的土壤,長出的西瓜個大鮮艷,食用起來,香脆可口,受到南京、滁州、全椒市民的青睞。十字的棉花,良好的丘陵土質,生產的棉花質優、產量高,是全縣棉種生產基地。2000年韋莊村金郢村民組8戶棉農的200畝棉花,通過鄉農網站信息,銷到江蘇,戶均棉花收入超萬元,單棉花使每戶增加收入5000元。十字葡萄有名在外。

林業

全鄉森林覆蓋面積26%,山場以馬尾松為主,村級林場以水杉為主。2003年、2004年退耕還林面積達2000畝,主要樹種以214楊為主。農田承包到戶以後,以十字村農民董本富為代表,在自家承包田裡種植樹草苗木20餘畝,帶動全鄉林業有較大的發展,營造經濟林,發展田園經濟。90年代中後期,村級林場逐漸轉制,由私人承包經營20年—50年不等,顯現了林業的經濟效益。譚墩鄉顧崗林場的千畝葡萄生產基地,原先是貧瘠的崗坡地,1987年從蕭縣聘請幾名種葡萄行家,把50畝地承包給他們,簽訂了15年的優惠契約。經過10多年摸索,總結出一套模式:在葡萄幼苗期採取田間套種,套種作物根據市場行情,果園的要求不斷更新,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彌補了掛果前果園效益空白,對已掛果的果園,在如何提高產量、質量效益上下功夫,進一步加強培育管理,施農家肥,科學使用很少量化肥,禁用劇毒農藥,生產面積逐年擴大,果農收入不斷增加,到1998年葡萄生產基地超千畝,從事種植的果農20戶,單項葡萄戶均收入超萬元,所產的“巨峰”等品牌葡萄以個大、肉嫩贏得了滁州市、全椒縣的水果市場。

水利

70年代,大搞農田基本建設,田成塊、路成線、溝成渠、塘成庫,成效顯著。80年代以後是大興當家塘,擴大坂田的保收面積,加強對8個小水庫的除險加固,落實水庫管理責任,完善用水管理制度,提高用水效果,保證乾旱年景有水保苗。

鄉鎮企業

1978年前,僅有公社家具修配廠,各大隊有自己辦的糧食加工廠、油坊、小林場等。

80年代以後,鄉鎮企業迅速發展,原有農具廠適應全柴的需要生產軸承蓋,從鑄造到精加工生產,成了全柴的配套廠家,先後又辦起了木螺絲廠、柴油濾清器廠、北山石料廠、玩具加工廠、煉油廠、加油站、醫療器材廠,就業人員從十幾人增加到幾百人。從90年代中期開始,鄉鎮企業經歷了創辦—摸索—艱難—成熟—提高—改制幾個階段。2001年春,與全柴工業區毗鄰,新老滁全路之間征地200餘畝,興建十字民營工業區,以優惠的土地價格、良好的投資環境、優越的地理位置、優質的跟蹤服務引來企業11家。其中2002年底前投產企業有:全椒未來飼料有限公司、明輝玩具有限公司、環球玩具廠、滁州強龍服飾有限責任公司、豐澤藥業有限公司、益民油脂廠、開源農機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共投資4100多萬元,工業園區征地面積增加到1100畝,連同全柴總廠工業園區的擴展,2002年底縣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縣工業技術開發園區管理委員會,並報批為省級工業技術開發區,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2004年底已經征地2600畝。

全椒縣高強鑄造有限公司:始建於90年代初,占地面積1.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球墨鑄鐵生產採用鐵型覆砂流水作業,機械加工也具有一定規模,年產各種單缸機曲軸、平衡軸毛坯等球鐵鑄件3500噸,加工多缸機主軸蓋電機支架60萬件,年產值1200萬元,年利稅150萬元以上。

譚墩採石有限公司:其原名為清水塘採石有限公司,2000年拍賣給市皖東水泥廠經營。鄉政府同時籌建譚墩採石有限公司,引進312國道管理處資金進行合股經營,引進先進生產流水線規模化生產,實行開採、加工、運輸一條龍服務,優質的石料是水泥、石灰的上等原料。經國家鐵四局技術部門鑑定,十字清水塘處的優質石料是京滬高速鐵路與寧西鐵路鋪墊路基的良好材料。2004年改為私營企業。

鑫隆機械有限公司:雖然是全柴集團的配套廠家,但是該公司走自己發展的路,年年謀發展,逐年上台階,1988年創建,4間廠房,5萬元投入,發展到2003年銷售額突破2000萬元、利稅超300萬元。通過不斷技術創新,不僅能生產單缸機連桿、機油泵,而且生產多缸的機油濾清器,成套密封墊、氣缸墊及各種衝壓件,多種型號的柴油機連桿等40多種產品。產品除確保全柴配套外,並遠銷江蘇、浙江、福建、廣西、四川等省市。350多名職工年收入5500元到12000元不等。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的童恩義同志由於突出的創業佳績,連續三屆當選縣鄉兩級人大代表,兩屆連任市人大代表。企業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為家鄉道路、水利、街道建設、低產田改造、教育發展捐資捐物多年累計近200萬元。

到2004年年底,全鄉所有鄉鎮企業全部改制為私營企業。

道路建設

上世紀70年代末,區鄉開始規劃建設鄉村和村隊道路,80年代中期基本形成規模,村村通晴雨路,90年代以後逐漸所有居民組都通了晴雨路,並加強了對鄉村、村組道路養護。2005年底,全鄉共修建村組道路150條,通車裡程383.5公里,擁有私家車37輛,個體計程車13輛,機車950輛。

供電

自1986年王郢村興莊村民組通電後,全鄉戶戶通電,2000年、2002年,全鄉進行通電低壓整改,共投入資金300萬元。

供水 2002年民營工業區供水,2005年底鄉政府投資近30萬元,使十字街道居民用上縣城自來水。

郵電

上世紀90年代初,鄉政府結束了手搖電話的歷史,開始使用程控數字電話,90年代末村鄉郵電部門共同努力普及程控電話,鄉村投資達170萬元,村村組組通上程控電話,至2005年底開通程控電話3100門,行動電話1100門,小靈通120門。

文化、廣播、電視

自1968年鄉里廣播站成立,實現村村通廣播,戶戶喇叭響,1982年以後,村組安裝了高音喇叭,2002年鄉里投資近2萬元,改裝廣播擴大站為調頻擴收,村放大站可以無線接收鄉廣播站的信號。1972年建立鄉文化站,1978年成立鄉電影放映隊,1982年鄉大禮堂落成,禮堂980座位,1984年成立鄉文化中心,總建築面積520平方米。2005年底規劃設計開通有線電視節目。

住房

1978年以前,多為土牆瓦屋,改革開放後,開始使用水泥預製件,樓房開始興起。90年代以後,房屋由磚木結構向鋼筋混凝土結構發展,室內裝潢開始興起。尤其是進滁州市和縣城購買住房的人越來越多。冰櫃、空調、洗衣機等高檔電器開始進入普通農家。

教育

全鄉兩所國中、兩所中心國小,9所村級國小。1978年前,辦學條件簡陋,1985年以後,民眾集資辦學,推倒各國小的土台子,泥凳子,配備新的課桌椅,實現初等教育達標,稅費改革前,全鄉人均集資15元教育經費,17年累計投入510萬元用於更新校舍,拓寬學校活動場地,配備音、體、美器材。添置圖書和各種教學用品,以及用於幾十名民師的工資。到2000年兩所中學都是標準化的教學樓。2000年鄉政府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投資136萬元建成了中心國小教學樓,現代標準化教室,花園式校園環境,縣城國小也無可比擬。2000年,蕪湖民營企業家牟坤林先生,在縣統戰部原部長馬友華的牽線下,為家鄉國小捐資10萬元,鄉政府拿出6萬元,興建楊崗國小教學樓,命名“光彩國小”。2005年澳大利亞籍華人潘郁生捐資40萬元,幫助馬山村建成教學樓。到2005年止,全鄉國小入學率、畢業率均為100%,國中入學率99.8%,畢業率98%,普及9年義務教育,十字中學考取全中(省重點示範高中)、中專的人數均為全縣先進之列。“兩基”達標和家長學校,經省市驗收均為先進。

衛生

鄉衛生院創辦於60年代末,70年代以後,實行農村合作醫療。1996年十字衛生院新征地建設衛生院,建築面積380平方米,醫務工作者10名,床位6張,2000年為職工興建6套住宅樓,衛生條件逐步達到改善和提高,2005年底,經國家衛生部檢查驗收為鄉鎮標準合格衛生院。2005年11月,全鄉農業人口16000人參加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初級衛生保健於1996年達到合格標準。

計畫生育

1992年成立鄉計畫生育辦公室,編制1人,屬政府職能部門,1996年成立計畫生育服務所,編制12人,並設立計畫生育小分隊,聘3名工作人員。2001年設計畫生育協會,並相繼創辦人口學校。10個行政村聘請10名計生專乾,具體負責所在村的計生工作。從人、財、物三個方面加大投入,夯實基礎,配備村專乾,固定計生服務室,設立計生專戶資金,提高服務水平面。2002年4月鄉里投資13.2萬元建設鄉計畫生育服務所,並按標準服務要求,送專業人員赴省市學習,配齊宣教、服務設施。購買B型超音波、紅外線治療儀、顯微鏡等醫療器材和電視機、VCD等宣傳設施,為計畫生育優質服務提供了物質保證。十字鄉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在堅持“三為主”,走“三結合”的路子的同時,始終以公平、公正的行政作為信服民眾,以滿腔熱情的態度溫暖民眾,以優質周到的服務感化民眾。全鄉人口出生在持續上年低出生率的基礎上,2005年人口出生率再創低水平6.2‰,經省、市檢查驗收後分別獲得一等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