駟馬山引江灌溉工程

駟馬山引江灌溉工程

駟馬山水利工程位於安徽省東部,地跨皖蘇兩省,是以引江灌溉、滁河分洪為主,兼有航運、城鎮供水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1969年12月動工興建,1971年開始發揮效益。

駟馬山引江工程管理處

安徽省駟馬山引江工程管理處成立於1972年,正處級建制,隸屬於安徽省水利廳管理,之前屬全額補貼事業單位,現在為全額事業單位。

管理處地處和縣烏江鎮,下轄烏江站、滁河一級站、滁河二級站、滁河三級站、滁河四級站、襄河口閘6個基層單位以及安全與質量監督站、烏江船閘管理所、水文測報中心、生活服務中心、科技與信息管理中心、省駟馬山水利水電建築安裝有限公司、省駟馬山灌區勘測設計院、安徽水利工程質量監督檢測所等單位。

核定在職人員編制464人,截至2013年6月初,全處職工總數491人,其中在職職工337人,離退休職工154人。

管理處主要職責:負責統一管理烏江樞紐、襄河口閘樞紐、滁河一級站樞紐和滁河二、三級抽水站,引江水道(駟馬山分洪道)等水利骨幹工程;負責滁河中上游流域6104平方公里骨幹工程防汛任務;負責駟馬山灌區節水改造和續建配套建設管理工作;負責灌區防汛抗旱調度工作,負責編制、實施駟馬山工程歲修、水毀修復、更新改造等工程計畫和基本建設任務。

駟馬山水利工程概況

滁河流域防洪工程

滁河流域位於江淮之間東部,系長江下游左岸一級支流,發源於肥東縣丘陵山區,沿途流經合肥市、馬鞍山市、滁州市和江蘇省南京市,於江蘇省六合區大河口匯入長江。

滁河幹流全長269km,其中安徽省境內長197km,江蘇省境內長116km(44公里河段為兩省界河)。

滁河流域面積8015km,其中安徽省境內6250km,占78%。匯流面積:古河以上1621km;赤鎮以上2510 km;襄河口閘以上3492 km;汊河集以上6104 km;大河口以上8015 km。

晉集閘以上為上游,晉集閘至汊河集閘為中游,汊河集閘以下為下游。

滁河流域總耕地面積458萬畝,其中安徽省315萬畝、江蘇省143萬畝。滁河晉集以下的圩區,直接受乾堤保護的圩區總面積894.08 km,耕地80.66萬畝,其中安徽省圩區483.5 km,耕地48.55萬畝;江蘇省圩區422.84 km,耕地32.11萬畝。

滁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900~1040mm。滁河洪水匯集快而河道泄流不暢,當全流域普降暴雨時,洪水迅速匯集於只有約10%左右面積的圩區。1949年以來,已發生15次較大的洪水災害,平均約4年出現一次。歷史大水年序位排列擬定為1866、2008、2003、1991、1931、1912、1901、1969、1954等年。

滁河流域經過多年治理,目前已初步形成堤防、分洪道、蓄洪區、水庫相結合的綜合防洪工程體系。

滁河幹流堤防總長340.97km,其中安徽境內157.29km,江蘇境內183.68km。

滁河主要支流有8條,全部位於左岸,自上而下分別為安徽境內的小馬廠河、大馬廠河、襄河、清流河、來安河,江蘇境內的沛河、皂河、八百河。

滁河右岸自上而下有駟馬山、朱家山河、馬汊河、岳子河、划子口河5條分洪道,可分泄幹流洪水入長江。其中駟馬山分洪道設計流量現狀500 m/s、規劃1000 m/s(下游烏江閘控制);朱家山河分洪道現狀120 m/s,規劃200 m/s(下游朱家山河閘控制);馬汊河分洪道現狀1018 m/s,實際840 m/s、規劃1220 m/s;岳子河分洪道現狀和規劃200 m/s(下游岳子河口閘控制);划子口河分洪道現狀和規劃300 m/s(下游划子河口閘控制)。

自上而下5個蓄洪區,即荒草二圩、荒草三圩、蒿子圩(蘇皖各1個)、汪波東盪。

流域內現有大中型水庫23座,總庫容10.12億m,興利庫容5.83億m,小型水庫585座,興利庫容2.95億m,塘壩約13.6萬口,興利庫容4.29億m。水庫總控制面積1868.1km,占全流域的23.3%。黃栗樹、沙河集、城西、屯倉、金牛山五大水庫集水面積1045 km,總庫容6.75億m。

駟馬山灌區概況

駟馬山灌區屬大(1)型灌區,為安徽省第二大灌區、安徽省最大的提水灌區,涵蓋滁河上、中游和池河上游地區。灌區以提引長江水為主,滁河上已建的節制閘起節制灌溉水位和攔蓄降雨徑流作用。規劃為五級提水,總揚程46.5米,裝機32台7.85萬kW,設計灌溉面積365.4萬畝,涉及皖蘇兩省合肥市肥東縣、巢湖市,滁州市定遠縣、全椒縣、南譙區、琅琊區、來安縣,馬鞍山市含山縣、和縣,南京市浦口區等4市10個縣(市、區)。

現狀為四級提水,總揚程30.1m,裝機12台套2.76萬kW,實際灌溉面積200多萬畝。灌區已建成的骨幹工程烏江站、滁河一級站、滁河二級站、滁河三級站4座大型抽水站、晉集閘、烏江閘、襄河口閘、汊河集閘4座節制閘、駟馬山引江水道(總乾渠)、肥定乾渠中下段、滁河二級站至汊河集閘之間的滁河兼作輸水乾渠。目前,除汊河集閘由滁州市水利局管理、滁河幹流、肥定乾渠由屬地管理外,其他工程均有駟馬山引江工程管理處管理。規劃的滁河四級站、江巷水庫、肥定乾渠上段等工程待建。

駟馬山骨幹工程簡介

烏江樞紐

位於安徽省和縣烏江鎮北側,由烏江閘、烏江站、烏江船閘組成, 1969年動工興建,1975年建成。

烏江閘:現狀5孔,孔寬5m,閘底高程4m(吳淞高程系,下同),設計泄洪流量500m3/s,對應閘上水位9.89m、閘下9.70m,橋面高程12.34m。1991年7月11日出現建閘以來最高水位11.19m;2008年8月2日出現最大流量845m3/s,相應閘上水位10.86m。滁河防洪近期治理工程批覆將在抽水站北側新建烏江新閘,屆時兩閘合計泄洪流量由現狀500m3/s擴大至1000m3/s。

烏江站:為駟馬山灌區渠首工程,從長江幹流提水。設計裝機10台/1.6萬kW,單機容量1600kW、單機流量22.5 m3/s,合計抽水流量225 m3/s,淨揚程3.7m;現狀裝機6台/9600kW,合計抽水流量135 m3/s。長江側設計最低進水位2.8m,灌溉保障率較高。

烏江船閘:原為非標準簡易船閘,設計為100噸級。2008年8月開始拆除擴建,2010年1月竣工。現狀為V級船閘,300噸級。閘室為U型槽結構,底板高程-0.2m,頂高程13.0m,閘室長160m,寬12m,門檻水深3m。上下閘首長度均為25.2m,上閘首門檻高程3.9m,下閘首門檻高程-0.2m。上下游引航道底寬均為28m,上游引航道底高程3.9m,下游引航道底高程-0.2m。下閘首設一座活動鋼結構交通橋,荷載設計標準為公路-II級,淨跨12m,寬6m,橋面高程15m。

襄河口閘樞紐

位於安徽省全椒縣十字鎮(陳淺)汊河行政村與和縣石楊鎮(綽廟)新橋行政村交界處,包括節制閘、船閘各一座,1970年10月動工興建,1974年竣工。

襄河口閘:現狀7孔,孔寬5.0m,閘底高程3.3m,設計流量700m3/s,對應閘上水位9.20m、閘下6.50m。閘上警戒水位11.00m、保證水位13.50m。建閘以來出現最高水位的前四位分別是:2008年8月2日的14.23m(最大流量431m3/s);2003年7月11日的13.99m(7月6日最大流量470m3/s);2007年7月10日的13.80m;1991年7月10日的13.78m(最大流量1300 m3/s )。

襄河口船閘:為VI級通航標準(100噸級),閘室長100m,淨寬10m,底板高程3.5m。上閘首底板高程5.0m,下閘首底板高程3.5m。上游引航道長325m,設計底高程5.0m;下游引航道長240m,設計底高程3.5m。

滁河一級站樞紐

位於全椒縣古河鎮石溪行政村與巢湖市蘇灣鎮(司集)東黃行政村交界處,建於1977年,1980年建成投入使用。是滁河上游洪水下泄、上游灌區供水的關鍵工程。由節制閘、抽水站組成。

晉集閘:現狀5孔,單孔淨寬10.0m,閘底高程9.2m,長22m,設計流量780m3/s,對應閘上水位16.00m、閘下15.50m。閘門為露頂式平面定輪鋼閘門,檢修便橋高程18.5m,啟閉機房高程28.6m。

滁河一級站:為駟馬山灌區二級抽水站,從滁河幹流提水進入滁河幹流上游。設計裝機5 台/1.5萬kW,單機容量3000kW、單機流量為24m3/s,淨揚程8.5m;現狀裝機2 台,合計容量6000kW,合計抽水流量48m3/s。

滁河二級站

位於肥東縣馬湖鄉塘崗趙行政村,1978年開工建設,1985年基本建成。為駟馬山灌區三級抽水站,從滁河幹流提水進入肥定乾渠,為肥定乾渠渠首工程。設計裝機5 台/1.5萬kW,單機容量3000kW、單機流量22.1m3/s,淨揚程8.9m;現狀裝機2 台,總容量6000 kW,合計抽水流量44.2m3/s。

滁河三級站

位於肥東縣馬湖鄉塘東行政村,1979年開工建設,1983年基本建成。為駟馬山灌區四級抽水站,從肥定乾渠(滁河二級站出水渠)提水。設計裝機5 台/1.5萬kW,單機容量3000kW,單機流量21m3/s,單機容量3000 kW,淨揚程9.0m;現狀裝機2 台/6000 kW,合計流量42m3/s。另外還安裝小機組 2 台,單機容量 260kW,單機流量1.1m3/s。

滁河四級站

滁河四級站位於肥東縣謝灣,1979年底動工開挖泵站基坑,長約200m,寬約120m,深近8m,完成土石方約30萬m,後因國家削減水利基建投資列為停緩建項目。設計裝機7 台/1.75萬kW,設計流量71.4m3/s,淨揚程16.4m。

駟馬山分洪道

上自滁河金銀漿,下至長江駐馬河口,全長27.4km,為人工開挖河道,既是駟馬山灌區總乾渠(引江水道),又是滁河第一個分洪道。

分洪道分為四段:

堤防上段:滁河口金銀漿至上壟村段(樁號27+400~22+500),長4.9km;

切嶺段:樁號22+500~11+000,長11.5km,河道兩側為山崗地,其中南京市浦口區(星甸)石橋社區的團結橋至安徽省和縣(綽廟)幸福橋之間為深切嶺段,樁號14+900~21+000,長6.1公里為深切嶺段,最大切嶺深達34m。工程在運用過程中,由於特定的地形、地質條件,自1974年以來,切嶺段先後發生十餘處較大範圍的滑坡,是需要重點監控的險段。

堤防下段:樁號11+000~4+653(烏江閘),長6.347km;

和縣江堤段:樁號4+653(烏江閘)~0+000(江口),長4.653km。

分洪道自上而下現有橋樑7座,分別為幸福橋、前進橋、駟馬河石橋、團結橋、紅旗橋、烏江新橋、烏江大橋。

輸水主幹渠和灌溉面積

駟馬山灌區輸水主幹渠總長170.5km,除肥定乾渠上段27.2km尚未開挖外,現狀輸水總乾渠總長143.8km。規劃灌溉面積365.4萬畝,現狀設計灌溉面積230.7萬畝,實際灌溉面積204萬畝(含浦口區15萬畝)。

引江水道為總乾渠,長27.4km。

滁河一級站以上為上游灌區,設計灌溉面積191.7萬畝。分為三段:滁河一級站至滁河二級站利用滁河幹流作為輸水渠道,長17.4km,區間設計灌溉面積13.7萬畝;滁河二級站至三級站為肥定乾渠下段,長6km,區間灌溉面積7萬畝;滁河三級站至黃疃一級站進水閘為肥定乾渠中段,長5km,區間設計灌溉面積134.7萬畝;黃疃一級站進水閘至江巷水庫為肥定乾渠上段(待開挖),長27.2km(其中黃疃一級站進水閘至擬建的滁河四級站長4km,滁河四級站至江巷水庫長23.2km)。

金銀漿至滁河一級站為中游灌區,利用滁河幹流作為輸水渠道,長47km,區間設計灌溉面積53.3萬畝。

金銀漿至汊河集閘為下游灌區,利用滁河幹流作為輸水渠道,長41km(其中金銀漿至襄河口閘長7km,襄河口閘至汊河集閘34km),區間設計灌溉面積120.4萬畝。

引江補淮和淠史杭—駟馬山線路

2012年2月,安徽省政府出台《關於印發安徽省淮河流域(防洪防旱防污供水)綜合治理規劃綱要的通知》(皖政〔2012〕18號),明確提出構建以長江、淠史杭—駟馬山、淮河為橫,以引江濟淮、淮水北調、引淮入亳為縱的“三橫三縱”骨幹輸水線路格局。

駟馬山引江補淮線路:利用駟馬山引江輸水線路,經定遠縣江巷水庫至淮南和蚌埠市,總長229km。通過新開輸水乾渠和興建滁河四級站、江巷水庫等措施,年均調水5~6億m3,是合肥、淮南、蚌埠等三市和引水線路沿途及沿淮地區部分城鎮重要後備水源。

淠史杭—駟馬山骨幹輸水線路:利用駟馬山引江輸水線路,黃疃一級站從肥定乾渠抽水後經黃疃一級站出水渠,抵達袁河西水庫,與淠史杭灌區滁河乾渠溝通。在此基礎上,沿滁河乾渠將長江水送至管灣水庫、眾興水庫,大旱時可向合肥市董鋪、大房郢水庫補水。

駟馬山水利工程主要作用和效益

主要作用表現為三個方面:

防洪除澇方面:駟馬山管理處管理的晉集閘、襄河口閘、烏江閘、駟馬山分洪道等工程承擔著滁河上中游骨幹防洪任務;其中分洪道正常分泄滁河上中游60%~70%的來水量,對減輕滁河流域防洪壓力,保障沿滁兩岸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抗旱供水方面:由烏江站從長江提水通過駟馬山引江水道進入滁河,維持襄河口閘上水位8.0~8.5m,滿足晉集閘至襄河口閘之間沿河地區自流引水或提水。在此基礎上,通過上下兩條線路延伸供水:一是開啟滁河一、二、三級站,向滁河上游翻水,將長江水送到肥東灌區,總揚程達30.1米。二是開啟襄河口閘向滁河下游南譙區、來安縣灌區送水。

航運、生態環境方面:正常情況,控制滁河各閘維持在正常蓄水位;當滁河水位下降,可自流引江水或抽取長江水,滿足滁河通航條件,滿足沿滁工農業生產、城鄉居民生活用水、河流生態環境用水需要。

駟馬山水利工程自1971年運行以來,在灌溉、防洪、航運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已累計泄洪400多億m,先後成功抵禦1987、1991、1999、2003、2008等年份的特大洪水;累計提引江水30多億m,攔蓄水近50多億m,抗禦了1978、1994、2000、2001、2011等年份的特大幹旱;直接減災效益150多億元,為皖東及南京市工農業生產、社會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航運、生態效益也十分明顯,被皖蘇兩省人民譽為“遇旱能抗、遇澇能排”的生命工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