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行動

十字路口行動

十字路口行動(英語:Operation Crossroads)是美國在1946年於比基尼環礁進行的核試行動。該次行動一共進行兩次核試,包括代號Able的空中核試及代號Baker的水下核試,以測試核武對水面軍艦的打擊威力。十字路口行動在美國軍事史和世界歷史上同樣有重要影響。

簡介

十字路口行動核試驗十字路口行動核試驗

十字路口行動,是美國在1946年於比基尼環礁進行的連串核試,計畫進行三次核試。整個行動共進行了兩次核試,代號分別是Able及Baker,各用上一枚23千噸當量核彈。Able核試於1946年7月1日進行:由1架B-29轟炸機空投核彈。Baker核試則於1946年7月25日進行,核彈被置於90呎(27米)水深引爆,也是世上首次的水下核試。而原定第三次核試Charlie,則在Baker試爆後取消。

十字路行動是美國史上第4與第5次使用核彈(按次序排在新墨西哥原爆、廣島、長崎之後),亦是美國首次於馬紹爾群島進行核試,往後數十年在不同的太平洋島嶼,包括比基尼環礁在內,亦進行了數十次的核試。十字路口行動亦是首次政府預先公告核爆,並允許各大傳媒現場採訪。

十字路口行動遺產之一是留下的目標船艦與及艦上實驗品。透過空投引爆產生的輻射塵,會隨氣流抬升至平流層,並逐步減弱、中和;但十字路進行了水下核試,輻射集中在礁湖海水,故對艦隻造成了更嚴重的輻射塵污染。核試同樣將比基尼一詞帶入時裝界:比基尼泳衣即以核試地點為名。

背景

計畫產生

十字路口行動選址十字路口行動選址

十字路口行動的籌辦,與美國軍種之間關於空中武力的爭議有莫大關連。早於1900年代,美國陸軍及海軍各自在軍種內部發展航空部隊。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陸軍航空勤務隊的威廉·米切爾準將力陳空權至上觀念,指陸軍轟炸機不但是陸上戰爭的致勝關鍵,更有能力壓制水面艦艇,從而控制海洋,要求國會成立獨立空軍,並將海軍的航空兵以至航空母艦全數撥歸空軍旗下。為力證海軍水面艦艇無法防禦飛機轟炸,米切爾更利用多次轟炸水面靶艦實驗,向國會及公眾宣揚空權。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美國軍界陸續得悉核子彈的研發,並欲一探其潛在威力。早在1944年,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便曾研究以核子彈攻擊特魯克環礁,以摧毀集中在該處的日軍艦艇,不過當時日本海軍早被第五艦隊重創,而特魯克又在吉爾伯特及馬紹爾群島戰事為美國迅速孤立,計畫未有成事。1945年8月15日,日本在廣島及長崎原爆後無條件投降。此時不論陸航抑或海軍,均不了解核爆對水面部隊的破壞力。故此海軍軍令部長恩斯特·金恩、美國陸軍航空隊司令亨利·阿諾德及將軍柯蒂斯·李梅,都贊同為此進行一場核試。就在日本投降次日,海軍軍官李維斯·施特勞斯(LewisStrauss,日後第三任美國原子能委員會主席)即時向美國海軍部長詹姆士·福萊斯特提交內部檔案,建議舉行針對水面艦艇的核試,並對外詮釋海軍艦艇對核武的抵抗力,“……否則海軍無力應付核武的輿論四起,勢必打擊海軍戰後實力。”這項建議最終為十字路口行動的初步構思。

1946年1月11日威廉·白蘭地(WilliamH.P.Blandy)海軍中將獲任命為第一陸海軍聯合特遣艦隊(JointTaskForce1,JTF-1)之首,負責設計及監控“十字路口行動”核試。

反對聲音

Able核試一刻。核彈在半空爆炸後,引發巨大蘑菇雲。攝於比基尼沙灘。Able核試一刻。核彈在半空爆炸後,引發巨大蘑菇雲。攝於比基尼沙灘。

十字路口行動在籌備階段,曾遭遇多方反對。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發表警告,稱水上核試將使海水受到嚴重輻射污染;而參與的海軍水兵更會沾染輻射,危害健康。面對輿論質疑核試將會以人體為實驗,白蘭度表示海軍會在靶艦上置放動物測試,又引起動物權益關注者反對。

在外交界方面,美國國務卿詹姆斯·F·伯爾尼斯亦反對核試。1946年1月,在美國及蘇聯的支持下,聯合國原子能委員會得以成立,以監控各國核能發展。當時美國原子能國際政策專門委員會正草擬艾奇遜·利連索爾報告(Acheson–LilienthalReport),為美國政府制訂核能政策提供參考。伯爾尼斯認為十字路口核試勢必成為蘇聯拒絕限制核武的藉口,提出延期舉行核試,更希望核試永不舉辦。核試最終因此押後至7月舉行。

十字路口行動同樣招來其他爭議。部分國會議員質疑核試使美國喪失拆解船艦的物料及金錢;而不少海軍軍兵亦對舊艦有濃厚感情,紐約州及賓夕法尼亞州老兵及議員更要求海軍仿效德克薩斯號戰列艦做法,保留紐約號戰列艦及賓夕法尼亞號戰列艦作博物館,然而這些提議悉數遭海軍否決。

準備工作

1946年1月24日,白蘭地公開以比基尼環礁為核試選址,並預計進行三次核試。首次核試代號Able,核彈於空中爆炸;第二次核試代號Baker,在水下引爆;第三次核試代號Charlie,在深水引爆。選取比基尼的主要考慮在於其遠離民居,原住民少,潟湖廣闊,風暴稀少,更有穩定風向及水流,且由美國控制。

在核彈選用方面,核試兩顆核彈均使用胖子核子彈元素。Able使用的核彈代號為“吉爾達”(Gilda)。而Baker核彈則為“比基尼的海倫”(HelenofBikini)。

十字路口行動其一爭議焦點,在於使用動物作活體實驗。相中的兩隻山羊是眾多實驗品之一。Able核試後一共35%的動物因各種原因死亡,相比起Baker核試中動物幾乎全數死亡,其殺傷力已相對較低。十字路口行動其一爭議焦點,在於使用動物作活體實驗。相中的兩隻山羊是眾多實驗品之一。Able核試後一共35%的動物因各種原因死亡,相比起Baker核試中動物幾乎全數死亡,其殺傷力已相對較低。

靶艦方面,海軍一共揀選了95艘各種軍艦,當中包括兩艘航空母艦、五艘戰列艦、四艘巡洋艦、12艘驅逐艦、八艘潛艇、60艘各式登入載具及運輸艦,以及三艘駁船。為方便量度核爆破壞力如何隨距離遞減,海軍將軍艦密集布置,而沒有重構現實下錨情況。各艘軍艦均安裝了量度儀器,監察氣壓、船隻動向以及輻射。整場核試中,美國一共使用了200隻豬、60隻豚鼠、204隻山羊、5000隻老鼠、200隻小鼠,以及帶有不同種類昆蟲的穀物,用活體輻射實驗品,測試生物在高輻射下的基因變異。

觀察部隊方面,海軍一共派出150艘支援艦,為42,000人提供住宿、實驗站或工作坊,當中超過37,000人隸屬海軍,另加37個女護士。

高空攝影上,美軍改裝了八架B-17轟炸機,包括安裝了自動攝影機、輻射探測器與及空氣樣本採集器。這些轟炸機可透過地面無線電遙控飛行,飛進人體無法承受的高輻射環境,以至核爆引發的蘑菇雲頂部。地面的攝影設備亦由環礁外圍的高塔遙控操作。

Able核試

Able核爆時環礁內主要艦隻陣列。圖中五個標上X號的船艦沉沒,而船艦舷號可與左面列表對照。爆心直徑約為1,000碼(910米),區內的船隻承受了不同大小的破壞;填上紅色的為內華達號,以作識別默認爆心,實際爆心則在編號5的吉列姆號附近。所有潛艇當時都在海平面。Able核爆時環礁內主要艦隻陣列。圖中五個標上X號的船艦沉沒,而船艦舷號可與左面列表對照。爆心直徑約為1,000碼(910米),區內的船隻承受了不同大小的破壞;填上紅色的為內華達號,以作識別默認爆心,實際爆心則在編號5的吉列姆號附近。所有潛艇當時都在海平面。

1946年7月1日上午9時,一架B-29轟炸機在目標艦上空投下23,000當量的吉爾達核彈。核彈原定在內華達號戰列艦上空520英尺(160米)爆炸,但卻意外大幅偏離目標710碼(650米)之遙,最後在吉列姆號海軍運輸艦(USSGilliam,APA-57)上空引爆。爆炸使吉列姆號及卡萊爾號(USSCarlisle,APA-69)即時沉沒;兩艘美國驅逐艦安德森號及林森號在一小時內沉沒,而輕巡洋艦酒匂號則在次日沉沒。由於核爆的破壞遠低於預期,部分傳媒對此深表失望,而7月2日福萊斯特則稱重型軍艦隻會在近距的水下核試,方會承受龐大損傷,而略提核彈偏離目標一事。

Able核試引發的自燃區域直徑約有3.2千米,薩拉托加號及大部分外圍軍艦均在其內。但由於海水並不會燃燒,而除航母以外,大部分軍艦均能抵受爆炸以及火災,故未有出現陸上原爆的自燃現象。

在核爆瞬間,接近爆心的船艦仍被大量中子及強烈伽瑪輻射照射;而艦上的實驗及外緣物料,亦有機會被中子激化(Neutronactivation)而帶有致命輻射。這些輻射聯同核爆衝擊波,使大量活體生物因此死亡。美軍將57隻豚鼠、109隻小鼠、146隻豬、176隻山羊及3030隻白老鼠,分別置於22艘目標艦內官兵的活動空間,以模擬軍艦官兵。結果10%生物被衝擊波即時殺死;另外15%生物被帶有輻射的火球擊傷,並在數日內死亡;最後又有10%生物在後續研究中因輻射而死。由於是次核爆只產生一次性輻射,再加上大量老鼠被刻意配置於致命範圍以外,以研究輻射會否引致動物後代變種,整體生存率因此被拉高。

Able核彈在空中520英尺(160米)引爆,使較少地面物料被吸進核爆火球,並將輻射性物質帶到平流層,而不影響核試地點。雖然核試輻射塵最終影響全球環境,但由於本地幅射污染容易清除,軍方仍稱此為“可自潔”的核試方法。

Baker核試

核試過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