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棟
十八棟位於武漢大學珞珈山腰東南的教工住宅群。建築風格整體採用英式鄉間別墅風格,但每一棟建築都自有其特點,一共十八棟,後增蓋四棟。
十八棟
位於武漢大學珞珈山腰東南的教工住宅群。建築風格整體採用英式鄉間別墅風格,但每一棟建築都自有其特點,一共十八棟,後增蓋四棟。日軍侵占武漢後,將有些別墅的內構造改成日式的,並拆除了一棟。(後來人們仍沿用習慣叫法稱之為十八棟)周恩來舊居與郭沫若舊居即在其中(分別為一區19棟27號、12棟20號)。周恩來舊居是一棟標準英式田園別墅,紅瓦青磚,地基開闊,庭前屋後被參天大樹環繞,通往山下的是幾條石階小徑。別墅由兩個哥德式風格的拱形門棟分開,樓棟之間有一精緻花園,種有一棵大芭蕉樹。武漢會戰時期,因國共第二次合作,國民政府安置周恩來與鄧穎超下榻與此,兩人時常到東湖邊散步。鄧穎超在世時,有人建議把這裡建成一個紀念館,被她否定了。與周恩來舊居相鄰的是同為政治部副部長的黃琪翔舊居。郭沫若1961年曾故地重遊,在其舊居前留影,在其抗戰回憶錄《洪波曲》中也提到了這段經歷,稱“武昌城外的武漢大學區域,應該算得是武漢三鎮的物外桃源”。此外還有蘇雪林故居,隱現於一條盤樹而上懸於半空的老藤與古樹的臂彎之間。楊端六、熊國藻、葛揚煥、劉博平、桂質廷等都曾居於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教授們大多被迫搬出,改由講師、助教合住。文革開始後,老教授們又被趕回,只能擠著合住,不少人即冤死其間。而章蘊胎和程千帆更是棲居在九區“三戶不成村”的地方。文革結束後,老教授們大多主動搬出,現還有部分建築內有人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