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近年有學者對石塔的年代提出質疑,認為其建造年代不在北齊,而應在唐永徽元年至七年間,塔上的題記年款則 為宋人偽刻。不過近年據專家考證,確認西塔的建造年代與題銘年代相符,為北齊河清二年(563年);而通過對東西二塔外觀樣式的分析比較,推測東塔為後人仿建,其建造年代至少要比西塔晚100年以上。
主要景點
西塔基台用下大上小的兩塊青色素麵正方石壘築,基台立面呈凸字形。基台下層方石長寬皆1.15米,高0.4米。上層方石長寬各0.91米、高0.53米。基台以上塔身寬0.53米、高0.45米,用整塊青石雕鑿而成。東、西、北三面為實壁,素麵無飾,亦無門窗。南壁開拱門,門高0.31米、寬0.2米、進深0.33米。門楣上鐫刻“寶山寺大論師憑法師燒身塔”的楷書題銘,塔門東側前壁刻有“大齊河清二年三月十七日”的楷書題記。全塔通高2.22米。
西塔的主人道憑法師是東魏、北齊時著名高僧。唐代道宣《續高僧傳》卷十,記載他原姓韓,十二歲出家,“以齊天保十年(559年)三月七日卒於鄴城西南寶山寺,春秋七十有二”。鄴城是東魏、北齊都城,在今安陽附近的漳河沿岸。
東塔通高2.14米,距西塔3.2米。據專家推測,東塔應為靈裕法師的紀念塔之一,當建於唐永徽、顯慶年之後。
靈裕法師俗姓趙,為道憑弟子,是地論學派南道系的重要人物。開皇十年(590),隋文帝下敕三次邀請,欲授靈裕國統之位,他都堅辭不遂。於是,隋文帝贈送厚禮等,以助修建寶山寺,而且賜額為“靈泉寺”。隋大業元年(605)正月二十二日,卒於相州演空寺,世壽八十八歲。
北齊雙石塔是我國古塔中最早的雙塔,而其中的西塔建於563年,為我國現存最早的獨立石塔,堪稱我國石塔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