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皇陵前的石翁仲,高314 厘米。
翁仲的來歷得從秦始皇時所鑄十二個銅人說起。《史記 秦始皇本紀》說秦始皇二十六年時“收天下兵,聚之鹹陽,銷以為鍾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正義》引《三輔舊事》、《水經注 河水(四)》都人為每個銅人各重二十四萬斤,俗稱“翁仲”。
帝王陵前石刻群中設定翁仲的,唐以前還很少見。漢代皇陵前石刻群中不見記載有石人,考古似也末發現。魏晉時代由於廢棄了陵寢制度,墓前不設石刻,當然更不可能有石翁仲了。北魏開始恢復陵寢制度,在墓前設定石刻,但數量不多。1979年在北魏孝莊靜陵前出土有一件石人像和一個石人頭,說明北魏陵前可能有石翁仲。南朝帝王陵墓葬於南京及郊區,從現在石刻看,有石辟邪、石麒麟等,但不見石人。至唐代,帝王陵園裡設定石翁仲才成為定製。太守昭陵北門內祭壇有番像時有時無外,其它石刻形制和數量依乾陵而少變化;而北宋皇陵所列石人,一般為馴象人一對、控馬二對、番使三對、文武臣四對、武士一對、宮人二對。自王侯至品級高的大臣,墓前所列石翁仲數各有差等,每朝有具體規定,而庶民墓前不許立翁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