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城址為唐北庭大都護府遺址,城址平面布局略呈長方形,南北長約1.5公里,東西約1公里。城池布局受唐長安城影響,分為內外兩城,城池為不規則長方形分布,內城為全城的中心所在,位於外城中部略偏東北部,城牆周長3003米,官署多居其中。外城規模較大,城牆周長4596米。外城之北還有低矮的羊馬城,內外城牆都有馬面、敵台、角樓和城門。外城北門還有瓮城,城外有天然河環繞成護城河,城牆的建築方式為夯築,高約5—7米,寬約7—8米。
北庭都護府遺址位於吉木薩爾縣城以北的沖積平原上,東臨東河壩,西接西河壩。公元702年設立北庭大都護府時改原庭州城而建。709年,吐蕃攻占此城;高昌回鶻時為其夏宮;元代時在此設行尚書省、統領全疆;城址因戰火荒廢於明代初期。北庭都護府遺址是絲綢之路新北道上的歷史名城,歷史上曾對新疆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起過重要的作用。
640年(唐貞觀十四年)建庭州城;
702年(武則天長安二年),建北庭大都護府,轄兩國都護府和二十三個都督府,兩個州,管理天山以北,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西達裏海,縱橫數千里;
宋代改稱可汗浮屠城,屬高昌國地,是高昌回鶻王朝的重要基地及王族避暑勝地;
元代在北庭設別失八里行尚書省。
明代,城毀。關於古城毀滅歷史上沒有詳細記載,民間傳說瓦剌人找了很多土貓,澆油點燃,使其從雲梯竄入城中,引起一片大火,古城以此被毀;
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庭都護府遺址現已荒廢,當地人俗稱“破城子”。除殘留部分城牆遺址外,城內建築均蕩然無存。因其曾被斯坦因等人向世界上介紹過,兼之其本身的重要價值,使其具有較高的知名度,每年有世界各國之科學家及旅遊者慕名前往參觀、考察。
北庭都護府遺址於1988年被列為全國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說明其文物價值之重要。現隨著絲綢之路新北道上旅遊資源開發,古城的旅遊價值亦隨之高漲。
相關詞條
-
都護府
“都護府”源自西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設在烏壘的西域都護府,統領大宛及其以東城郭諸國,兼督察烏孫、康居等遊牧行國。魏、西晉設有西域長史府,唐朝統...
簡介 概況 漢代 唐代 宋朝 -
北庭都護府城址
唐北庭大都護府治所遺址。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吉木薩爾縣北約12公里的護堡子,俗稱“破城子”。它是在原唐貞觀十四年 (640)所建庭州城的基礎上建立的。北...
歷史 結構 -
北廷都護府故城遺址
北廷都護府故城遺址,又名大故城(維語,意為大城)。位於新疆昌吉州吉木薩爾縣城以北10多公里的北庭鄉境內。該城在西方影響很大,出土文物融合東西文物,是研究...
簡介 歷史 建築特色 保護單位 -
北庭都護府
北庭都護府,是中國唐朝設立於西域天山以北的行政單位,管理區域東起伊吾,西至鹹海一帶,北抵額爾齊斯河到巴爾喀什湖一線,南至天山。武周長安二年(702年),...
歷史沿革 官署編制 行政區劃 遺址 相關文獻 -
北庭故城遺址
北庭故城遺址為唐代北庭大都護府治所遺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吉木薩爾縣城正北12千米處,古時為西域城池,是北疆的重要交通樞紐和貿易中轉站,古代絲綢之路北...
建設沿革 地理環境 故城格局 文物遺存 遺址價值 -
北庭鎮
北庭鎮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薩爾縣。北庭鎮總人口1.04萬人,耕地面積4.7萬畝,轄5個村委會、1個社區、12個機關站所,居住著漢、哈、...
概況 行政區劃 經濟建設 著名景點 -
北庭歷史文化研究
北庭歷史文化研究。作者薛宗正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時間2010-5-1 。本書作者十多年來從北庭故城、寺廟、遺址,掌握大量第一手資料。本稿簡述北...
內容簡介 目錄 -
北庭故城
北庭故城是古代西域的著名城池之一,位於現在吉木薩爾縣城北二十公里處。遠在兩漢時期,這建有金滿城,是當時西域的車師後國王庭所在地。
簡介 歷史變遷 文化特色 地理位置 考古發現 -
西域都護
官名。漢代西域最高軍政長官。西漢時,都護為加於其他官號上的職稱,多以騎都尉領其職,秩比二千石;東漢時為單任官職。
歷史 設立 轄區 意義 撤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