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景區名稱:北山遺址景區 地址:位於海拉爾城區北部的敖包下 景區級別:AA
侵華日軍海拉爾要塞北山遺址(AA) 侵華日軍海拉爾要塞北山遺址,
![北山遺址](/img/f/f71/nBnauM3X0AjN0gDOyQzNxQzMxITM3UzMyUDMwADMwAzMxAzL0czLz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侵華日軍海拉爾要塞(也稱海拉爾築壘地域)始建於1934——1937年,是日本關東軍在海拉爾修築的以內陸防禦為主的軍事工事,該工事利用海拉爾地區四周高地,共建有5個主陣地及4個輔助陣地,共占地21平方公里。其中地下工事距地面17米深,總建築面積10000多平方米,均為鋼筋混凝土澆鑄而成,地下通道總長約4000餘米。其中的北山陣地,是國內同類遺址中地上地下工事最為複雜、規模最大、各種設施最全、保存最完好的一處環行防禦陣地,也是海拉爾防區的指揮中心。
海拉爾海拔610-760米,西、北、東三面地形突起,而市區凹下,伊敏河從西南向東北貫通市區北部的海拉爾河。市周突起之地,比高約60-70米,坡高10-15度,為丘陵地貌(海拉爾人通稱丘陵地為山,如北山、東山、西山)。北山、東山頂部均很平坦,西山稍有突起,形如球狀。市周各高地均便展望,俯視市區一目了然。市區東北部的敖包山是制高
![北山遺址](/img/1/b98/nBnauM3XwAjM1AjM5MzNxQzMxITM3UzMyUDMwADMwAzMxAzLzczLw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點,環視無阻。以海拉爾為軸心,向西有濱洲鐵路與同俄羅斯接壤的邊城滿洲里相通;北上,有海-拉-黑公路可通中俄邊境重鎮三河和黑山頭;南下,有公路通中蒙邊境地區的草原城鎮阿木古郎。三地距海市均為150公里左右。海拉爾要塞利用市周高地,分為5個抵抗樞紐部(陣地),即分5個地區,另有4個輔助陣地,共占地21平方公里。以各抵抗樞紐部為防禦主陣地,以設立在各抵抗樞紐部空隙間高地的輔助陣地為策應,從整體上構成一個嚴密的防禦體系。
侵華日軍海拉爾要塞是以敖包山、北山陣地式軍事工事為主體,由地上與地下相連通的兩部分組成,地下工事距地面對面12~17米。系採取地下掘進式建成。各抵抗樞紐部都有數個火力支撐點。修築諸多鋼盤混凝土永備火力點、指揮所和觀察所及榴彈炮、山炮、步兵炮、迫擊炮發射陣地,還有鋼筋混凝土掩蔽部、鋼筋混凝土頂蓋工事和碉堡群。火力支撐點多建在高地上,並與現地障礙物相結合形成環形防禦。各高地上的火力點作多層次配置,能以火力相互支援。各抵抗樞紐部和支撐點都有數道鐵剌線屏障,有的地段還敷設地雷。在永備火力點及主要防禦工事周圍構築數道塹壕和露天槍座,既可彌補永備工事的火力配系
![北山遺址](/img/6/4b8/nBnauM3XxYjNxkjN1QzNxQzMxITM3UzMyUDMwADMwAzMxAzL0czLw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北山地下軍事工事為東西走向,地下工事總面積5000餘平方米。通道兩側排列著規格不等、用處不同的房間50餘間。目前部分地下工事向遊人開放。 該工程修建過程中,日本侵略者從我國內地抓來數萬名勞工,工程完工後,將勞工全部殺害或活埋在海拉爾河北岸的萬人坑內。侵華日軍海拉爾要塞遺址是日本軍國主義侵華史和我國各族人民反抗鬥爭的真實記載,也是中國勞工修建工事的血淚史。
是教育廣大人民民眾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勿忘國恥、愛我中華的最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景區特色
海拉爾海拔610-760米,西、北、東三面地形突起,而市區凹下,伊敏河從西南向東北貫通市區北部的海拉爾河。市周突起之地,比高約60-70米,坡高10-15度,為丘陵地貌(海拉爾人
![北山遺址](/img/d/00f/nBnauM3X2EzM4cTM1UzNxQzMxITM3UzMyUDMwADMwAzMxAzL1czL3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侵華日軍海拉爾要塞是以敖包山、北山陣地式軍事工事為主體,由地上與地下相連通的兩部分組成,地下工事距地面對面12~17米。系採取地下掘進式建成。各抵抗樞紐部都有數個火力支撐點。修築諸多鋼盤混凝土永備火力點、指揮所和觀察所及榴彈炮、山炮、步兵炮、迫擊炮發射陣地,還有鋼筋混凝土掩蔽部、鋼筋混凝土頂蓋工事和碉堡群。火力支撐點多建在高地上,並與現地障礙物相結合形成環形防禦。各高地上的火力點作多層次配置,能以火力相互支援。各抵抗樞紐部和支撐點都有數道鐵剌線屏障,有的地段還敷設地雷。在永備火力點及主要防禦工事周圍構築數道塹壕和露天槍座,既可彌補永備工事的火力配系,又能支援和保衛永備工事免受攻擊和封鎖。大部分永備火力點之間都有暗道與地下工事相連。日本關東
![北山遺址](/img/9/97d/nBnauM3XyATMzQzN5UzNxQzMxITM3UzMyUDMwADMwAzMxAzL1czL3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北山地下軍事工事為東西走向,地下工事總面積5000餘平方米。通道兩側排列著規格不等、用處不同的房間50餘間。目前部分地下工事向遊人開放。 該工程修建過程中,日本侵略者從我國內地抓來數萬名勞工,工程完工後,將勞工全部殺害或活埋在海拉爾河北岸的萬人坑內。侵華日軍海拉爾要塞遺址是日本軍國主義侵華史和我國各族人民反抗鬥爭的真實記載,也是中國勞工修建工事的血淚史。
景區美食
野豬肉香味濃,營養豐富,經常食用野豬肉,能增強女性肌膚潤色;經國家農業部、中國農業大學等有關專家鑑定:特種野豬肉營養豐富、肉質鮮嫩、瘦肉率高,含有豐富的動物蛋白、不飽和脂肪酸和微量元素,亞油酸(C18—2)含量比家豬高2~2.5倍,並含有較高的亞油酸和亞麻酸,可作為一種新的保健食品,具有降低血脂有利於動脈硬化所致的冠心病和腦血管硬化性疾病的防治,對人體腸道出血症也有明顯的療效!
提起“涮羊肉”,幾乎盡人皆知。因為這道佳肴吃法簡便、味道鮮美,所以深受歡迎。
涮羊肉傳說起源於元代。當年元世祖忽必烈統帥大軍南下遠征
![北山遺址](/img/6/5db/nBnauM3X2MzN3QDM2YzNxQzMxITM3UzMyUDMwADMwAzMxAzL2czL3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在籌辦慶功酒宴時,忽必烈特別點了那道羊肉片。廚師選了綿羊嫩肉,切成薄片,再配上各種佐料,將帥們吃後讚不絕口。廚師忙迎上前說:“此菜尚無名稱,請帥爺賜名。”忽必烈笑答:“我看就叫‘涮羊肉’吧!”從此“涮羊肉”就成了宮廷佳肴。
據說直到光緒年間,北京“東來順”羊肉館的老掌柜買通了太監,從宮中偷出了“涮羊肉”的佐料配方,“涮羊肉”才得以在都市名菜館中出售。
涮羊肉是風行呼倫貝爾的一種食肉方法。因呼倫貝爾草原無化學污染,水草豐美,溫差大,所產綿羊肉鮮細嫩,無膻味,是涮鍋子的上等原料。六七十年代北京“東來順”火鍋店專門從呼盟購羊,以張揚聲譽。現今呼盟各地飯店,餐廳幾乎都經營涮羊肉項目。
提起“涮羊肉”,幾乎盡人皆知。因為這道佳肴吃法簡便、味道鮮美,所以深受歡迎。
地方住宿
![北山遺址](/img/6/427/nBnauM3XxYTM5QDOzczNxQzMxITM3UzMyUDMwADMwAzMxAzL3czLw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內蒙古成吉思汗賓館目前是二級賓館。這裡環境幽雅,設施齊備服務規範,廚藝高超,是賓客住宿的理想之所。
阿榮旗賓館始建於1989年10月,位於那吉鎮中央街89號,占地面積8706平方米(其中綠化面積1050平方米,停車廠面積2000平方米,暖庫7個)。賓館內設前廳部、餐飲部、客房部、商場等,是集餐飲、住宿、會議為一體的綜合性賓館。
地方交通
呼倫貝爾的交通不是特別方便,宜提前作好準備。
航空:呼倫貝爾市內只在海拉爾設有航空港,只有北京呼和浩特錫林浩特三條國內航線。已與俄羅斯開通國際航線,方便處境游。
鐵路:呼倫貝爾市境內現有幹線3條、支線3條、聯絡線1條,北京、哈爾濱、瀋陽、齊齊哈爾、包頭、大連有列車直達海拉爾、赤峰、通遼;在全市11個旗市都通有鐵路線。
公路:呼倫貝爾市各主要區都有長途客運,不過車不是很好。
地方購物
內蒙古地毯:用內蒙古自治區優質綿羊毛為原料,用化學顏料和植物顏料染色,
![北山遺址](/img/b/98c/nBnauM3XzQjNyMjMwgzNxQzMxITM3UzMyUDMwADMwAzMxAzL4czLw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駝絨:駝絨是將駱駝的毛剪下,梳制後製成的。駝絨色澤杏黃,柔軟蓬鬆,保暖禦寒,是製作高檔毛紡織品的重要原料之一。駝絨製品具有輕、柔、暖的特點,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出口物資。內蒙古阿拉善盟生產的駝絨產量大、質量好,在國內外都享有盛名。
白蘑:內蒙古自治區滿洲里市的草原土壤鬆散,富含有機質,沒有受到污染,夏秋季節氣候溫涼濕潤,光照時間長,為白蘑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白蘑是傘菌中最珍貴的品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及鉀、鈣、鐵、磷等礦物質。其形狀如傘,潔如玉盤、嫩如鮮筍。每年雨量充足的8-9月為白蘑的盛產期。白蘑食法很多,可以溜炒、做餡,涮火鍋,也可以晾乾,以備冬季食用。
特別提示
在春末,呼倫貝爾曾經不定期地遭受暴風雪的猛烈襲擊,給交通受阻。因此出遊必須提前安排,隨時查詢天氣。而在盟內,因地緣廣闊,適合自己駕車出遊。
相鄰景點
呼和諾爾草原,海拉爾國家森林公園,牙克石鳳凰山莊,嘎仙洞,侵華日軍海拉爾要塞北山遺址,海拉爾“萬人坑”遺址,小孤山蘇軍烈士公墓陵園,滿洲里國門,蘇聯紅軍烈士陵園,金帳汗蒙古部落 ...
游內蒙古
內蒙古自治區從祖國的東北邊界額爾古納河起,向南斜貫,綿延到甘肅省北部邊緣,地跨東北、華北、西北,東與黑龍江、吉林、遼寧接壤,西與甘肅、寧夏毗鄰,南與河北、山西、陝西相連,北與蒙古和俄羅斯交界,國境線長4221公里。全區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8,居全國第三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