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長河

北京長河

長河全長30多里,原是歷代京城的引水河道,它從西山山麓通過昆明湖,至海淀麥莊橋,折向東南,遇西直門注入北護城河,再東流至德勝門入“水關”,進積水潭。元代都水監郭守敬引白浮泉及西山諸泉水通過這條河道入大都城,再連線通惠河,以興漕運。

基本信息

簡介

北京長河北京長河
北京西郊一帶,山明水秀,河渠縱橫。在這塊寶地上,有一條逶迤東流的長河,是明清時期皇都北京城內唯一的御用河道。當時皇家的帝後王妃,赴西郊各行宮御苑,若乘舟行船,都必須通過這條著名的河道。
長河,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各有不同的名字。遼代稱“高梁河”,金代稱“皂河”,元代稱“金水河”,明代稱“玉河”,清代始稱“長河”。

歷史沿革

北京長河北京長河
長河在明代晚期,由於年久失修,逐漸淤塞。到了清代乾隆帝興修水利,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完成了對長河的清挖河底,局部拓寬和整理泊岸的工程。疏浚後的長河,成為皇家由大內通往西郊的御用水路,也成為一條可以灌溉普通農田的河道。乾隆為此還曾賦詩一首:
長河雨後波增漲,趁爽平明好進船。柳岸忽聞嫩簧響,始知復育化成蟬。
鹹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焚毀破壞了西郊的皇家園林,長河沿岸的樹木也都被燒光。昔日翠柳成陰,清波蕩漾的皇家御河,呈現出破敗不堪的淒涼景象。
光緒十二年(1886年),慈禧乘龍船途經長河時,見到破敗之景,即命醇親王弈忻整理長河兩岸。
從西直門外登船處倚虹堂起,到繡綺橋正南泄水閘止,每隔兩丈種植兩棵水楊,水楊之間,夾種一株山桃;從昆明湖西堤南端到玉泉山靜明園東宮門外,每隔兩丈種植兩棵垂柳,中間夾種一株山桃。經過治理後的長河,綿延二十餘里,每到陽春,紅綠相間,柳暗花明,景色絕佳。在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慈禧在京城內度過浴佛節後,便乘船到頤和園避暑,都會從倚虹堂踏上龍舟,沿長河西駛。
然而庚子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皇都北京再經浩劫。經過治理的長河沿岸的樹木再次被燒光。自此之後,清室已無力再進行治理。這條御河也再沒能恢復昔日的繁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