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工程學院

北京科技工程學院

北京科技工程學院是一所以:工、理、文、經濟、管理、教育為一體的多學科全日制本科院校。借鑑國內外高等學府辦學經驗,結合中國國情,培養具有國際化背景的高層次套用型人才是學校的辦學特色。“北京科技工程學院”的學校名稱不在教育部公布的全國普通高校,媒體披露其虛假辦學,請謹慎辨別!報考前可以到教育部官網查詢具有招生資格的高校名單。


北京科技工程學院是一所以:工、理、文、經濟、管理、教育為一體的多學科全日制本科院校。借鑑國內外高等學府辦學經驗,結合中國國情,培養具有國際化背景的高層次套用型人才是學校的辦學特色。
北京科技工程學院是國內和國際重點建設的多科性大學,主要為商業服務業培養經濟、商務、法律等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是具有獨立辦法高等學歷和學士學位的高等學校。迄今為止已經為社會各行各也培養萬餘名各級各類專門人才.
學校有顯著的綜合實力,步入了新的發展時期,逐漸成為以經、管、工為主,經、管、工、理、文、法、史等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並確立了把學校建設成為一所辦學特色鮮明、競爭優勢明顯的多科性、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的奮鬥目標。
學校現有16個學院、3個系、2個教學部、3個實踐教學中心、2個國家級檢測中心、1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1個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市級研究基地;擁有本科專業36個;現有北京市重點學科2個、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4個、北京市品牌建設專業6個。
學校總占地面積56.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3.8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8.7億元。學校圖書館館舍總面積約1.5萬平方米,館藏中外文圖書87萬餘冊,其中電子圖書30多萬種,另有中外文報刊600餘種。“十五”時期以來,學校不斷加強教學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良鄉校區一期工程建設和阜成路校區改造等工程項目,其中良鄉校區新建面積達24.59萬平方米。良鄉校區的建成,為莘莘學子的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為學校在新世紀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306人,其中正高級職務教師占12%,副高級職務教師占38%;有10名教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名教師被授予全國優秀教師稱號,2名教師被評為北京高等學校教學名師,5名教師獲市級優秀教師稱號,39名教師被評為北京市優秀青年骨幹教師;有6個科研團隊躋身於北京市學術創新團隊。
學校以專本科教育為主,形成了從專科到本科以及研究生等較為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堅持以先進教育思想為指導,以培養複合性套用型人才為目標,注重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優勢學科為主幹,走多學科協調發展之路;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人才培養質量為生命線,加大教學建設與改革力度,不斷探索構建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途徑。
學校緊緊圍繞人才培養這一根本任務,大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2004年7月,學校召開了本科教學工作會議,明確了培養“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人才的總體要求。
學校高度重視實踐教學,依託文科實踐中心、工科實踐中心和數字藝術製作中心等綜合實習實訓中心、基礎實驗室、專業實驗室和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不斷深化實踐教學改革,最佳化實踐教學內容,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2006年9月,學校召開了以加強實踐教學為中心內容的本科教學工作會議,進一步強化了實踐教學在我校教學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以彰顯人才培養的特色。同時,學校還開闢了國外實習的新途徑,先後派遣多批次學生赴國外考察實習,學生走出國門開展專業實習,拓寬了視野,強化了交流套用能力。
學校積極推動面向國家及首都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科技工作,在套用研究、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化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06年科研經費達到3400萬元,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等研究項目,取得了豐碩成果。
近五年,學校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社會科學基金研究項目近30項,國家科技攻關項目28項,省部級科研項目近200項。獲國家科學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3項,國家圖書獎1項,國家期刊獎1項,教育部提名科技進步獎2項,中國高校科技發明二等獎1項,中國青年科技獎1項,中國人民解放軍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各1項,國防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4項。獲獎數量位居北京市屬市管院校前列。學校擁有授權發明專利30項、實用新型專利17項。
學校以人才、科技的綜合優勢服務國家、首都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為首都商業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學校重視學術交流與國際合作,不斷加大國際交流力度,與美國、英國、法國、愛爾蘭、芬蘭、瑞典等國的36所高校建立了長期的學術研究和師生交流的合作關係。
學校黨委高度重視黨的建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積極研究探索新時期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機制和新途徑,努力構建和諧校園。注重加強思想建設、作風建設、組織建設、幹部隊伍建設、黨風廉政建設和師德建設,重視教職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加強校風、教風和學風建設,始終把人才培養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開展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教育活動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成效顯著,保證了教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