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公司名稱: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
經營範圍: 影視娛樂
所屬商業街: 東直門商圈
所屬協會: 東城區私個協會
所屬行業:廣播電視電影和音像
區位信息:北京
公司法人代表:魏健
註冊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北池子大街67號
公司簡介
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新影聯)成立於1996年2月8日,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北京市電影公司及北京有影響的18家影院共同出資組建的具有股份制性質的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新影聯以電影發行放映和電影專業諮詢、影院內裝飾等項目為主業,註冊資金1400萬元人民幣,擁有行業服務型網站:北京電影網www.beijingfilm.net。
新影聯以“穩定、發展、繁榮北京電影市場”為宗旨,由內而外地改變了整個公司的管理體制和創新機制,也從此改變了北京在中國電影市場上票房排名倒數第六位的狀況,成立當年,北京電影市場突破億元,在中國電影市場中遙遙領先。
到2007年底,在新影聯成立以來的第十一個年頭,她一直在成長,從最初的69家影院,87塊銀幕發展到了現在的85家影院,533塊銀幕,並且發展了一條橫跨北京、天津、內蒙古、山西、山東、遼寧、黑龍江、江西、湖南、重慶、廣東、瀋陽、大連等地區的大型跨省院線。
新影聯始終將民族電影事業的發展視為己任。從創造千萬票房奇蹟、開創“賀歲電影”先河的《甲方乙方》到奪得中國票房之冠的《生死抉擇》、《離開雷鋒的日子》、《驚濤駭浪》,再到後來的《英雄》、《天下無賊》、《別拿自己不當幹部》、《落葉歸根》、《圖雅的婚事》、《集結號》等影片,新影聯先後取得了大量國產影片的票房冠軍,在2007年新影聯院線總體票房總收入更達到了3.86億元,為中國各大院線之首。新影聯在業界獲得了“國產片市場基地”的美譽,為民族電影業的健康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公司領導
1970—1986年 北京軍區服役 1986—1996年 北京市電影公司電影部經理 1996—2000年 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2000年11月至今 北京市電影公司經理兼北京新影聯 影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北京紫禁城三聯影視發行有限公司董事長 北京紫禁城有限責任公司董事 2001年12月當選為北京市發行放映協會會長 | 1987年,畢業於武漢大學英美語言文學系, 進入中影公司工作 1987—1992年 中國電影公司國外業務部 業務主管 1992—1994年 中國電影進出口(洛杉磯)有限責 任公司業務經理 1995—1996年 中影發行分公司任業務代表 1997—1998年 中影投資管理分公司任綜合部經理 1999—2000年 中影放映分公司任副經理 2001—2004年 中國電影進出口(洛杉磯)有限責 任公司任總裁 2005年3月—12月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進出口分公司任 總經理助理 2005年12月26日起 新影聯任董事,總經理 |
公司歷程
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成立於1996年2月,是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北京市電影公司及北京地區有影響的18家影院依據《公司法》,以股份制模式共同投資組建的市場經營主體。新影聯從成立伊始就將改革作為自身不斷發展壯大的原動力,將發展民族電影產業,推進北京市電影事業市場化進程作為自己不可推卸的歷史使命。
成立初期的北京新影聯公司只是一個帶有探索性質的“準院線”公司,但它的成立卻為北京電影市場注入了勃勃生機和活力,為北京電影市場的穩定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電影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2002年,新影聯率先成為擁有北京52家、山西14家簽約影院的中國跨省電影院線公司。截止到2003年年底,新影聯在較短的時期內迅速發展為擁有72家影院、145塊銀幕,成為中國頗有影響力的院線公司。
公司品牌
北京新影聯公司充分利用和發揮自身優勢,藉助影片專題宣傳活動的特殊性,得到了在京媒體的廣泛關注。在長期與中央、北京等電視台、廣播電台及北京百餘家新聞媒體的合作中,建立了廣泛而密切的協作關係。同時,通過舉辦觀眾見面會、影迷聯絡等專題活動,邀請眾多影片的創作人員與觀眾見面。從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到鞏俐、章子怡、張曼玉、梁朝偉、劉德華等,一大批深受歡迎的藝術家和明星走到觀眾中間,讓廣大影迷近距離地領略他們的風采。
1999年後,隨著電影經營機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為鞏固初顯繁榮的北京電影市場,為使北京新影聯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北京新影聯開始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方向,將單一的影片發行擴展到合作拍片,先後同其他單位合拍了《李秋實》等影片。北京新影聯在資本經營、合作改造、經營影院方面邁出了可喜的一步,以投資參股方式參與了新東安影城、影協電影院、五道口工人俱樂部、東創影劇院、西城區工人文化宮等影院的建設、改造和經營,投資興建了影聯東環影城。
北京新影聯在同社會多種合作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如:成為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紫禁城三聯影視發行公司的主要股東之一;與“北京視覺無限廣告有限公司”合作,開發電影網路宣傳渠道及電影后產品的製作銷售,廣泛與各領域的企業進行電影和商品的聯合促銷等。
按照政府相關規定,“電影院計算機售票管理系統”在北京新影聯院線有95%的簽約影院實現電腦售票。2002年北京新影聯為適應電影體制改革及市場競爭的需要進行了內部機制改革,最佳化資源配置,在現代企業制度管理下,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拓寬經營思路,調整經營結構,實現由管理型向經營型的轉變,為影院和觀眾提供良好的服務。
為迎接電影業新的發展高潮的到來,北京新影聯一如既往地積極尋求同國內外企業及志士人員的合作。北京新影聯人才濟濟,既擁有影片行銷策劃、市場監控、電腦管理的人才,也擁有投資影院、經營管理、影院技術設計、影片投資拍攝策劃等方面的專業人才。目前,許多國家和地區的著名企業同北京新影聯保持著密切聯繫,對同北京新影聯合作興建新影院或改造老影院表示出濃厚的興趣。北京新影聯願同各國各地區及社會各界積極探索各種能達到雙贏目的的合作方式,在影院建設、影片發行、合作製片、多元化經營等諸多方面邁出新的步伐。
公司發展
隨著中國電影機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特別是逐步推行電影院線制以來,電影市場的運作模式、運行速度、運行質量都在發生著日益深刻的變化。應運而生的北京新影聯公司,從創立伊始就將改革創新作為增強企業活力、保證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動力。在發展歷程中,新影聯公司一貫堅持以改革創新的經營思路和精神面貌,不斷將前進進程中出現的各種風險和挑戰轉化為前進的動力,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了穩步快速的發展勢頭。在影片運作、改造、新建影院、跨區經營諸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在發展歷程中,新影聯已成為業內人士普遍認可的優質企業,已成為電影行業中的一個品牌。在發展歷程中,在科學發展觀思想的指導下,經過不斷探索,新影聯走上了一條穩健務實、符合實際、改革發展、卓有成效的產業化發展之路。
公司業績
新影聯為北京電影市場注入活力,它大膽吸收國內外的先進經驗,結合北京電影市場的自身情況,嘗試以院線發行模式進行影片的市場運作,積極推進特色影院的排片試點工作,根據不同檔期不同影片的特點,在“首輪院線”、“星河院線”、“銀河院線”、“小廳院線”、“烽火院線”等多線排片方式基礎上,又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施行了“效益排片”,形成了科學、高效的市場氛圍。1996年,北京新影聯成立第一年,北京市票房便突破億元大關。1996年至1998年三年實現票房3.5億元,從而使北京的電影票房收入從過去的落後水平,一躍成為現在的中國第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