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人物經歷
主要成就
個人生活
主要作品
人物經歷
主要成就
個人生活
主要作品
人物經歷
主要成就
個人生活
主要作品
人物經歷
主要成就
個人生活
主要作品
北京文博(即中國文物學會文博學院)是國內首家專門培養文物鑑定與評估、文物保護與修復、文物藝術品拍賣管理、書法、繪畫、文化遺產與工藝製造、服裝首飾設計鑑定等領域高等文化職業人才的特色學府。建校十七年以來,北京文博學院求真務實、銳意進取,憑藉首都優越的地利和學院豐富的文物藝術資源、無與倫比的師資、校藏教學文物以及來自全球的文物藝術資訊,嚴謹務實地推行產、學、研一體的國際職業文化人才教育,構建了權威的職業教育架構,開創了中國文物文化藝術與文化職業教育的先河。
北京文博為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年齡層次、有志於文物文化事業的莘莘學子,創設了無比精彩、以文物與文化藝術遺產為主要文化傳承教育課程,以文化藝術創意產業為人才職業特點的專業教學體系,在此基礎上實施了培養“世界中國人”的國際文創精英人才、民族文化教育創新計畫。學校擁有來自世界各地數以百計的權威文化學者、文物專家、文物修復專家、考古學家、文化遺產與傳承保護專家、書畫藝術家、藝術史學家、服裝首飾設計與工藝製造專家、拍賣官、行銷專家、宗教專家、法律專家、相關業界精英與新媒體專家等參與學校各專業課程教學;這些文化學科及產業行業領域不盡相同,但都與文物藝術品鑑定、文化遺產傳承和當下創意文化產業經濟的發展關係密切,讓學生得到權威、前瞻和最具實用價值的文化職業全面素質訓練。為學生未來投身全球文化事業和現代文化商業等職業發展,奠定了精英事業國際化的雄厚發展基礎。
創始人
陳步一
陳步一,1997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是中國文博史上首批(9人)獲得中國古書畫鑑定專業碩士學位的文物學專家。1999年7月創建了教育史上第一所培養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文物鑑定高級職業人才的專門學府——中國文物學會文博學院。
現任中國文物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文物學會收藏鑑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市朝陽區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北京市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研究涉列範圍:文物鑑定、文化遺產學、文物學教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化傳承與保護、文化經濟學、書畫與造型藝術學、服飾藝術與制物工藝學、宗教文化等。
作為該所學校的創始人,陳步一始終如一、勤勉倍至的踐行“絕學繼往聖、太平佑中華”的教育追求,秉承“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職業情操,堅持陶行知先生“教學做合一”的文化教育主張,為我國新興文物藝術學界、文化業界培養了數以千計的文博“鑽石人才”,成為當前我國文化職業教育史上的奇蹟,廣泛的贏得了國際文化遺產學界、文博教育及文化產業界的普遍讚譽。
二十多年來,陳步一始終執著勤勉、嚴於律己的安身於平凡的教育職業,把生命中的全部真誠和對以古今聖賢為代表的民族先進文化的無限熱愛,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他所追求的“強國必首強教育,育人必以德才為基”的人生追求,並以培養“中國製造”文化藝術創新精英和“造福家庭、造福社會、造福未來”的文化領軍分子作為個人的畢生職責。其主張“續做中華文明脊樑”的人生價值觀,贏得了越來越多文化青年志士的普遍回響,是文博學子事業前進方向的良師益友和指航人。
校園環境
北京文博學院校園內外獨具文化風情的古典書院式徽派建築彰顯著現代與傳統的先進人文精神,是首都北京地區相關教育機構中唯一的新古典主義園林書院品格的特色文化校園。北京文博學院的建築總設計師是北京文博學院創始人、學者、藝術家、教育家陳步一先生,北京文博學院的建築設計是他對民族建築藝術研究多年、傳承與創新實踐的力作。
北京文博學院兼集古今南北民族建築藝術魄力,粉壁黛瓦,斗栱飛檐,以黑、白、灰的基本色調飾以木質的質樸和清靜園林景觀元素,於典雅博大之中充溢著中正祥和的莊嚴之美。古建築一代宗師、原國家文物局古建築專家組組長羅哲文先生生前曾對陳步一先生徽派新古典風格樣式的設計方案給予了高度評價和鼓勵。
北京文博學院的教室屋頂及開窗均以大視角或天井式自然採光手法,力求古代建築人文與當代的創新融合,為學生們的學習生活交流奠定了高尚優美的物質保障。
北京文博學院校園內有園,名曰“杏園”。“杏園”是北京文博學院新徽派古典建築藝術中兼集唐宋、融匯南北中西建築藝術魄力的新古典主義建築景觀。北京文博之“杏園”創作,源自明代早期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楊榮於北京建造的“杏園”,又因園中遍植杏樹而得名。古今“杏園”均兼集文人雅集、教育、交流等多元文化功能。古代亦有《杏園雅集圖》(現存鎮江博物館)傳世,為明代著名畫家謝環所作,描繪的是建安楊榮、廬陵楊士奇、南郡楊溥等重臣文人集於杏園暢談家國要事的情景。北京文博“杏園”是陳步一先生據古“杏園”為創作契機,並在此基礎上,為中國教育校園建築尋求建築文化的藝術創新出路,歷時四年全新創作建造的當代古典書院式建築藝術力作,文博“杏園”是當下文化發展、教育創新,專為培養傳承中華文化正脈的精英學子而傾力創作的文化道場。杏園內有壇,名曰“杏壇”,杏壇兩側,東植古杏,西植古柿,意合“興世”之旨。由此契合:“和乃上善,光裕百代”的文博教育追求。壇南有軒,名曰“和豐”。和豐堂東西凡延數百尺,曲折迴環、廊貫四方,中設舫、舍、庭、閣、橋,碧水游魚映帶日月,坡岸之上妙植卉木竹石,園中庭院以天下第一奇石龍麟為材裝呈冰梅紋鋪設,東北側巧設五福感恩門,是學子們出入於寢室、飯堂、學堂總長約40米的專用通道,感恩門分五段開光式縱深布局,通道上方滿架古藤掩映,曲徑幽深而啟生慧志。杏園中,水波漣漪,游魚逍遙,梅竹疏影、荷香浮動,呈現一派人文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東方之美。這些美的靈韻是學生修養身心智慧的上善之地,集中體現了設計者陳步一先生的教育情懷和對文博學子的深切嘉許、殷殷期望。
專業設定
文博課程設定(入學後以人文學科結合藝術與工藝科學類教學途徑為主,具體課程參見文博教務處課程計畫表)總課程門類約七項,總約135門課程,採用公共課(如中國通史、傳統文化、文史鑑定、中國美術史、專業英語等)、專業必修課(涵括書畫鑑定、陶瓷鑑定、玉器鑑定、家具鑑定、文房雜項鑑定、服裝、絲織品、飾品鑑定等門類)、專業實踐課(繪畫、書法、篆刻、古今書畫裝裱、服裝設計藝術、首飾與綜合材料工藝、陶瓷類器皿設計製作等)、專業選修課(古琴、古箏、弈棋與傳統文化、藝術欣賞、投資運營、媒體推廣、宗教文化等)相結合的育人模式,不僅考慮到了學生文化與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注重對學生專業技能與綜合文化素養等全方面職業實踐能力的培養。
學生在學好專業必修選修等課程的同時,還可以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如文物藝術品拍賣會、書法繪畫藝術展、個人收藏學術交流展示、書畫篆刻與書畫裝裱等和校內舉辦的知識竟賽、運動竟技訓練與主題專業知識競賽、興趣小組與各類社團等方式來達到時刻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文博的綜合教學課時是國內同等學歷層次大學課時量的一倍以上(全學年1440至1600課時),學生能在特色趣味的課程設定、一流的師資、獨到的管理、理論與實踐並重生活與學習並融的教育模式引導下,達到和實現最佳的教學目標。
師資情況
北京文博學院吸納並採用國際高校通用的兼職教授專職化、理論研究與實踐專家共同任教制度,文博現有師資117人,其中全職教師77人,兼職教師40人,全面發揮專家師資的教研活力,嚴格遵照課程設定、教學計畫與培養目標進行教學計畫的撰寫和執教。客座教授主要來自於故宮博物院、中央美術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外國語學院以及歐美和亞洲名校專家師資,還有國內外藝術品經營頂級企業,權威文物研究機構,著名文物經營與管理企業的專家、學者、行銷精英。博士、碩士生導師占全院師資比例的80%,師資的專業權威水準為目前國內外高等院校罕有。
薛永年
薛永年,著名美術史學家、美術評論家、書畫鑑定家。現任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文史館館員、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書畫碑帖組召集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理論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改革開放後任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主任,多次應邀訪問美國、日本、韓國、香港、台灣,曾任美國堪薩斯大學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偉論訪問教授、台灣藝術學院客座教授。獲文化部優秀專家稱號,人事部評為有突出貢獻的國家級專家,傳記載入英國劍橋傳記中心《成就人士錄》等世界名人錄中。著有《晉唐宋元捲軸畫史》、《書畫史論叢稿》、《揚州八怪與揚州商業》、《橫看成嶺側成峰》、《江山代有才人出》、《驀然回首》、《華岩研究》等,主編有《中國美術簡史》、《中國繪畫的歷史與審美鑑賞》等。畫擅古今人物仕女,亦曾畫馬,偶作花鳥;書長行書、魏碑、偶作隸書、楷書;印承秦漢,出入浙皖吳趙各家。
著作:
《訪美所見書畫錄》、《書畫史論叢稿》、《橫看成嶺側成峰》、《江山代有才人出》、《晉唐宋元捲軸畫史》、《揚州八怪與揚州商業》、《華岩研究》、《王履》。
發表文章:
書畫鑑定與書畫作偽、文物出土與書畫鑑定、沈周觀物之生蔬果冊真偽辨、清宮舊藏傳李升岳陽樓圖考辨、王翬藝書的再認識、關於華岩的幾個問題、百扇齋主手拓悲鴻用印考述、燕大舊藏觀音二十二像序、文人畫傳統論綱、中國的花鳥畫、清代書畫篆刻史引論、論揚州八怪藝術之新變、李鱓的生平與藝術、李方膺其人其畫、海派對八怪的發展與中國畫走向現代、任伯年的啟示、近代中國書法概論、世紀革新中的傳統派、美術史研究與中國畫發展、九十年代的美術史研究、在黃秋園山水前沉思等。
胡德生
胡德生,197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同年10月到故宮博物院從事古代家具的保管與研究。1986年《清代廣式家具》一文,得到眾多專家的充分肯定。先後協助王世襄、朱家溍兩位先生、《明式家具珍賞》、《美術全集·竹木牙角卷》的文物拍攝及編輯工作。在《故宮博物院文物珍品大系·明式家具卷和清式家具卷》中任付主編。自1984年起,先後在國內外部分報刊、雜誌發表古典家具專業文章四十餘篇。出版《中國古代家具》、《中國古代家具與生活》、《胡德生談明清家具》、《明清家具鑑藏》、《明清宮廷家具大觀》、《故宮經典明清家具》、《明清家具二十四講》《故宮藏鑲嵌家具》、《故宮藏彩繪家具》、《國家館藏文物定級標準圖典·家具卷》、《中國竹木牙角器全集家具卷》等多部專著。現任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國家非物質文化保護工作委員會委員、文化部中華文化促進會理事會理事、兼木作文化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工藝美術集團藝術顧問、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等職。
郭文林
郭文林,1979年進入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從事古書畫臨摹複製工作。現為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
學術成就:
郭文林任職故宮工作後,先後師從馮仲蓮、陳林齋、金仲魚先生學習古書畫臨摹,受到嚴格的訓練並得到老一輩臨摹家的真傳。臨摹的代表性書畫有:西漢《馬王堆帛畫》、唐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宋趙佶《聽琴圖》、明唐寅《孟蜀宮妓圖》、清朗世寧《花卉冊》、清艾啟蒙《十駿犬冊》、故宮三大殿匾聯等。近年來注重後續人才的培養,於2010年獲得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
呂成龍
呂成龍,1984年7月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工藝系,獲學士學位。畢業後分配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從事古陶瓷鑑定、陳列與研究工作。現任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古器物部副主任、故宮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秘書長、中國古陶瓷學會常務理事、文化部青年聯合會常委等職。
著作:
《中國古代顏色釉瓷器》、《中國古陶瓷款識》。先後在《文物》、《故宮博物院院刊》、《中國陶瓷》、《景德鎮陶瓷》、《紫禁城》、《文物天地》、《中國古陶瓷研究》、《中國古陶瓷研究會論文集》、《文物研究》、《福建文博》、《收藏家》、台灣《藝術家》等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或文章數十篇。
陳步一
陳步一,1997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是中國文博史上首批(9人)獲得中國古書畫鑑定專業碩士學位的文物學專家。1999年7月創建了教育史上第一所培養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文物文化學高級職業人才的專門學府——中國文物學會文博學院。
現任中國文物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文物學會收藏鑑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九三學社北京市委委員、北京市朝陽區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研究涉列範圍:文物鑑定、文化遺產學、文物學教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化傳承與保護、文化經濟學、書畫與造型藝術學、服飾藝術與制物工藝學、宗教文化等。
楊濤
楊濤,現供職於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為中國書法院副院長;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創作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青聯十、十一屆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青少委副秘書長;文化部青聯中國書法篆刻藝術委員會主任;西泠印社社員。
1970年出生於安徽宣城,祖籍舒城。學士、碩士、博士分別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從事書法、篆刻、國畫創作和研究,導師為王鏞先生。作品數十次參加國內、國際重大展覽並獲獎。有《看圖學篆刻》、《中國書法簡史》(合著)、《楊濤書法集》、《全國中青年書法二十家---楊濤》、《楊濤草書心經》、《楊濤楷書梅聖俞詩集序》、《倦尋素影—楊濤楹聯書法集》等著作出版,並完成《中國佛門書法之流變》、《東晉“新體”書法成因研究》等論文撰寫工。
赫俊紅
赫俊紅,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館員。1990年本科畢業於中山大學人類學系考古專業後,供職於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1997年、2003年分別獲得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明清書畫史及古書畫鑑定專業碩士、博士學位。目前主要涉及領域:古書畫、古文獻及古籍整理研究,此外兼任期刊《中國博物館》編輯。
著作:
《丹青奇葩——晚明清初的女性繪畫》(文物出版社,2008年)、《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藏地方志書目》(中華書局,2009年)、《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藏西域文獻遺珍》(中華書局,2011年)、《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藏清末至民國時期書畫印本書目》(中華書局,2012年)。
傅永和
傅永和,1997年7月至今任教於北京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珠寶首飾設計專業;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珠寶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傳統首飾藝術品委員會委員;2015年5月主講的《首飾鑄造工藝》作為北京服裝學院珠寶設計系列課程之一獲選國家精品課程。
參展經歷:
1997年金工作品參加香港回歸藝術設計大展(北京)
2007年9月金屬遊戲金工首飾藝術聯展(北京)
2008年9月作品參加金屬遊戲當代金工和首飾藝術聯展(北京)
2008年11月中國美術館北京服裝學院教師作品展
2009年3月參加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互動.傾向2009當代國際金屬藝術展”
2009年7月作品《芸芸眾生》入選第11屆美術展覽
2009年9月參加日本伊丹市痕跡---珠寶藝術巡展
2011年9月19日作品《空間的可能性》系列參加韓國首爾“Fashionmeetsjewelry”展覽,並在弘益大學做了“文化.時代.融合”的講座
2011年10月參加世紀壇“互動創新—國際金屬藝術展”珠寶首飾藝術展
2013年6月參加南通1895當代中國金屬藝術大展並獲優秀獎
2013年9月參與策劃“2013北京國際首飾藝術展”,《空間的可能性—竹》參展
2013年11月作品參加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主辦的“跨界.創新”國際金屬藝術展
2014年9月作品《那城那人》入選第12屆全國美術展覽
2015年12月參與策劃“2015北京國際首飾藝術雙年展”,並參展
教學特色
理論過硬,實操能力強
文博開辦的每一個專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和教學核心,那就是理論過硬,實操能力強,創業成功率高、行業就業面廣,崗位需求大而急迫,就業創業回報高,行業崗位層次高等職業發展特點。如文物鑑定實踐能力的培養有兩個必要因素:第一,要有經驗豐富、教學水準一流的相關專家師資;第二,除教學架構、教學辦法正確以外,還要具備足夠體現各歷史階段和主要文物門類的真假文物進行實踐教學的功能條件。有專家無實物會留於紙上談兵,有實物無專家做系統的點評、詮釋,也會滯於“盲人摸象”。因此,北京文博繼專家、實物收藏體系之外,又重視開設各類文化遺存中的不同工藝動手實踐環節的教學,每年都在發現和聘請業界不同行業領域的頂尖非遺工藝專家、國內外設計師、藝術家親自參與任教,徵集和購買多個文物藝術門類的大批實物和工藝實踐教學工作室,以滿足特殊人才培養的需求。開闢了相應的工作實驗室完善實踐教學環節,如:古陶瓷複製修復室、古家具研發室、書畫臨摹及修復工作室、刺繡及古典服飾、藝術品設計與工藝實驗室、拍賣與經營模擬、學術成果編輯部、文物藝術品鑑定估價研究部等用於教學實踐的部門,以切實達到培養學生綜合研究與經營管理能力的目的。
以小班授課為主
北京文博學院嚴格以15—25人一班劃分教學班次(預科15人,碩博高研究班20人,本科25人每班),這種安排雖然提高了教學投入,大大增加了教學成本,但因為班級人數少從而充分保證了每個學生與專家教授交流的機會,也使教授與班主任、輔導員能更加了解學生的各種情況,從而能夠保障對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確保了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的快速提高。
教學設施
和光美術館
北京文博和光美術館以北京文博學院原創的和光美術館為孵化樣板,旨在為國內外高端民營企業的文化空間進行美術館相關文創業態的孵化服務,打造全國和光藝術館連動鏈。通過全方位集合國內外頂級文化藝術資源、植入專門人才及相關軟性文化內容,引發市場經濟與文化產品的良性互動,營造出集空間設計創意、文物藝術品鑑藏評估、拍賣、原創設計與藝術衍生品研發、展覽展示、教育與文化交流活動為一體的新型文化藝術傳播平台。在文博和光美術館的平台之上,您將有機會與和光藝術館孵化項目一起進行全國性的項目鋪展,實現教育教學、文化產品研發、國際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共贏。
和光閣樂坊
北京文博和光文創基地項目區域設立有和光閣樂坊,專為舉辦多樣高端文化主題的雅集服務,樂坊定期舉辦各類藝術家和不同文化主題演出與中外多門類藝術交流活動。每年都將有30場以上不同主題的高尚雅集活動,和光樂坊必將為東西方音樂藝術的全面交流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研山堂:書房空間藝術館
北京文博和光美術館是以研究展示古今中外優秀文化藝術創作、推動當下文化教育創新為核心學術職能的綜合美術館。北京文博下設書房文化研究中心,“研山堂”是以米芾、蘇軾等宋明文化先賢廣義書房文化為契機而進行的一次曠日持久另闢蹊徑的建築與主題空間綜合環境藝術創意實踐;是陳步一先生及其團隊歷時近5年的嘔心之作;這是一個穿越古今,廣納博收東西方人文精神的當代書房文化藝術巨作,是強調東方建築與人文環境、創意與科技創新和揭示古今東西方文人精神、貫穿實踐體悟的“書房探幽之旅”。“研山堂”通過對宋明建築於書房主題文化內容的高度創取,以全面立體的空間語彙,詮釋了作者對當下先進文化發展方向的深度思考,印證了古今文人與歷史先進文化傳承發展的密切關聯,深刻揭示了在當代建築文化發展中融匯古代審美元素文化核心的精要性;以此昭示,優秀的文化基因必然與當下和未來人類生活發展重要關聯。其中所涉陳列家具、雅器等一應文房陳設等,均來自北京文博和光精舍造辦處設計院設計製造及學院珍藏。
和光創意文化街
北京文博和光文化投資公司依託文化都市——北京的天地人的獨厚條件和來自全球的專家學者以及文化遺產傳承人等優秀人才資源,致力打造“中國製造”國際文化產業學術領航平台。北京文博和光文化總部基地環境優雅,現有可供各類文創產業、非遺傳承人、設計師、文化藝術人士進住合作的建築空間總面積約為15000平米,總部基地優先歡迎高端特色文化企業、工藝師、設計師、藝術家以及從事高新科技文化產品研發的國內外機構聯繫洽商合作發展,全面推動中國先進文化與文化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圖書資料室
圖書館資料室於1999年7月10日建立。本室資料主要涉列文化科技、文物鑑賞、書畫藝術、文史知識、藝術設計、建築園藝、中西文學、遺產研究、金融管理、外國博物館、藝術館、聲像圖書等各類圖書約7.8萬冊。另有近千(套)冊的古籍善本,是查閱古代文獻,考證歷史的珍貴歷史資料。本資料室主要服務於本校相關專業、多角度教學研究,為我校各專業教學及科研實踐提供廣泛、詳實的科學理論依據,對豐富學術視野,啟迪思想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裝裱工作室
古書畫修復裝裱工作室主要從事古代書畫裝裱修復保護與裝裱工藝教學研究。為全校學生開設古書畫裝裱修復必修、選修課程,使學生熟悉並掌握古代書畫裝裱修復工藝及技巧,為各專業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和就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實踐學習條件。
多媒體教室
多媒體教室配置了當代高科技電子多媒體教學設備,滿足各專業教學及相關教學活動使用功能。寬敞明亮的環境為學生構建了舒心安靜高尚的學習條件。
陶瓷工作室
北京文博尤為重視實驗室的實踐教學。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更深入學習古陶瓷鑑定知識,專門開設了陶藝與景德鎮瓷器工藝系列實踐課程,配置了全套工藝機械,聘請了景德鎮古陶瓷研究所資深工藝專家來校授課。通過各專業實踐課程的學習,學生們更深入地了解了古陶瓷的工藝斷代等有關知識,造就了學生的非凡學術研究能力。
食宿情況
學生統一居住在校區內公寓,實行封閉式管理,學生每周五天全天上課,晚上有不同的選修課,輔導員、公寓專職管理老師、保全全天候提供後勤保障服務。二人間、四人間公寓,日常生活用品一應俱全,校區內24小時冷熱水,配備電子系統化的洗衣機、洗浴設備等。師生用餐按照營養學專家提供的營養食譜搭配,一日三餐保證了學生高標準的飲食營養結構及餐飲質量。
就業前景
建校以來,北京文博一直關注並探究著國家巨觀文化事業發展規劃和文化產業經濟發展規律,依據首都大的國際文化環境和人才需求,走特色文化職業教育和產學研相結合的產品產業品牌創新之路,依託首都北京強勢文化資源和行業卓絕的師資力量,將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理念有機結合,精心打造文博的教育目標,培育先進文化建設所需要的“鑽石”人才。北京文博的歷屆文博專家及產業行業人士這樣評價文博學子:“既有較紮實的專業知識,又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和研究實踐能力,尤其是文化企業發展與規劃經營的套用管理能力。”綜觀全國公私立文化高校教育,北京文博的套用型、複合型人才的成功培養,畢業生受到的用人單位的肯定,為文博特色文化職業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廣闊的發展基礎。十七年來,北京文博畢業生就業率不是100%而是供不應求;在建校短短的十多年中,不是滿足於供不應求,而是倡導和追求實現畢業生創業成功率100%的更高教育目標。北京文博成功的打造了文博學子走上社會工作崗位幾年內即憑據所學成為百萬富翁的新型知識新貴的奇蹟。當前在大學畢業生就業越發艱難的大環境下,文博的學子恰恰做到了憑據自身的實力,贏得了個人與相關文化行業互為健康發展的全新格局。
目前文博畢業生的就業創業分布情況:
1)學術部門:出版社、博物館、文博科研單位、藝術院校、文物管理機構。
2)經營部門:國內外拍賣企業、文物商店、畫廊、典當評估業、職業藝術投資人、投資經紀人。
3)行政行業管理部門:海關、司法、工商行政管理、金融相關業務、保險業、文創交易機構、政府相關管理機構等。
專家評語
呂濟民(文博名譽院長、原國家文物局局長、故宮博物院院長、亞洲太平洋地區博物館協會主席):
文博學院的建立適應了社會發展的需要,社會發展需要民族傳統文化,傳統文化也為社會發展而服務。以陳步一同志為首設計、創建的中國歷史上第一所文博學院的建立,使熱愛並致力於祖國文博事業以及在當今經濟發展低谷排徊、尋找民族經濟與傳統文化相結合,以求改變民族經濟現狀的人們看到了希望。
薛永年(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中央美術學院博士)
知名校友:尚然
人物經歷
中國文物學會文博學院在文博人才的培養模式上、教學管理等內涵方面進行了許多大膽改革和有益的嘗試,現已完善並逐漸形成了一套極具特色的管理體制和辦學風格,被行業內外人士一致評價為現代的高等教育奇蹟。作為一名學院創辦既有的顧問並參與教學的文博教育工作者,我覺得北京文博的辦學經驗值得引起全社會以及教育同行的珍視。
蕭燕翼(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原副院長):
今天,由陳步一同志設計主持的文博學院,率先開闢建立了文物綜合鑑定及民族藝術經濟的管理開發等專業教育,把千百年來未建立的學科最先引進了高等學府。其意義,不僅是中國教育史上的首例,更是以科學的先知卓識,認同了文物學。願更多的有識之士和青年學子,加入文博。在教學實踐中確立、研討文物學及民族傳統文化,培養特殊學科人才,光大民族精神,為新時期文化建設服務。
李久芳(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文博學院的建立及其所開創的文物鑑定等相關學科專業,是有遠見的舉措。可以預見,一批有理論知識,有實踐經驗的文物鑑定人才必將湧現,由此展望二十一世紀,我國文博事業的發展將空前繁榮
李輝炳(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中國的青年人,把中國文物文化作為一個基本的必修課是十分必要的。但對從事某些專業的人來講,還應當擔負繼承、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職責。誠然,文物研究與文物鑑定,也就成為我國的一個特殊的學科被提了出來。文物鑑定的科學涵義是:文物鑑定是研究與揭示各個歷史時期文物的內在發展規律及外在時代特徵,並運用它來達到對歷史文物所進行的鑑定與斷代等學術目的。設立專門學校,培養專業人才就尤為重要了,文博學院就是以此為辦校宗旨的。它適應國情,辦學方針對頭,目標明確,必將會取得豐碩的教育成果。
楊臣彬(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曾多次參觀由步一同志主持創建的中國歷史上第一所集文物鑑定、文物保護、書畫藝術及民族文化藝術事業管理等學科為一體的文博學院。每次參觀,都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之所以如此,我覺得既有步一同志對文博事業孜孜以求的精神,也有因這所學校的建立,對發展文博事業,彌補國內外人才匱乏的局面所起到的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無論是從弘揚傳統文化的角度,還是從科學發展現代文物學的角度,文博的建立,在當前文博事業發展的情況下,無疑具有推動作用和特殊意義,亦令人鼓舞。站在弘揚民族傳統文化這一巨觀的角度,文博的發展已不僅是步一同志一個人的事,而是我們每一位從事教育事業以及有志於民族文化藝術經濟振興的同仁共同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果能如此,我們將無愧於民族、無愧於未來!
葉佩蘭(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作為受聘於北京文博有關陶瓷鑑定方面的專任教師,我深感職責所在。該所學校的建立,不僅大大有利於民族文博事業與文化藝術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更加適應國家當前對特殊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國文物事業正跨進新世紀,人民民眾對傳統文化藝術空前需求,我們要做大量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工作,這需要大批青年專業人員去完成。文博學院的辦學方針明確,它的出現具有很深遠的意義。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建設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立足本民族文化傳統促進文物事業發展的新舉措。
杜廼松(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在改革大潮中,中國文物學會文博學院的創辦,可謂是一件新生事物,據我所知,這一學校的出現,在我國還是首家。作為老文物工作者,深感欣慰。中華民族有著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保存有大量的古代歷史文物。為了保護和利用好這些瑰寶,文物鑑定人才是不可缺少的。而文博學院正是在機遇和挑戰並存的前沿下,適應了這一需要而建立的。文博聘請了故宮博物院、北京大學等一批富有經驗的著名文物與考古文博專家,為學院的教學服務。更令我興奮的是,在學院看到了一批有朝氣、有抱負、有思想的學子,他們是光大民族精神、振興文物鑑定與保護工作的未來支柱。相信,文博一定會取得令全社會矚目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