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1993年,學校仍為1至6年級12個班,學生髮展到365人,教職工增至30人,其中教師26人。隨著學校的發展,學校進行改擴建,於1989年7月建成東廠房,1995年11月建成南平房,建築面積380平方米,於2004年12月又建成北平房。
八里橋國小現有班級15個,學生427人,有教職工34人。2010年黨員有10人,本科學歷的黨員教師占黨員總數90%,年輕黨員教師占黨員總數70%,一線黨員教師占黨員總數70%。
理解
八里橋,原名永通橋,是始建於1446年的明代三孔石拱橋,橫跨在通惠河上,是通州至北京大道上的必經之處,因距通州八里而得名在清代,北京所需糧食經大運河運至通州,再轉運至北京。轉運有兩條路,或經通惠河用船運至東便門大通橋碼頭,或經通州至北京的大道用車運至朝陽門。
延伸
1729年,雍正皇帝下令重修了這條重要的運糧大道。他在工程完成後題寫的紀念碑文中說,朝陽門至通州的大道長40里,因為是土路,每逢雨季或是積雪初融之時,泥濘難行,有時一輛車陷住,要幾十個人才能推出。雍正皇帝下令在40里大道上鋪設了二丈寬的石板路面,並在兩側各建一條一丈五尺寬的土道。此項工程用了343484兩白銀,歷時9個月,堪稱是第一條具有主路、輔路和上、下行分駛的“京通快速公路”。這塊紀念碑現在八里橋東面。1860年,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英法聯軍,在攻占了天津大沽口後,一路深入至通州張家灣,正是沿著京通大道向北京進攻。9月21日,英法聯軍向駐守在八里橋的三萬清軍開戰。經過長達約2個小時的激烈戰鬥,清軍殲敵英法聯軍合計7人,自身全軍覆沒。
八里橋是京城最後一道屏障,八里橋大戰的第二天,9月22日,住在圓明園的鹹豐皇帝逃往熱河避暑山莊。10月18日,圓明園被英法聯軍劫掠後焚毀。
師資隊伍
北京市朝陽區八里橋國小幹部、教師隊伍年輕化,幹部隊伍平均年齡32歲教師隊伍平均年齡35歲。100%具有大專學歷,本科及本科在讀教師占77%,國小高級教師57%。近幾年,北京市朝陽區八里橋國小教師共獲得國家級獎勵34項、市級獎勵30項、朝陽區級獎勵116項、學區級獎勵51項。學校通過對教師隊伍多方面的培養和鍛鍊,已逐漸形成了德才兼備的幹部、教師群體,在朝陽區教學管理先進校驗收工作中教師做課參與率90%,優秀課達到80%以上。校訓
強我
師訓 為人師表 本領過硬 團結進取師德強 育教強 團隊強
生訓 快樂健康 文明進取 多能創新
身心強 品行強 本領強
強校
辦公規範 特色鮮明 民眾滿意強家
和諧家庭 服務社區 發展朝陽強國
繼承傳統 弘揚美德 建設祖國學校榮譽
全國優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北京市少先隊“星星火炬獎”
少年軍校多年被評為市
區級先進少年軍校
北京市國小名錄2
北京市是中國的首都,歷史文化深厚,是一座文明古都,教育事業也是非常發達的,本任務盤點一下北京的國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