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版
期刊簡介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是由北京大學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高級綜合性醫學學術性期刊(雙月刊)。
報導內容
主要報導醫學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刊登具有國內外先進水平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生物醫學、藥學及與醫學有關的邊緣學科的高水平、高質量的科研論文。《學報》根據醫學領域研究前沿或熱點課題及當前重大疾病,每年組織2到4期重點專題。重點專題來稿均為國內各相關領域具有較大學術影響的學科帶頭人的研究成果,基本反映了國內各相關領域的最高水平。
發展歷程
《學報》自1959年創刊至今,經歷了3次更名。最初稱為《北京醫學院學報》,由北京醫學院主辦。1985年學校更名為北京醫科大學,學報也更名為《北京醫科大學學報》。2000年4月3日,北京醫科大學與北京大學正式合併,組建新的北京大學。2000年5月4日,北京醫科大學正式更名為北京大學醫學部,中國科學院院士、病理生理專家韓啟德教授出任醫學部的主任。2001年,《北京醫科大學學報》更名為《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編輯部主任曾桂芳。
收錄情況
國外:美國醫學文獻分析和在線上檢索系統(MEDLINE/PubMed)、美國化學文摘資料庫及其《化學文摘》(CA)、俄羅斯《文摘雜誌》(PЖ)和世界衛生組織《醫學增補文摘》(ExtraMED)收錄。
國內: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CSTP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中國生物醫學文獻資料庫(CBMdisc)、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資料庫(CMCC)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第4版)核心期刊。也是《中國醫學文摘》、《中國生物學文摘》和《中國藥學文摘》收錄期刊。本刊全文入編萬方數位化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期刊網和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資料庫。
獲獎情況
1992年全國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三等獎,1997年第二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二等獎,2004年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一等獎,首屆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獎,第二屆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獎,2003年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2004年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2005年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2006年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
主要欄目
設有:述評,專家筆談,論著,疑難/罕見病例分析,科研快報,重要進展簡報,技術方法,病例報告,短篇論著,工作綜述,綜述,學科交叉。
另外還有:回顧與展望,院士論壇,海外學者論壇,專題報告,專欄,研究簡報,經驗交流,短篇報導,新技術套用,獲獎工作綜述,科研工作綜述,臨床病理討論,講座,網路與醫學,文獻計量與分析,獲獎工作簡介,新當選院士,為人師表,快訊,簡訊,書訊等。
來稿要求
1.1 對來稿的要求 來稿應具有先進性、科學性、實用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數字準確、文字精煉、圖表簡明。文章報告以人為研究對象的試驗時,其遵循的程式應該獲得本單位倫理委員會批准,取得受試者的知情同意,並在文章中加以說明。
1.2 投稿 並請將1份紙質稿(需用A4紙小4號字隔行列印)、單位介紹信(註明材料真實可靠、 無一稿多投、署名無爭議和不涉及保密問題等)、倫理委員會批准函件複印件(當文章報告以人為研究對象的試驗時)和稿件審理費(北京大學校內稿件15元,校外稿件40元)郵寄或送交編輯部。郵寄地址:100191 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38號 北京大學醫學部內《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編輯部
1.3 作者可登錄本刊網站查詢稿件處理情況。若在收到本刊收稿函後3個月內未收到稿件取捨通知者,系仍在審理中。欲另投他刊請先與本刊聯繫,切勿一稿多投。
1.4 來稿一律文責自負。本刊對稿件有刪改權,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將徵得作者同意。修改稿逾2個月不返回者,視為自動撤稿。
1.5 稿件確定刊用後根據所占版面與插圖數量收取發表費。刊印彩圖者需另付彩圖印製工本費。來稿(除會議專刊等另有約定外)刊出後酌致稿酬(已含光碟版、網路版稿酬),並贈當期雜誌。
撰稿要求
2.1 文題 文題應恰當、簡明地反映文章的主題,一般不宜超過20個漢字,儘量不用外文縮略語,避免用“……的研究”、“……的觀察”等非特定詞。英文題名應與中文題名含義一致。
2.2 作者 作者應限於參加研究工作並能解答該文章有關問題及對文稿內容負責者。集體署名的文章必須明確責任作者,並給出其電子郵件地址。作者中如有外籍或港澳台人士,應附其本人同意的書面材料。署名作者的人數和順序由作者自定,在編排過程中原則上不應再變動, 任何署名的改變要有全部作者簽名同意的書面材料。第一作者單位包括工作單位全稱及科室名稱,另加城市名稱及郵政編碼,並請提供通訊(責任)作者姓名及其地址、電話號碼和電子郵件地址。不同單位的作者在姓名右上角標示角標1,2……並在其工作單位前相應標出1,2……
2.3 摘要 技術方法、論著和科研快報應附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200~500字,英文摘要與中文摘要相對照或更詳細些。摘要採用第三人稱撰寫,必須包括目的、方法、結果(應該寫出主要數據)和結論四部分,每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疑難/罕見病例分析欄目應附中、英文摘要,綜述、病例報告應附英文摘要,不用分成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四部分,有英文摘要的文章同時要求作用姓名、地址、中英文對照也不用分成目的等四部分。
2.4 關鍵字 每篇文章需有3~5個關鍵字,請儘量選用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編輯的最新版Medical SubjectHeadings(MeSH)中的詞。各詞之間用分號隔開。
2.5 研究設計 對調查設計應寫明是前瞻性、回顧性還是橫斷面調查研究;對實驗設計應說明具體的設計類型(如自身配對設計、成組設計、交叉設計等);對新藥臨床試驗設計應寫明屬於第幾期臨床試驗,採用了何種盲法措施,受試對象的納入和剔除標準等,並應說明質量控制的方法。
2.6 統計學處理 應提供所用統計分析方法的具體名稱(如成組設計資料的t檢驗、兩因素析因設計資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統計量的具體值和P值(如t=3.45,P<0.01);當涉及到對總體參數的推斷時,還應給出95%可信區間。對於定量資料,一般應採用方式表達,並根據所採用的設計類型、資料所具備的條件和分析目的,選用合適的統計分析方法。散點圖上描述有明顯曲線變化趨勢的資料則要避免用直線回歸方程。不宜用相關分析說明兩種檢測方法之間吻合程度的高低。對於多因素、多指標資料,在單因素分析的基礎上,儘可能運用多因素統計分析方法,以便對因素之間的互動作用和多指標之間的內在聯繫作出較為合理的解釋。使用相對數時,分母不宜小於30。要注意區分百分率與百分比的涵義。統計學符號按GB 3358-82《統計學名詞及符號》的有關規定書寫,一律用斜體。
2.7 醫學名詞 以由全國自然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醫學名詞》和相關學科的名詞為準,暫未公布者仍以人民衛生出版社編的《英漢醫學辭彙》為準。藥物名稱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最新版本或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編寫的《中國藥品通用名稱》(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7)為準,不用商品名。
2.8 量和單位 執行GB 3100~3102-93《量和單位》系列標準及有關國際規定,規範使用量和單位的名稱與符號。量符號以斜體拉丁或希臘字母表示(除pH用正體外),例如m(質量),t(時間),λ(波長)等。單位符號一律以正體字母表示,例如g(克),m(米)等。在圖表中表示數值的量和單位時應採用“量/單位”的標準化形式,例如,“t/h”(時間單位“小時”),“p/kPa”(壓力單位“千帕”)等。
2.9 數字 執行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
2.10 圖表 分別按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後次序連續編碼。每幅圖(表)應有簡明的中、英文對照的題目。說明性資料以英文書寫並置於圖(表)下方。要合理安排並用英文書寫表格的縱、橫標目,並將數據的含義表達清楚;表內同一指標數據保留的小數位數應該相同,一般比可準確測量的精度多一位。圖不宜過大,最大寬度半欄圖不超過7.5 cm,通欄圖不超過17.0 cm,高與寬的比例應掌握在5∶7左右。照片圖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對比度。大體標本照片在圖內應有尺度標記。病理照片要求註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若刊用人像,應徵得本人的書面同意,或遮蓋其能被辨認出系何人的部分。引用已發表的圖,須註明出處,並附著作權所有者同意使用該圖的書面材料。
2.11 縮略語 必須使用縮略語時,於首次出現處先寫其中文全稱,然後用括弧注出中文縮略語或英文全稱及其縮略語,後兩者間用“,”分開(如該縮略語已共知,也可不注其英文全稱)。
2.12 志謝 對參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接受委託進行某項工作的輔助人員,以及給予指導、提供資助者,可用簡短的文字表示感謝。志謝內容加括弧置於正文之後,參考文獻之前。
2.13 參考文獻 執行GB/T 7714-2005《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作者引用他人已發表的文、圖、表或數據等,需要在引用時列出參考文獻以註明出處。本刊採用順序編碼制著錄參考文獻,在正文引出處加方括弧標註在句尾右上角,或標註在引文作者的右上角。在表格或插圖說明中引用的文獻,亦應按照該表格或插圖在正文中出現的順序來編碼。論著的參考文獻僅限作者親自閱讀過的主要文獻,近5年的文獻應占50%以上。內部資料、個人通訊、待發表及未公開發表的文章一般不作為參考文獻引用; 文摘、綜述等二、三次文獻儘量不引用。參考文獻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後加“,等”或“,et al”。西文人名一律“姓”全拼在前,“名”縮寫在後,但用漢語拼音書寫的中國著者姓名不得縮寫。西文文章題目中,首詞和專有名詞的首字母大寫,其餘一律小寫。外文期刊的名稱縮寫以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編輯的List of Journals Indexed in Index Medicus所列為準。作者應仔細核對所引參考文獻,以保證各項內容準確無誤。將參考文獻按引用的先後順序(用阿拉伯數字標出)排列於文末。舉例:
[1]安金剛,張益,張智勇,等. 計算機輔助製作個性化鈦網治療眼眶骨折繼發眼球內陷[J]. 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08,40(1): 88-91.
[2]Fukunaga M,Suzuki K,Saegusa N,et al. Composite hemangioendothelioma: report of 5 cases including one with associated Maffucci syndrome[J]. Am J Surg Pathol,2007,31(10): 1567-1572.
[3]姜保國,王洪,張旭,等. 外科學[M]. 3版. 北京: 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8: 460.
[4]Sambrook J,Russell DW.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M]. 3rd ed. New York: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2001.?
[5]蕭鈺. 出版業信息化邁入快車道[EB/OL]. (2001-12-19)[2002-04-15]
自然科學版
期刊簡介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創建於1955年12月,是北京大學主辦的自然科學(包括技術科學)綜合類學術性刊物。
報導內容
主要刊登基礎科學、 技術科學和邊緣科學等領域的研究成果及綜述性文章。
編委組成
由北京大學10個理科院、系、所的40名教授組成學報編委會, 負責確立學報的辦刊宗旨及審定論文的學術質量。
獲獎情況
自1995年以來,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獲得國家級、教育部、北京市及其他獎勵若干項:
1995年7月獲北京市高校系統自然科學學報“三優”評比一等獎;11月獲國家教委“全國高校自然科學學報系統優秀學報二等獎”
1996年11月獲國家教委“國家教委系統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
1997年3月獲中宣部、新聞出版署、國家科委聯合頒發的“第二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
1999年5月獲教育部“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教育部發文:相當於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9年10月獲國家首屆“國家期刊獎”
2001年11月經新聞出版總署和科技部等有關部委選定,《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進入國家“期刊方陣”中最高一層的“雙高”(高水平、高知名度)期刊陣列,成為教育部主管的綜合性大學自然科學學報唯一入選者
2002年12月獲第二屆“國家期刊獎”提名獎(相當於國家級二等獎)
2004年9月獲教育部“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
2005年1月獲第三屆“國家期刊獎”提名獎
2006年11月獲教育部頒發的“首屆中國高校精品期刊獎”
2008年11月獲教育部“第二屆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獎”
2008年12月被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評選為“2008年度中國精品科技期刊”
2009年獲中國期刊協會“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的期刊”獎
2010年1月獲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2009年度“中國科技論文線上優秀期刊”一等獎
2010年11月獲教育部第三屆“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獎”
2010年12月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提名獎
2011年4月獲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2010年度“中國科技論文線上優秀期刊”一等獎
2005—2011年連續7年入選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
收錄情況
(一)國外文摘資料庫:
1. AJ,Abstracts Journal,VINITI (РЖ) —俄羅斯《文摘雜誌》
2. CA,Chemical Abstracts — 美國《化學文摘》
3. Engineering IndexCompendexWeb — 美國工程索引網路版 (EI) (1996-2008)
4. GR,GeoRef — 美國《地質參考》
5. JST,Japan Science & Technology Agency JST’s Bibliographic Databases —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文獻資料庫
6. MR,Mathematical Reviews —美國《數學評論》
7. MSB-S,Mass Spectrometry Bulletin(Supplemental) — 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SC)《質譜學通報(增補)》
8. SA,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 for the Physics and Engineering Communities (INSPEC) — 英國物理學、電技術、計算機及控制信息社資料庫 (原《科學文摘》)
9. Scopus — 荷蘭Elsevier公司科學期刊資料庫
10. ZM,Zentrallblatt Math (ZMATH) — 德國《數學文摘》
11. ZR,zoological Record — 英國《動物學記錄》
(二)國內文摘期刊
中國科學文摘 中國科學引文索引 中國學術期刊文摘 中國數學文摘
中國力學文摘 中國物理文摘 中國光學文摘 中國天文學文摘
中國地理科學文摘 中國生物學文摘 古生物學文摘 中國石化文摘
中國電子科技文摘(電子科技文摘) 中國學術期刊文摘
(三)國內文獻資料庫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 中國力學文獻資料庫 中國數學文獻資料庫
中國物理學文獻資料庫 中國光學文獻資料庫 中國天文學文獻資料庫
中國地理學文獻資料庫 中國生物學文獻資料庫 中國化學文獻資料庫
中國稀土文獻資料庫 中國無線電電子學文獻資料庫 中國高校學報文獻資料庫
萬方網路全文資料庫 中國知網(全文)
刊名: 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主辦: 北京大學
周期: 雙月
出版地:北京市
語種: 中文;
開本: 16開
ISSN: 0479-8023
CN: 11-2442/N
郵發代號: 2-89
歷史沿革:
現用刊名: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創刊時間:1955
該刊被以下資料庫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SA 科學文摘(英)(2009)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Pж(AJ) 文摘雜誌(俄)(2009)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投稿須知
《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北京大學主辦的綜合性自然科學學術期刊,主要刊登北京大學師生(包括海內外校友)在基礎科學和技術科學領域的學術論文,也歡迎國 內重點院校、中科院直屬院所高水平來稿。學報是國內自然科學綜合類學科的核心期刊,在國內的被引用率 、影響因子等在綜合類學術期刊中名列前茅。
主要欄目
1.1 研究論文 報導原創性的研究成果。要求數據完整、可靠,結論明確。正文前要有3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3~6條中文關鍵字,與中文對應的英文題目、摘要和關鍵字。英文稿要求同上,僅將中、英文對換。
1.2 研究簡報 簡要報導某一研究工作的主要結 論或階段性成果。方法過程從簡,主要數據齊備,結論明確。篇幅不超過4頁。
1.3 述評 概括和評論自然科學某一領域的國內 外近期研究進展。評論研究現狀,著重於尚未解決的問題,分析未來發展方向,提出今後研究工作的思路。
1.4 科技前沿 介紹作者所在課題組的重大的創 新性成果。篇幅不超過4頁。
1.5 專論 根據作者本人或所在課題組的長期研 究,對某一專題進行系統、詳盡的闡述。
書寫順序
標題;作者姓名;單位,城市,郵政編碼;中文摘要;關鍵字;中圖 分類號;英文標題;作者姓名拼音(姓前名後);作者單位的英文譯名,城市,郵編;英文摘要;英文關鍵字 ;正文;參考文獻。若論文受基金資助,請在文章首頁下角註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圖表要求
3.1 圖片 放在正文相應位置。圖要精選,圖片 必須清晰。圖號和圖題(中英文對照)放圖下。
3.2 表格 採用3線表,必要時可加輔助虛線。表 號和表題(中英文對照)放在表上。若表中數據單位都相同,可統一寫在表頂線上右側。若有注釋或說明,寫 在表底線下左側。表中重複出現的文字或數據,不可用“同前”“同左”等表示,必須全部重複寫出。
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據國標GB/T 7714—2005)
4.1 期刊類文獻 作者. 論文名. 刊名,出版年份,卷號(期號):起始-截止頁碼.
4.2 專著類文獻 作者.書名.版本(第一版不寫).出版城市:出版社,出版年份: 起始-截止頁碼.
4.3 論文集類文獻 論文作者. 論文題目//編者. 論文集名: 其他題名信息. 出版城市(或者會議城市): 出版者,出版年: 引文起始-截止頁碼.
4.4 學位論文類文獻 作者. 學位論文題名. 城市: 論文保存單位,年份.
4.5 網路文獻 作者.題名[文獻類型標誌/文獻載體標誌].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日期)[引用日期].獲取和訪問路徑.
注意: 作者姓前名後,超過3名作者列前3名,後加“,等”;英文姓名,姓前名後,姓首字母大寫,名縮寫;文獻的項目要完整,各項的順序和標點要和格式要求一致;未公開發表的論文、報告不列入正式文獻,如有必要可在正文當頁下加注。英文文獻格式同上。參考文獻在正文中按出現順序用[1],[2]......在右上角標註,放在“參考文獻”中時,用[1],[2],...順序標註。
稿件處理
5.1 投稿 提供Word文檔,E-mail投稿,地址見下面。
5.2 審稿 來稿經過有關專家2~3人審定通過後,編輯部將及時通知作者。在此之前,請勿將該稿投往他處。自投稿之日起,超過90天還未接到編輯部對稿件的處理通知,作者可改投他刊。
5.3 著作權 作者投稿後,本著自願的原則和編輯部簽訂《論文著作權轉讓授權書》,編輯部將按授權書的約定處理有關論文著作權事宜。
哲學社會科學版
期刊簡介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人文社會科學的正確導向,貫徹雙百方針,走理論聯繫實際、學術結合時代之路,追蹤社會思潮、理論前沿和學術熱點;依託北大豐厚的人文社會科學資源,把創世界一流大學的品牌意識和辦刊的精品意識結合起來,把優良的學術傳統和現代辦刊理念結合起來,今天的北大學報既要發揚《北京大學月刊》、《國學季刊》探求學術的求實和嚴謹學風,又要發揚《新青年》感應時代風雲的敏銳和創新精神,使之同北大歷史上的學術名刊一脈相承。所以,把北大學報辦成名刊,既是弘揚北大優良學術傳統的需要,也是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歷史邏輯之必然。
發展歷程
2003年12月,該刊首批入選"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工程",使北大學報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教育部啟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工程,是為了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落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重點支持的、為進一步加強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展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一個重大工程。該刊要不折不扣地按照《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工程實施方案》的標準和要求,虛心學習兄弟學報和社會上的學術理論刊物的好經驗,堅持以改革為動力,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謀發展,增強活力,壯大實力,擴大影響力,經過三五年的努力,把北大學報建成和北大學術地位相稱的名副其實的哲學社會科學名刊。概括為一句話:創世界一流大學,辦中國社科名刊!
獲獎情況
1.1 1999年獲首屆國家期刊獎。近千家高校社科學報中只有本刊和山東大學《文史哲》兩家刊物獲此獎項。
1.2 2002年獲第二屆國家期刊獎。近千家高校社科學報中只有本刊和中國人民大學學報兩家獲此獎項。能夠蟬聯第一、第二屆國家期刊獎,近千家高校社科學報中只有本刊一家。
1.3 2001年入選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評定的"中國期刊方陣"最高層次"雙高"期刊(高知名度、高學術水平)。進入"中國期刊方陣"共分四個層次,進入最高層次的在近千家高校社科學報中只有本刊一家。
1.4 1995年,新聞出版總署舉辦首屆全國社科期刊評獎,獲優秀學術理論期刊獎。全國林林總總的學術理論刊物中只有七家獲此獎項,高校社科學報中只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和北大學報兩家獲此獎項。
1.5 1997年和1999年連續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評為第一屆、第二屆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
1.6 1998年北大學報發表的黃楠森《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一文於1999年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論文獎。
收錄情況
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評價中心公布的中文社科學術期刊影響因子(CSSCI)統計,1998--2002年社科綜合類學報平均影響因子排序,我校學報排第1名。
清華大學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統計的綜合性大學社科學報文獻計量指標,2002年論文下載量排序,北大學報也是居第1名。
北京大學圖書館研製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1992、1996、2000、2004四版均收錄北大學報為核心期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研製的《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亦收錄北大學報為核心期刊。本刊以入選"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刊"為契機,著重落實如下六項措施,使刊物的整體學術水平再上一個新台階。
辦刊宗旨
1. 發揮優勢,強化品牌,突出特色,傳統學科和新興學科並重,基礎研究與套用研究相結合,使北京大學學報不僅是傳播知識、積累文化的載體,更是理論創新、精神創造的搖籃,在某些學科領域引領全國高校的學術研究方向,逐步成為能夠代表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總體研究水平的一流學術刊物,進一步提高在國內和國際的知名度和權威性。
2. 貫徹雙百方針,弘揚北京大學海納百川、兼容並包的學術傳統,著力辦好"學術爭鳴"欄目,鼓勵不同學術觀點、學術流派、研究方法的爭鳴和切磋,多刊發有理論鋒芒的文章,在爭鳴和探討中發展學術理論,擴大刊物影響。
3. 全面提高辦刊的學術質量,多發在研究解決國家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戰略性的重要研究成果,同時又要發揮北大文史優勢的傳統,辦好"哲學研究"、"文史新證"、"中外文化交流"等特色欄目,多發具有原創性和創新性的重大研究成果。
4. 適應建設在國內國際有重大影響的學術名刊的需要,逐步放開選稿、用稿範圍,面向全國,面向世界;實行雙向匿名審稿制度,以質論稿,擇優錄用,對校內作者稿件和校外作者稿件採用同一把尺子衡量。
5. 堅持舉辦"北京大學學報優秀論文獎",吸引優質稿件,建立較為穩定的優秀作者隊伍。編輯部努力爭取社會支持,募集到100萬元人民幣作為優秀論文的獎勵基金,從1990年開始就舉辦優秀論文評獎,到目前為止已連續成功舉辦了六屆優秀論文評獎,在校內外產生了強烈反響。
6.積極主動向有深厚學術造詣的著名學者和中青年骨幹教師組稿、約稿。定期召開有關專家學者的座談會、研討會,調查研究,集中他們意見和智慧,制訂本年度反映學術前沿、符合學術發展趨勢的組稿計畫和選題策劃,並約請有關專家學者主持和承擔。
刊名: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主辦: 北京大學
周期: 雙月
出版地:北京市
語種: 中文;
開本: 16開
ISSN: 1000-5919
CN: 11-1561/C
郵發代號: 2-88
歷史沿革:
現用刊名: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創刊時間:1955
該刊被以下資料庫收錄: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投稿須知
《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是北京大學主辦的人文社會科學綜合性學術期刊。為進一步方便作者寫作和讀者閱讀,從2008年第一期起,本刊將實行新訂的編排規範。現將投稿注意事項規定如下:
來稿要求
1.1 以10,000字左右為宜。歡迎簡明扼要而又論證充分的短文。所論重大理論問題、重要學術問題的論文允許篇幅稍長一些。稿件正文之前請附論文中文摘要(300-400字左右)、英文摘要(允許與中文摘要有所不同,不必對應翻譯,約200個英文單詞)、關鍵字(3-5個)、作者簡介(包括姓名、性別、民族、籍貫、工作單位、學位、職稱)。如果所投稿件是作者承擔的科研基金項目,請註明項目名稱和項目編號。
1.2 對於人文學科的論文不再區分注釋(對文章中某一內容的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或作者對自己觀點的闡發)與參考文獻,二者均放在當頁,以腳註形式出現。對於社會科學的論文,仍然可以將注釋和參考文獻分開,放於文末的參考文獻採用“作者—出版年”制。
1.3 注釋與參考文獻著錄項目要齊全(不需要加文獻標識碼)。
專著:主要責任者,文獻名,出版地,出版單位,出版年,起止頁碼。
譯著:原著者國名,原著者,文獻名,譯者名,出版社.出版單位,出版年.起止頁碼。
期刊文章: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報紙文章: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專著中的析出文獻: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專著主要責任者,專著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獻起止頁碼。
1.4 引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採用人民出版社最新版本。如《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列寧選集》用1995年版,《列寧全集》用1984年以後版本,《毛澤東選集》用1991年版,《鄧小平文選》(一、二卷)用1994年版,等。
1.5 外文參考文獻要用外文原文,作者、書名、雜誌名字型一致,採用正體;不得用中文敘述外文,如“牛津大學出版社,某某書,某一年版”等。
注意事項
2.1 來稿請寄紙質文本,註明詳細通訊地址(含街道路名)、郵政編碼、聯繫電話。請勿一稿多投。本刊實行雙向匿名評審制度。
2.2 來稿3個月內未收到本刊的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來稿一般不退,請作者自留底稿;也不奉告評審意見,敬請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