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者
保羅·米勒
化學殺蟲劑 科學發明 瑞士人
發明歷史
凡是種植農作物的人都知道害蟲所帶來的一系列危害,尤其是那些吃掉農作物葉子和果實的害蟲。
從古希臘和羅馬時代以來,農民們就嘗試著用殺蟲劑與蟲害作鬥爭。在20世紀,科學家們尋找著一種能用於大規模農業生產的真正強有力的殺蟲劑。
1939年,發生了一個突破。當時瑞士科學家保羅·米勒發現,一種叫做"DDT"(二氯二苯三氯乙烷)的化學藥品是強有力的殺蟲劑。在瑞士,人們用DDT來防治科羅拉多土豆甲蟲,也用它來消滅傳播瘧疾的蚊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經證明DDT在保護軍隊、防備害蟲所帶來的疾病方面也是有效的。
弊端
DDT是一種濃烈的、持續長久的毒藥,但害蟲逐漸產生了一種對它的耐藥性。到了20世紀50年代,藥的用量必須要雙倍才行。這個情況意味著化學藥品對人類也形成了一種威脅。
許多西方國家現在禁止使用DDT,但它仍在西方以外的許多地區使用,例如用於防備傳播瘧疾的害蟲。在那些地區,對它給人類健康所帶來的好處的考慮超過了對其弊端的考慮。
使用DDT的實踐表明,化學殺蟲劑儘管強有力,但當它們進入食物鏈時就會是危險的。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常對農田進行大面積的噴射,但現在農民們對使用化學藥品已經很少了。
另附:今天,許多園林工人正在重新套用用天然的、植物衍生的"化學藥品"去殺死害蟲,例如"除蟲菊殺蟲劑"這類取自天然菊花的殺蟲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