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殺蟲劑

合成殺蟲劑

1935年,美國農業部的研究人員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種合成殺蟲劑——吩噻嗪(phen 60年代後期以來,許多國家對副作用較大的殺蟲劑陸續採取了禁用、限用的措施。 1973年,英國學者埃利奧特(M.Elliott)研製成功第一個光穩定擬除蟲菊酯——氯菊酯。

合成殺蟲劑
合成殺蟲劑是指防治農、林業害蟲及病媒昆蟲的農藥
早在10世紀初葉,中國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在所著《洛陽牡丹記》中提到用硫磺殺滅花蟲。19世紀中葉以後,國外市場上開始出現無機或天然源殺蟲劑。
1935年,美國農業部的研究人員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種合成殺蟲劑——吩噻嗪合成殺蟲劑(phenothiazine)。1874年,德國人齊德勒(O.Zeidler)合成出有機化合物雙對氯苯基三氯乙烷(DDT);1936年,瑞士化學家繆勒(P.Müller,1899-1965)發現DDT具有殺蟲作用。此後,殺蟲劑進入了有機合成階段,陸續出現了有機氯、有機磷、氨基甲酸酯三大類型的殺蟲劑,並得到廣泛套用,在防治瘧疾、傷寒、黃熱病等蟲媒傳染病和植物蟲害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化學殺蟲劑的廣泛套用也帶來了影響健康、污染環境等副作用。60年代後期以來,許多國家對副作用較大的殺蟲劑陸續採取了禁用、限用的措施。新型殺蟲劑的研製更注重低毒、低殘留的要求,其中最為成功的是對天然除蟲菊素進行仿生合成的擬除蟲菊酯殺蟲劑。
1973年,英國學者埃利奧特(M.Elliott)研製成功第一個光穩定擬除蟲菊酯——氯菊酯。此後,許多用於大田作物和家庭的擬除蟲菊酯殺蟲劑相繼誕生。另外,具特殊生理活性的化合物,如昆蟲保幼激素、蛻皮激素、性外激素及具有類似作用的其他仿生化合物也被用於殺蟲劑的研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