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旦橫口䲁

勞旦橫口䲁,䲁科海洋魚類的一種,體長形;鰓裂向腹面延深至胸鰭基中央前緣。主要棲息於舄湖或珊瑚礁向海面。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俗名:狗鰷 
學名:Plagiotremuslaudanduslaudandus
英文名:Poison-fangblennymimic,Yellow-tailedblenny,Yellowtailfangblennymimic,Bicolourfangblenny
中文名:勞旦橫口䲁雲雀短帶䲁
科名:Blenniidae
科中文名:䲁科
同種異名:Pescadorichthyslaudandus,Plagiotremuslaudandus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棲息環境:礁區近海沿岸舄湖
棲息深度:1-30米
最大體長:8cm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否
食用魚類:是
觀賞魚類:是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菲律賓至吉爾伯特群島、新加勒多尼亞及薩摩亞,北至日本南至羅得豪島等。中國台灣分布於南部、小琉球、綠島及蘭嶼等海域。

模式種產地

BarrierReefofNouméa,ca10mi.fromCitrons,New Caledonia

形態特徵

體長形;鰓裂向腹面延深至胸鰭基中央前緣。頭無須。吻肉質狀,圓錐形;口下位;齒骨具一彎區大犬齒。無側線。D.VII-XI,27-30;A.II,22-24;P.11-12;V.I,3。背鰭連續無缺刻;背鰭臀鰭和尾柄相連;尾鰭內凹形,具梳狀後緣。體色多變,一般為體前半部灰藍色,後半部黃色或淡色;體側無縱紋;背、臀和尾鰭黃色,背鰭硬棘部具一黑色縱帶。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舄湖或珊瑚礁向海面,深度範圍從1公尺到30公尺。發現有危險時,會躲在管蟲類遺留下來的空殼中以躲避敵害。具擬態行為,模擬「魚醫生」以便趁其它魚不注意時,偷襲並咬下其身上的皮膚和黏液腺,甚至是鱗片。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僅具學術研究價值,或水族觀賞用。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十二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