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
![黑帶稀棘䲁](/img/1/bb2/nBnauM3XzYTMwEDN0EzM4UDNxMTMwQDM0AzMxADMwAzMxAzLxMzL2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本魚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台灣、日本、越南、印尼、菲律賓、澳洲、帛琉、密克羅尼西亞、新加坡、索羅門群島、密克羅尼西亞等海域。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爪哇。
特徵
本魚體延長,背鰭長,腹鰭喉位,魚體前黃後白,體側連背鰭共有4條黑色縱帶,尾柄上具黑點。幼魚尾鰭截形,成魚尾鰭則延長似掃帚,背鰭硬棘4枚;背鰭軟條25-28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14-16枚,體長可達11厘米。
習性
![黑帶稀棘䲁](/img/e/327/nBnauM3X2cjN1UTO1EzM4UDNxMTMwQDM0AzMxADMwAzMxAzLxMzL4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本魚常在礁石上或沙地上逗留,具領域性,屬雜食性,以藻類及浮遊動物為食。成熟的雄魚會築巢,來吸引雌魚入巢交配產卵,雄魚具有護卵的行為。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僅具學術研究價值,或水族觀賞用。
生態
為觀賞魚,口具有毒腺。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十二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