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坑入前城

《勞坑入前城》是由北宋的黃庭堅寫的一首詩。

作品原文

勞坑入前城[1]
刀坑石如刀,勞坑人馬勞。
窈窕篁竹陰,是常主逋逃[2]。
白狐跳梁去,豪豬森怒嗥。
雲黃覺日瘦,木落知風饕[3]。
輕軒息源口[4],飯羹煮溪毛[5]。
山農驚長吏,出拜家騷騷[6]。
借問淡食民[7]:“祖孫甘哺糟?”
“賴官得鹽吃,正苦無錢刀⑧。”

作品注釋

[1]此首與《上大蒙籠》為同一天所作。“勞坑”及下文“刀坑”皆為經過的地名。
[2]“窈窕”二句:幽暗的深竹林中,都是百姓躲藏的處所。窈窕:幽深的樣子。
[3]饕(tāo):吼。
[4]軒:車子。 息:停歇。
[5]溪毛:水生的野菜。
[6]騷騷:忙亂,騷亂。
[7]淡食民:不吃鹽的老百姓。
[8]“賴官”二句:靠大老爺的福,才有鹽吃,不過正苦於沒有買鹽的錢。 刀:錢,王莽造的錢幣有契刀、錯刀等形狀。

作品簡析

此詩應與《上大蒙籠》詩參看,兩詩作意相同,重點有別。詩開頭至“木落知風饕”寫詩人至勞坑的經歷。首兩句借“刀坑”“勞坑”之名發揮,指明山路的崎嶇難行。接著以幽深的竹林、怪異的動物、暗淡的日光、怒吼的狂風這些山中特有之景、物,寫出勞坑之地的偏僻、自然條件的極其惡劣。“是常主逋逃”一句揭示出深山之中決非避世之地。而是經常遭到官府的侵擾,這也是下面“山農驚長吏”的緣由。詩後半部分主要寫山民的貧困。“輕軒”兩句見詩人不願擾民品質,這又是村民“驚”而未“逃”,反而“出拜”的原因。詩人與村民的問答,反映了農民生活的極端寒苦。

作者簡介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老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治平四年(1067)進士。其政治遭遇隨新舊黨爭而沉浮。哲宗時舊黨得勢,以校書郎為《神宗實錄》檢討官,遷著作左郎。後以修史“多誣”遭貶。早年以詩文受知於蘇軾,與張耒晁補之秦觀同為“蘇門四學士”。其詩與蘇軾齊名,並稱“蘇黃”。其詩以杜甫為宗,重視詩法,講究鍛字鍊句,有“脫胎換骨”,“點鐵成金”之論,風格奇硬拗澀,成為江西詩派的宗祖,對宋代詩風有很大影響。除詩歌外,能詞、工書。其書法為“宋四家”之一。有《山谷集》、《山谷琴趣外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