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死

勒死

以繩索纏繞頸項部,在繩索交叉的兩端,用自身體重以外的其它力量,如兇手(或自己)的雙手向兩側拉緊,或用某種機械的作用,使繩索絞勒頸項部,導致窒息死稱為勒死,又稱絞死。勒死為常見機械性窒息死亡之一。根據頸部勒溝的特徵和勒溝下深層組織的損傷及其生活反應,同時伴有特殊的顏面徵象以及明顯的窒息徵象,鑑定勒死並不難,重要的問題是鑑別他勒和自勒。另外,勒死和縊死有時也應注意鑑別。

基本信息

勒死的方式

勒死所用的條索狀物稱為勒繩,與縊繩一樣,也分硬、軟和半硬勒繩,多數為較軟的布帶或繩索,偶有被機器皮帶卷壓勒緊頸部窒息死亡。勒繩可環頸部一匝、二匝甚至多匝,常在頸前部或頸側部絞緊結紮。結扣形式因各人習慣套用而異,有半結、死結等,也有多匝勒頸而無結扣者。有些先用繩套繞頸結扣後,再插入棒類等物扭轉致死。勒頸的方式還與死亡方式有關。

勒死的機制

勒死可因壓迫呼吸道引起呼吸障礙,壓迫頸部血管引起腦血液循環障礙,或壓迫神經或感受器引起反射性心跳停止死亡,與縊死死亡機制相同。但由於勒繩在頸部的位置及絞壓力量的強度不同,而有不同的影響和結果。勒繩常較縊繩位置低,壓迫甲狀軟骨附近,閉塞氣道較不完全,因而窒息過程較長。勒頸時頸靜脈雖受壓閉塞,但頸動脈常不完全閉塞,椎動脈能通暢,故腦淤血明顯,意識喪失較遲,死亡亦推遲。如果勒繩在喉頭的上方,尤其是猛烈壓迫頸部時,刺激頸動脈竇或迷走神經分支??喉上神經,也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停止而迅速死亡。

勒死的頸部改變

勒溝指勒繩壓迫留下的溝狀凹痕,頸部勒溝多位於甲狀軟骨或甲狀軟骨以下部位。典型的勒溝水平環繞頸部,無中斷或提空。整個勒溝深度較一致,在勒繩打結處,勒溝相交,常有勒繩結扣的壓跡。勒繩較軟者,皮膚擦傷較輕,勒溝較淺而不明顯,呈淺褐色皮革樣化。用寬軟布帶勒壓頸部,死後又很快除去者,勒溝可能完全不顯。用細硬勒繩形成的勒溝較深,呈較窄的深褐色皮革樣化。有時在勒繩交叉絞壓處的勒溝邊緣,可有皮膚小嵴狀隆起和點狀出血。如果勒繩襯墊布片,衣領或髮辮時,則勒溝中斷或淺而不顯。寬軟布帶勒頸時,因布帶皺摺而勒溝呈不整齊條形淡痕。頸部勒溝一般不因屍體輕度腐敗而消失,但當屍體明顯腐敗時,可使勒溝模糊,甚至消失。有時甚至嚴重焚燒的屍體頸部勒溝還可保留。
勒溝的深部組織改變和縊溝相仿。但皮下組織灶性出血較多見。勒溝下肌層常有出血。甲狀腺、喉頭黏膜、咽部黏膜、扁桃體及舌根部可有明顯淤血和灶性出血。甲狀軟骨板和環狀軟骨以及甲狀軟骨上角常發生骨折,伴有出血。如勒溝高位,舌骨大角可有骨折;當勒溝低位時,可有氣管軟骨骨折。有時因暴力過猛,可發生頸椎棘突的骨折。勒頸時是否發生上述骨折以及骨折的程度,同樣也與年齡有關。年青者,尤其是自勒者可不發生骨折。

勒死的窒息徵象和其他改變

勒死者一般窒息徵象較縊死顯著,這是由於其窒息死亡過程多較長,機體對缺氧的反應明顯所致。其顏面多青紫腫脹,皮膚出血點常見。眼結合膜出血點發生率高,數量多,有時相互融合成斑片狀,結膜有時見水腫。外耳道和鼻出血亦較常見,有時口鼻有泡沫性液體。有的死者還能見眼球和舌尖突出。內臟的窒息徵象也明顯。

勒死的法醫學鑑定

根據頸部勒溝的特徵和勒溝下深層組織的損傷及其生活反應,同時伴有特殊的顏面徵象以及明顯的窒息徵象,鑑定勒死並不難,重要的問題是鑑別他勒和自勒。另外,勒死和縊死有時也應注意鑑別。

(一).勒死的性質

1.他勒 在勒死中最為多見,是很常見的一種殺人方式。他殺勒死時,現場常有搏鬥和動亂跡象。因被害人掙扎抵抗,在被害者頭面部及肢體有掙扎抵抗傷,以擦傷和皮下出血較多見。在仰面被勒的屍體背面,常見肩胛部位的表皮剝脫和皮下、肌層出血。有時兇手為使被害人失去抵抗力,或確保其迅速死亡,在勒頸前後可採用扼頸、堵塞口鼻、用兇器打擊頭部或其它要害部位,此時可造成相應的損傷。但無掙扎能力的被害者,例如乳幼兒、酒醉、沉睡或昏迷者,或被兇手從背後突然用繩套套住頸部勒死者,現場可無搏鬥抵抗徵象。勒繩來源可疑或非死者所有,結扣特殊,重複打結,越打越緊,結扣位置在項部者多屬他殺。有的被勒者頸部勒繩被取去,勒溝也不明顯,常被偽裝成自縊或自溺。但經詳細檢查,仍能發現頸深層組織的被勒損傷(勒溝部肌肉出血及骨折常較重),以及掙扎抵抗傷。如有一案犯將其妻子先用繩勒死,再用一繩索將其妻懸吊在床前,偽裝自縊死亡。屍檢時發現死者頸部有兩道索溝,一道不太明顯,呈水平狀環繞頸部;另一道較明顯,在兩耳後上升而消失。開始判斷為自縊死亡。後經調查發現有他殺疑點而開棺重新檢查屍體,見水平狀索溝因皮革樣化色澤加深,反倒比斜行的索溝更明顯。從而判斷為勒死後偽裝自縊而懸屍。在原始現場可發現兇手加害的跡象以及屍體手中可抓有其它物證。如在勒繩下發現雜草,死者衣領、下頜、耳朵等被勒其下,常提示為他勒。
2.自勒 常有自殺案情或有遺書。室內現場多門窗緊閉,無搏鬥動亂跡象,無別人足印。自勒死者多取仰臥位,頸部勒繩結扣較少。如果為重複打結,則第二結扣鬆弛,結扣多位於頸前部,少見於頸側方,更罕見於頸後。自勒死者可能保持兩手拉住勒繩或勒繩繞手緊拉的姿態。有時可見用短棒、鏍絲刀或菸斗柄等插入勒套中,扭緊固定。也有用重物如磚石、枕頭等懸吊勒繩兩端致死。如勒繩下墊襯柔軟物件、紙張時,提示為自勒。自勒死者勒溝外表和深部組織損傷較輕。也有自刎未遂或服毒未死後自勒身死的。還見先自勒再跳水或高墜而死亡的案例發生,此時頸部的勒繩多不緊。自勒者手足或頭面部也可因瀕死期肌肉抽搐發生撞碰,但損傷表淺。
3.災害勒死 少見。偶有頭頸部披有毛巾,圍巾以及長辮等,誤被機器絞纏或皮帶卷拉勒死的事故。新生兒臍帶繞頸窒息也屬災害勒死。

(二).勒死與縊死的鑑別

由於勒死和縊死都會在頸部留下索溝,而兩種死亡給常人的印象則是勒死多為他殺,縊死多為自殺。實際工作中,常會遇到犯罪分子先採用勒死後偽裝縊死的案件。因此,區別勒死和縊死對於判斷案件的性質常起關鍵作用。
雖然縊死和勒死都在頸部有索溝,但縊溝的特點是著力側深,兩側漸淺,最後出現“提空”或交叉;勒溝的特點則是水平、均勻、環繞、閉鎖,沒有“提空”現象。其深部的改變,在縊死則會出現頸動脈內膜的橫行裂傷,勒溝則罕見。屍斑的部位和屍僵情況(如完全性縊死者的足尖下垂),有時也有助於縊死和勒死的鑑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