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山茱萸(取肉)、白茯苓(去皮)、牡丹皮(去木)、熟地黃(灑蒸)、五味子、澤瀉、鹿角(鎊)、山藥(銼,炒)各一兩,沉香(不見火)、官桂(不見火)各半兩。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鹽湯、米飲任下。
功用
補腎助陽,益精納氣。
主治
勞傷腎經,腎水不足,心火自炎,口舌焦乾,多渴而利,精神恍惚,面赤心煩,腰痛腳弱,肢體羸瘦,不能起止。
方義
本方為《金匱要略方論》腎氣丸的加減方。方用熟地滋陰補腎,填精益髓為君。山萸肉、山藥補肝腎,健脾土,益精血;肉桂、鹿角補肝腎,助命門,以溫陽化氣,共為臣。君臣相伍,陰陽互化,陰中求陽。佐以茯苓、澤瀉利水健脾,滲濕泄濁;丹皮清瀉虛熱,以退上炎之心火;五味子滋陰生津,補腎益精以除口焦多渴;沉香溫腎納氣。諸藥相合,溫而不燥,滋而不膩,使腎陽充足,氣化有權則諸虛自愈。
運用
臨床可用於慢性腎炎、慢性支氣管炎、更年期綜合徵、糖尿病等。
加減化裁
弱甚者,加附子一兩,兼進黃芪湯。
使用注意
本方宜從小量開始服用,漸加至三四十丸即可,不必大量,現多以溫開水送服。
附方
名稱:加味腎氣丸
組成:附子、白茯苓,澤瀉、山茱萸、山藥、車前子、牡丹皮、官桂、川牛膝、熟地黃
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送下
主治:腎虛腰重,腳腫,小便不利
出處:《濟生方》卷四
功用:溫腎化氣,利水消腫
名稱:加減腎氣湯
組成:大熟地、丹皮、懷牛膝、懷山藥、帶皮苓、車前子、陳萸肉、澤瀉、地枯髏
用法:水煎服。另用上瑤桂,熟附片各五分,二味研末,飯丸分吞
主治:寒水侮脾,水腫脹滿,以分利不應,且又見喘,脈形濡緩者
出處:《凌臨靈方》
名稱:五味飲
組成:五味子、白茯苓、沉香
用法:上㕮咀。加糯禾根,水煎服
主治:勞傷腎經。腎水不足,心火自用,口舌焦個,多渴面赤,羸瘦
出處:《普濟方》卷一七八引《鄭氏家傳濁渴方》
名稱:固精丸
組成:肉蓯蓉、陽起石、鹿茸、赤石脂、川巴戟、韭子、白茯苓、鹿角霜、龍骨、附子
用法: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酒、鹽湯任下
主治:嗜欲過度,勞傷腎經,精元不固,夢遺白濁
出處:《濟生方》卷四
名稱:七味地黃丸
組成:熟地黃、山茱萸、乾山藥、牡丹皮、白茯苓、澤瀉毛、肉桂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錢,空心淡鹽湯送下
主治:腎水不足,虛火上炎,發熱作渴,口舌生瘡,或牙齦潰爛,咽喉作痛,或形體憔悴,寢汗發熱,五臟齊損,火拒上焦
出處:《攝生秘剖》卷一
功用:滋陰益氣,補腎祛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