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檔案
加措,雅江扎噶寺活佛。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研究生。同時擔任菩提本願會會長;康巴愛心利民協會秘書長。加措活佛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民族文化交流傳播、家鄉教育事業發展和各項社會公益事業,是慈愛基金的發起人。1980年9月9日出生於四川省甘孜州新龍縣,13歲到色達五明佛學院,剃度出家,成為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法王的弟子,開始在上師座前接受教法直至上師圓寂。
慈善事跡
1998年 參加“湖北洪水救災”1999年 建立“菩提本願會”
2003年 建立“深圳寶麗放生會”
參加“SARS救護組織”
2005年 修復:措卡寺
2006年 在沃普寺建立“閉關中心”和“文殊學校”
建立“北京雍和佛教中心”
2008年 建立“措卡希望國小”
參加“5.12抗震救災”
2009年 在藏區建立3所希望國小
參加“北大商務學院ATT的捐助圖書計畫”
2010年 成立釋伽萬佛城工作室,
籌備紅基會慈愛基金
參加青海玉樹“4.14抗震救災”
1999年至今共建立十個佛學中心
1999年至今一直參與藏區的救濟扶貧活動
參與會議
1999年 參加“九華山地藏菩薩的奠基儀式”
2006年 參加“北大宗教對話”
2008年 參加“國際圓桌會議”
“第二屆國際慈善論壇”
“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
“環保國際組織cpr”
2009年 參加“亞洲博鰲論壇”
“中國—東協會”
“中國—西盟會”
2010年 參加“第四屆國際慈善論壇”
活佛自述
觀念若要形成一種可信託的觀念,須人們努力體驗和思考,直至形成自己的覺受觀念。就如世人常說:“老年人的觀念太陳舊,年輕人的觀念太出新,哲人的觀念太深奧。這是一種共通的人類心理思維特徵。”
然而,在我看來,觀念一旦形成,人們開始不快樂了,開始要受到覺受環境的約束了,慢慢的,人們在自己的觀念意識里迷失。
生命是變化無常的,喜怒哀樂是瞬間的情緒,得到每一個快樂的開始和快樂的結束,是在這個念頭的當下,對一切事物的快樂接收,又不轉為情緒和觀念。觀點的形成,是輪迴的開始,概念的結束,是輪迴的終點。
我的童年與大多數的藏族兒童一樣,在神山邊,溪流中,藍天雲間的坡地上,和來來去去的氂牛,羚羊,繞著那間破舊的小木屋,自在快樂的生活著。還記得那時候我常會呆呆的看著高聳入雲的雪山,總覺得那裡是一個神秘的世界,雪山里一定有華麗的宮殿,美麗的公主,有小鹿,有小鳥……那一定是另外一個星球。這樣的念頭一直持續了好久好久直到今天依然無法忘記。
在我幼年時,爸媽離我而去,每當天鷹飛過時,我會虔誠的磕頭祈禱,在我心裡那是慈愛父母的化現,他們來看我了。小時候,總是喜歡一個人靜靜的呆著,唯一愛幹的事就是捏糌粑做曼扎供品。姐姐姨媽找我幹活,都被拒絕了,我說:“我已經老了,不想幹活了,想休息休息……”就這樣,一直休息了好幾年。終於有一天,我瞞著家人,偷偷去了色達佛學院。拜見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就在那一年成為了法王的弟子,找到了我幾年休息時,一直思考的答案---我心靈的歸宿。
在人的一生中,教育這個環節就像一個神秘保險箱的密碼,非常重要,一旦時機合適,密碼被正確啟動,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就無可比擬了。
從生活到學府又回到生活中,教育的處所從牧區到喇榮五明佛學院,亞青禪修中心,北大哲學系,社會活動中,以及平常生活中,甚至到細微的言行中,我都把這些當做生命的必修課題,依止了一位位開啟我心中密碼的精神導師,打開我儲存已久的智慧寶庫。
有宗教即有信仰,因此有了信仰的人群,和被信仰的教主和教父。人們在同一種儀軌中洗滌著自己的靈魂,沿著教主開創的人間智慧,來探索生命的未來和本來。
當然我是一名宗教人士,虔誠的佛教徒。正沿著佛祖曾經釋迦王子的腳印,找回本初。
從我走出寺廟,走出經堂,走出漫山遍野的喇嘛山,行走於世間繁華,放下了所謂教義的外向執著,也放下了對一切緣合事物的分別念。假借的生活概念名詞像飾品一樣布滿全身,卻未曾貼在心上,停留下來。然而這種自在無雜染的快樂歸屬於自性教義的力量。
在古老的藏傳佛教中,有個優美的新巴拉傳奇,關於人與自然和諧美好讚頌。
在菩提心裡經常提到眾生平等。我們的祖師蓮花生大師曾經說過:“自然中的每一座山,每一條河,每一滴水,每一棵樹,都有著神奇的生命存在,同時也給我們人類生命所依。”
因此,很感恩給予生命我的自然,就如同我的呼吸一樣,不可取捨。我真心希望,有一天建立一個這樣的環保學院,讓我生命中的每一位精神導師去傳播這份對大自然最真實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