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森

劉福森

劉福森,男,河北省玉田縣人,1943年8月生。現為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吉林大學哲學基礎理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環境哲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出版專著二部,在《中國社會科學》等國內外雜誌上發表論文近百篇。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總體性質、歷史唯物主義、和生態哲學與發展哲學領域裡的研究在國內占據領先地位。

基本信息

成績

劉福森 劉福森

在多年的科學研究中,出版專著二部,在《中國社會科學》等國內外雜誌上發表論文近百篇。其中在《中國社會科學》(中文版)雜誌發表一篇,《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全文翻譯轉載其研究論文2篇,《新華文摘》全文轉載在1篇,在《哲學研究》上發表論文6篇,《哲學動態》發表論文7篇,在《自然辯證法研究》雜誌上發表4篇;在國外雜誌(日本)發表一篇,在省級雜誌發表論文多篇。參加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一書的撰稿和統稿,參加過八個博士點編的哲學專業教材的編寫工作,參加過《中國大百科全書》的撰稿。曾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個,主持省、部級項目2個,並參與了多個重點項目的研究。

主要研究

在以下幾個領域裡的研究在國內占據領先地位: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總體性質

⑴在關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總體性質的研究上,我在1991年就提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新唯物主義在本質上是歷史唯物主義,2001年有進一步提出“歷史生存論”概念,把歷史唯物主義奠基於生存論的基礎上。從而把我國“實踐唯物主義”的討論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在國內哲學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此問題上同北大著名哲學教授黃楠森進行了二年的論戰,日本的《季報唯物論研究》雜誌也多次介紹過我的觀點)。

歷史唯物主義

⑵在對歷史唯物主義的研究中,在國內也具有領先地位,並成為代表性觀點。從人、人的主體性的視角重新考察了我國傳統觀點對歷史唯物主義的解釋,在對社會發展的理解上實現了從“物”的解釋原則到人的解釋原則的轉變,推進了我國理論界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觀點在眾多的文章中被作為代表性觀點引用,在學術界產生了廣泛影響。為此,《哲學動態》(1993年12期)曾發表本刊記者對其進行的“人物專訪”,對他的研究予以充分肯定;《社會科學戰線》、《理論探討》等雜誌也對我本人及其研究成果作了介紹(內封面)。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編寫的《當代中國哲學史》(上下冊)的第519頁、523-524頁、529頁、555頁都對他的觀點做了介紹。

生態哲學與發展哲學

⑶在生態哲學與發展哲學的研究上,我進行了跨學科的研究。在生態倫理學的研究中,突破了我國學者的自然中心主義的生態倫理觀點,首次(1995年)提出了以人的生存為基礎的“發展倫理學”。這種新的倫理學既不同於傳統的倫理學,也不同於生態倫理學,而是人類可持續生存、發展的倫理學。作為一種創新性的、代表性觀點,引起了理論界的廣泛關註: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翻譯、轉載了他的具有代表性的兩篇論文;《自然辯證法研究》雜誌2001年第8期發表了一組(4篇)關於他的發展倫理學的“筆談”,2002年自然辯證法研究雜誌第5期發表了徐惠如的文章,第7期發表了劉英的文章論述發展倫理學,都是以他的觀點為基礎。日本學者山口 勇曾在日本的雜誌上發表文章介紹他的觀點,並想把我的論文翻譯介紹給日本讀者。國內的《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雜誌、《高校文科學報文摘》、《哲學動態》等雜誌以及《人大複印資料》、光明日報等報刊雜誌都曾多次摘錄和轉載過他的觀點。

多年來講過的課程有: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專題研究;部分馬列原著研究、毛澤東哲學思想研究、生態哲學和發展哲學研究、哲學觀研究等。

觀點

一、技術危機。人化自然是人對自己秩序的破壞。現代技術是以人道的選擇取代自然選擇,自然選擇是生物進化的基本特徵。二、經濟危機。市場經濟是現代西方文明的一種經濟形式,大機器生產必然要求市場經濟。大機器生產有兩個特徵:大量重複生產、產品單一化。市場經濟是機器時代的產物。消費時尚是一種符號價值,名牌不是需要而是一種欲求。三、價值危機。表現在善惡不分、迷途的羔羊。四、西方哲學的危機。哲學不是進化的,科學才是進化的。五、傳統人道主義哲學的危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