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洲偉

劉洲偉

劉洲偉,男,1994年7月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同時進入南方日報社。曾任《南方周末》北京記者站副站長,新聞部副主任,經濟部主任,創辦《新經濟》版塊。現任《21世紀經濟報導》總編。2013年7月8日,微博宣布辭去21世紀傳媒執行總裁及其他相關職務,並在新媒體方向再次創業。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劉洲偉 劉洲偉

姓名:劉洲偉

性別:男

畢業院校:中國人民大學

現供職媒體:《21世紀經濟報導》

職務:主編

人物經歷

1994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雙學士學位,同時進入南方周末,曾任《南方周末》新聞部副主任、北京記者站副站長;1999年任南方周末經濟部主任,創辦《新經濟》版塊;2000年10月與同仁一道創辦《21世紀經濟報導》,任常務副主編;2003年1月出任《21世紀經濟報導》主編。社會任職:中國環境記者協會常務理事作為《21世紀經濟報導》的主編,他前前後後在報界辛勤耕耘了8年;創辦了《21世紀經濟報導》,並獲得巨大成功。他深謀遠慮,高瞻遠矚,時時刻刻都在探索報業新時代下的發展之路。

行業歷程

劉洲偉 劉洲偉

他大學裡學的是氣象學,後來又拿了新聞學的學位。他對新聞有一種熱愛,父親原來是個軍人,後來轉入了公檢法工作。在他眼裡,記者是一個很有權力的職業,在社會上非常有影響力,能夠為老百姓鼓與呼。讀大學時,很流行報告文學,他也非常喜歡看。 很多報告文學是記者寫的,這對他後來選擇新聞有著密切聯繫。

畢業後,他南下廣州來到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新聞周報——《南方周末》。剛開始跑社會新聞,後來發現經濟新聞比社會新聞更有深度,更符合他的性格。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南方周末》只有他一個經濟新聞記者,從跑政策解讀、學者觀點開始,做過許多行業的報導。他寫下了大量在業界有影響、有分量的文章,出版了一本叫《非常原始積累》的專集。從助理編輯到記者、駐北京記者,再到北京記者站副站長、新聞部副主任,他在《南方周末》的職務不斷變化,最後是經濟部主任。隨著社會轉型和階層變化,以及中國入世帶來的巨大影響,市場對財經類媒體的需求越來越大。這種需求在一定的時期會有一種徵兆,即一個購買力極強的消費群體正在形成。從社會形成上分析,中產階層的財富正在迅速積累起來,這股力量需要更為細化的市場。而當時國內除《中國經營報》外,沒有其他很強勢的專業財經媒體。由此,他覺得,財經報紙大有可為。於是,2000年開始籌辦《21世紀經濟報導》。短短兩三年,該報的發行量增至20多萬份,成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專業財經媒體之一。

行業理念

劉洲偉 劉洲偉

他的新聞報導理念是——挖新聞就要挖到底。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21世紀經濟報導》時常以連續性、追蹤式的報導在業界引起關注。

他崇尚新聞至上,允許記者在采編上花很大的成本。他認為一個優秀的財經記者首先要頭腦清晰,專業性和邏輯能力比較強;其次在採訪前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工具,做到有備而來,準備充分;第三要勤奮;最後,性格上要善於與人溝通。他認為,財經紙媒必須採取現在能想到的模式去增強自己的競爭力,才能獲得一個大的發展。 如果只是固守紙媒模式,就非常的危險,而且看不到未來。他重視報紙的文化風格,要求員工們追求卓越、信仰新聞,以積極進取的姿態去觀察、推動社會進步,從而塑造報紙的高品質精神氣質。

他提倡《21世紀經濟報導》的“矩陣式管理”。這種矩陣式結構的好處是在新聞採集上更加迅速,對區域新聞源了解更加深入,同時又保持了中心的控制力度。他不斷強調著經濟內容的新聞化,在這種指導思想下《21世紀經濟報導》逐步形成了鮮明的辦刊思路。即:有效信息結合商業邏輯的模式。高瞻遠矚的劉洲偉說,對於《21世紀經濟報導》來說,今後發展的關鍵不是與同行之間的競爭,而是如何應對網路媒體和各種新興媒體形式對傳統媒體的挑戰。

行業貢獻

劉洲偉 劉洲偉

《南方周末》在1999年的全盛期發行量高達130萬份。《21世紀經濟報導》誕生之日起,就嚴格遵從國際化商業報紙的遊戲規則,實行采編和經營完全分離的管理模式。《21世紀經濟報導》定位為資訊國際化運作的參與者,並與國際接軌。

《21世紀經濟報導》2004年發行量超過40萬份,全年的廣告收入是2.17億元。這個數字在中國財經紙媒中最高。

《21世紀經濟報導》正在投入巨資籌建未來中國最有影響的大財經網站,走多種媒體形式共同發展之路。

未來《21世紀經濟報導》將成為一個立體的媒體,即記者採訪的新聞在第一時間以手機簡訊的形式到達客群,隨後在網站上發布事件的實時進展情況,然後是報紙上的全面報導,最後是在雜誌上的深度報導和分析。

人物觀點

精英的眼光看社會

劉洲偉在設計《21世紀經濟報導》第一年新聞報導框架與基本風格的時候,也許潛意識裡是將原先“新經濟”時期的做法推向極致,報導的標題和文章都體現出一股衝勁和一種銳氣,結果使報紙擁有了非常銳利的個性。

劉洲偉 劉洲偉

這種銳利的風格多少也跟他的個性有關。甚至有同事說,劉洲偉的個性對報紙的個性影響深刻。操作2003年年終特刊時,同事們提出其他選題都被否定,劉洲偉堅持要做自己敲定的《中國世紀》。當其他多數媒體都在考慮盤點的時候,他卻“更感興趣的是對未來圖景的描繪和感知。預測未來是非常危險的東西,就像算命先生,但是我們希望對未來的圖景提供一種參考。”

“所謂‘中國世紀’是一種提問,歷史學家湯恩比預言,19世紀是英國人的世紀,20世紀是美國人的世紀,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同時另一位美國政治學家提出,世界上不存在普適性的文明,越古老的地方可能越會誕生出與美國不同的文明,比如伊斯蘭,比如中國。中國領導人前不久訪美提出一些東西,叫和平崛起,可能是和平的姿態,不同於美國的姿態,雜糅了中國的傳統和現代,我們非常感興趣。”

作為這份專版的主題策劃人,劉洲偉把視角放在了歷史長河中,把國外國內的各種思潮凝聚在一起,聚焦“中國和平崛起”,使得整張報紙富有理想氣質和使命感。

“成熟不失銳利,進取但不急躁,精英但不傲慢”。劉洲偉重視報紙的文化風格。他要求員工們追求卓越、信仰新聞,以積極進取的姿態去觀察、推動社會進步,從而塑造報紙的高品質精神氣質:“既要做一份成熟的財經報紙,又不能被環境磨滅掉身上的銳氣;既要積極進取,又要在浮躁的環境中沉下心來。做《21世紀經濟報導》是以精英的眼光來看待這個社會,但又不能使自己浮在水面上。”

他曾在不同場合提到《21世紀經濟報導》的“矩陣式管理”。“‘矩陣式管理’是不得已而為之。中國新聞源那么多,北京、上海和深圳都要重兵布防。報紙先從板塊來管理,我們的綜合類板塊在北京、上海、成都、重慶、香港都會有一個小組,根據區域的特點,小組人數或多或少。板塊的負責人在業務上直接管理各個新聞中心小組,同時每個新聞中心在區域上又都有一個小的管理團隊實施管理。比如北京新聞中心有一位編委和兩個新聞中心主任組成一個團隊進行管理。”

這種矩陣式結構的好處是在新聞採集上更加迅速,對區域新聞源了解更加深入,同時又保持了中心的控制力度。劉洲偉坦言,這種管理模式不算完美,操作中也有問題。從一周一期改成一周兩期後,原先的系統顯得無法應付。“記者離總部比較遠,歸屬感不強,遇到事情溝通起來比較困難。所以,我們目前在研究組織架構是否要調整,因為外部市場、各種條件是在不斷發生變化的。”

《21世紀經濟報導》改為周二刊後,對采編的要求大大提高。劉洲偉說:“主要從對新聞敏感性的反應,到開發,到新聞中心的採訪力量以及編輯中心力量的協調,我們覺得這裡面最大的困難就在於協調上,出現所謂的‘信息不對稱’。也就是說,在總部的編輯很難預先知道其他商業社會區域發生了什麼事。這樣對新聞價值的判斷和敏感性就會受到制約,可能會產生新聞中心記者的判斷和編輯中心編輯的判斷產生差異。”

中國創造獎致辭

眾所周知,中國憑藉巨大的製造業規模,使中華民族重新變得自信,在100多年的飢餓之後,這個國家終於進入了偉大復興的通道。中國製造在立下汗馬功勞的同時,也因為絕大部分行業處於全球價值鏈的低端,附加值較小,對環境的破壞日益嚴重而受到國人的購併。與此同時,在享受廉價中國貨的同時,發明了自由貿易理論的西方人開始燒中國鞋、提高他們的關稅,慣於人民幣匯率。中國製造在某種程度上遭遇了內外跤困,有識之士開出了藥方,他就是自主創新,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這一意見迅速上升為國家意志,並伴隨著神五、神六飛船的上天變成了人民的共識。在統一了思想以後,方法論就變得更為重要,如何進行路徑的把握,是聯盟、收購,還是自主研發,這些問題都值得探討。於是,有了今天的中國創造年度論壇,同時21世紀報系聯合多家權威機構發起設立了中國創造獎,在確定了縝密的評估體系之後,我們聘請了專家學者組成陣容強大的評審委員會,並通過嚴格的程式和精確的考量,產生了今晚即將揭曉的獎項。在這裡我向獲獎者表示致敬。

作為四大發明擁有者的後人,我們並不缺乏發明創造的生物學基因,更加重要的是國家保證創造的動力,21世紀報系願意努力推動中國製造實現所需要的制度變遷。謝謝大家!

著作

《你拿什麼吸引我-創業者必知的風投規劃》

作者:劉洲偉

出版社:北京大學

出版日期:11/1/2007

《下一個首富是誰(追問網際網路潛規則)》

作者:劉洲偉

出版社:南方日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9-1

《下一個首富是誰:追問網際網路潛規則》

作者:劉洲偉

出版社:南方日報

出版日期:2006-9

《高談--頂尖企業家思想盛宴》

作者:丘克軍、沈顥、劉洲偉

出版社:南方日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