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市學科帶頭人,濟南市優秀班主任,榮立三等功一次,
山東省優秀語文教師。他一心撲在工作上,為人師表,率先垂範,身教重於言教。作為班主任,他抓得緊、靠得上,帶班有方,所教班級成績優異,班風正,學生團結友愛,尊敬師長,言談舉止中都能夠體現出良好的素養。作為老教師,他真誠地關心和幫助青年教師,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傳授給他們,不辭辛苦地堅持用聽課、評課的方法幫助青年教師提高。媒體報導
語文:課本為綱考綱為線
明年山東高考 改革即將開始,近日,語文高級教師、濟南市語文學科帶頭人、濟南一中語文教研員劉曉朝老師,就高三學生語文自主複習之問題談了自己之看法。
劉老師說, 高考 改革是在平穩過渡之基礎上,逐步向新課改靠攏,所以,他估計明年 高考 會出現少量新題型,但總體變化不會太大。考生在複習時,不要一味求新、求變,而應該繼續堅持以課本為綱,以考綱知識為線索之複習策略。學生可以把自主複習之重點放在基礎知識上。
“以課本為本,精選練習”,應對考試中之字詞辨析題。
根據歷年 高考 之經驗,一般只考別字,不考錯字。所以,考生在複習時可以對高中課本進行篩選,對形義相近、易混淆之字詞進行辨析理解。重點是現代漢語國語中之字詞(以形容詞、動詞為主),而方言詞和現代不用之古語詞可以排除。不過,對古漢語中之成語要加以注意。
劉老師建議考生自己建立改錯本,記錄練習中之錯誤,真正做到一練一得,實現“零失誤複習”。
在詞語方面, 高考 有一個重要題型——同義詞辨析。在複習這類知識時,切忌單純背記詞語之感情色彩、語體色彩等術語。最好之方法是把詞語放在語境中,聯繫上下文語境進行辨析,關於此,劉老師提出一個好辦法,即“對相同語素忽略不計,擴大不同語素”,用不同語素分別重新組詞,造句,放大語境加以理解。如“化妝”和“化裝”兩個詞,通過對“妝”和“裝”之重新組詞,會發現兩個詞都有打扮之意思,而前者是指打扮漂亮,後者是指扮假。
閱讀:落眼於基礎
強調對基礎知識之複習。
關於現代文閱讀,劉老師建議學生可以先立足課本,過一遍課文,重視議論文中體現作者觀點之句子,記敘文中描寫生動優美之句子以及課後練習題。
在談到詩歌複習時,他指出詩歌複習要高屋建瓴,舉例來說,複習李白、杜甫之詩歌作品,學生可以先簡單了解他們之哲學 思想 ,家庭背景,及各自之詩歌傳統和特點等這些基礎知識,在此基礎上,進行詩歌鑑賞,就能保證分析之方向正確。
文言文閱讀,最重要之是從語料入手進行分析理解,比如,在高考中,常出現比較閱讀之形式,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從語料入手,比較一個人之幾件事,找出相同點,進而總結人物性格特點,或者比較幾個人之一件事,找出他們之不同態度,進而總結出人物之性格特點。
寫作:練習規範文體
現在高考寫作之文體不限,劉老師對此特彆強調:考生一定要注意,文體不限,指之是可以隨意選擇文體,而不是自造文體。他舉例說,有之同學在寫作時隨心所欲,將散文、議論文、說明文等等不同之文體雜糅在一起寫,最後之文章成了“四不像”,這是不符合高考要求之。所以,考生在自己複習時一定要注意,搞清每種文體之特點,練習一下規範之文體,免得出現上述錯誤。
此外,在寫作問題上,劉老師還建議考生不要過分張揚,以求穩為宜。
最後,劉老師再一次強調,學生之自主複習還是以課本、練習和老師之講述為主。要多向老師請教,不要自以為是。文章
烈士暮年 壯心不已
——記張家璇老師
劉曉朝
初識張家璇老師,是在70年代末,當時張老師任山東省濟南第一中學語文教研組長,那時他已年近花甲,而我只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年青人。十餘年來,在張老師的教誨、指導下,我們濟南一中語文教研組在教學工作與教育科研中,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不少青年教師在省、市各類教研活動中,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受到各級領導的好評。
一
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校語文教學工作尚處於低谷,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不夠合理,全組二十餘人中,中老年教師較多,雖然他們教學經驗豐富,業務素質較高,但由於剛剛從動亂中走過來,多數同志仍心有餘悸,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就使得整個語文教學工作顯得沉悶、被動。
面對這種狀況,張老師內心極感憂慮。他多次在教研組的工作會議上大聲疾呼:要大膽抓教學質量,要研究新形勢下語文教師的特殊規律。
1979年底,他上書校領導,陳述要改變語文教學的落後面貌,首先應抓好青年教師的培養的真知灼見。在校領導的支持下,我校語文組先後由師範院校及外單位調入多名青年教師,初步改變了教師隊伍年齡結構不合理的狀況,為今後的教改工作奠定了基礎。
1993年秋,在他的指導下,我校承擔了山東省教研室下達的“語文教學課堂結構改革”的試驗任務。張老師安排青年教師組成改革試驗小組,並親自擔任了試驗的業務顧問。
任務接下來了,班子也組建起來了,校領導對該項試驗也極為支持。然而當時不僅是局外人,就連我們這些試驗的參與者也都心中無底,信心不足。故而教改的動作不大。
看到這種情況,張老師多次找我們談心,讓我們放下包袱。他利用外出開會之機,廣泛收集信息,組織我們學習各地教改的先進經驗,並請語文教學方面的前輩如戴思明、孔慶珊、辛建瓴等為我們上觀摩課,張老師也多次親自登台授課,探索改革的路子,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我校的教改試驗工作逐步走上了軌道。
80年代中期,山東省乃至全國的語文教改工作都搞得蓬蓬勃勃。在這種形勢下,張老師要求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把教改的步子邁得再大些。記得他不止一次地對我們說:你不要有顧慮,不要怕出問題,要站得更高點,看得更遠些,即使出了問題,也有我頂著,你們大膽試驗,希望能搞出一點名堂來。
就這樣,在他的指導下,我們確定了以單元為單位進行教學的結構形式。給每一個單元確定單一的教學目的,課堂結構由“讀、導、放、收、練”五個緊密相連又相對獨立的步驟組成。在試驗過程中,張老師提出:要注意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要創造出自己的、適應現代要求的科學教法;在破除舊的教學模式的同時,要提倡“百花齊放”,每位老師都應根據自己的特長,發揮主觀能動性,試驗不同的教法。
根據這一思路,在三年的教改試驗中,先後出現了“備課型”“啟示閱讀型”“閱讀寫作型”等不同的課型,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試驗年級的學生80%以上以優異成績考入了重點高中,其餘學生也分別考入了中專或普通高中。我們這個試驗小組被山東省教委授予“教改先進單位”的稱號,我們的教改總結論文《努力探索適應現代教學要求的課堂結構》被稱為省教改論文一等獎,並在雜誌上全文發表。
有了這樣的成績,年屆花甲的張老師應該可以欣慰了。
但是,當我們還沉浸在此勝利的喜悅中時,張老師又提出了提高青年教師本身的業務水平,鞏固、深化教學改革的新問題。
他指出:青年教師業務水平不高,基本功不夠紮實,這必然會制約改革的步子。他要求我們放下成績的包袱,儘快制定出教育理論與教學業務的學習計畫,並親自為我們找來了《教學論》《教育心理學》等著作,輔導我們學習,幫助我們從巨觀上把握教學規律與語文教學的本質。
通過學習,我校青年教師的業務水平均有了長足的提高,在1984—1987年山東省暨濟南市的各次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觀摩活動中,我校選派的黃明、耿文波、劉曉朝等連續三年都獲得一等獎的好成績。
二
1987年底,64年的張老師剛剛參加完在廣州召開的“全國中語會第五屆年會”,還未來得及洗去旅途的塵沙,就又在心中醞釀著一個新的構想,成立一個全省的青年教師自己的教學研究組織。
1988年中,在山東省教委教研室楊殿奎、吳心田先生的全力支持協助下,他帶領濟南一中的幾位青年教師,向全省青年語文教師發出了建立一個自己的學術團體的倡議。很快就得到了省內中青年語文教師的全力回響與支持。6月11日,一個旨在加強省內青年教師之間的聯繫,開展有組織的教研活動,以深化語文教學改革,促進全省語文教學工作向著全國先進水平邁進的民眾性學術團體,山東省中語會的團體會員——山東省青年教師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在濟南市正式成立了,張老師當之無愧地被“山東省青語會首屆理事會”聘為學術顧問。
“山東省青語會”自成立以來,多次舉行了優秀論文徵集評選;組織數萬名學生參加由上海電視台、上海市中語會等單位聯合舉辦的“十四城市國中聽說讀寫語文邀請賽”;多次舉辦了青年教師的教學觀摩活動。這一次次的活動,一次次的成績,無不凝聚著張老師的心血和汗水。
而今,“山東省青語會”也日漸成熟起來了。她為語文教學改革這一長期的、艱苦的系統工程,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為山東省的語文教學改革繼續深入發展,造就了一支生力軍。
三
張老師認為,作為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除了應有的業務知識以外,還要有一個廣博的胸懷,要有海納百川的度量,不要只看到本校、本市、本省這一塊小天地,應該站起來看一看外面的世界,要學習兄弟省市的先進的教學經驗。
1983年中到1984年末,張老師曾多次談到搞一個跨省的語文教改協作組織,以便讓更多的有志於語文教育改革的同志能擁有一塊施展才能的用武之地,使語文教改能不斷地深入下去的想法,但是,真要搞起來,對於一個普通的中學語文教師來說,困難還是相當多的。
記得那個時期,張老師曾幾次南下北上,為自己的這一構想奔走疾呼,當是他已是六十多歲的人了,本可以退出一線含飴弄孫,享幾年清福了,但他卻不甘寂寞,為了語文教育事業嘔心瀝血,貢獻著自己的全部精力。
也許是他的執著感動了上蒼,1985年初春,“蘇魯豫皖中學語文教學研討會”終於在江蘇省徐州市召開了首屆年會,他被一致推選為學會理事長。
從那時至今,“蘇魯豫皖中學語文教學研討會”走過了十年的坎坷旅程,逐步發展成為一個在國內語文教育界有一定影響的學術團體。1993年“蘇魯豫皖中語會黃山年會”上,全國中語會會長劉國正先生,全國中語會秘書長張定遠先生都不止一次地說過:“蘇魯豫皖中學語文教學研討會”是國內語文教育界辦得最好的學術團體之一。他們二位及陳金明、蘇立康二位副秘書長都多次表示了對蘇魯豫皖中學語文教學研討會工作的肯定與支持。
四
我與張老師輩屬兩代人,他是我敬重的師長,他的治學的嚴謹,他的思想的博大精深,他的追求的執著,都曾經而且必然會繼續影響著我。
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張老師近年來走過的道路吧:
1983—1988年,領導完成了省語文教學課堂結構改革的任務;
1984—1985年,籌備組建了“蘇魯豫皖中學語文教學研討會”;
1987—1988年,領導建立了“山東省青年教師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
1987年,被評為“全國首批優秀語文教師”;
1991年,他68歲,退休在家,仍然筆耕不輟,近年來連續發表了《關於悟性的思考》《中學文言文教學的現狀與前途》等有較高理論水平的學術論文,主編了《蘇魯豫皖語文教學論文集》一至六集,《高(初)中語文同步訓練》等著作;
80年代末以來,每年參加聽課、評課百餘節次,並選拔培養了如青州八中馬湘華、濟南二十七中肖琳等一批教壇新秀。
一位七旬老人,為了青年人的成長,為了祖國的語文教育事業,兢兢業業地工作至今,難道我們不應該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嗎?
在語文教學上,張老師本不是科班出身,改行當了語文教師,又取得了如此令人矚目的成績,這恐怕與他的敬業精神是分不開了。
張老師一生淡泊名利,他總是平淡地說:我只是一個普通的語文教師。“普通的”,是的,作為一名中學教師,他實在是不能再普通了。然而他所取得的成就,卻又實在是絕不普通的,他是我們這些普普通通的中學教師的優秀代表,是中國知識分子默默奉獻的典範。
1.我們班一共32名男生,包含我!
2.好極了~3.我愛你就像1+1~
4.同窗們啊~(“們”字重讀)
5.嗨,嗨,嗨,嗨,嗨……
6.諸位......
7.吃飽了,人不餓......
8.這首詩好,好在哪呢?好就好在它只可領悟不可言傳...
9.他(我們班一個同窗)寫花體?他人就很花,固然要寫花體了......
10.我姑妄言之,大家姑妄聽之~
11.“物理課代表,明天利用兩節語文課時間帶著大家做一枚小型核子彈,同學們能做到嗎?”“能!”“我看希望是渺茫的,同學們記下來,這是渺茫的第二層含義....”
12.XX同學,給我接杯水去,(該同學走到門口)回來吧!同學們,這就叫做半途而廢。
13.二十啷噹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