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潤[著名水利專家]

劉德潤[著名水利專家]

劉德潤(1907~1994年),字敬修,河南省安陽縣清峪村(今屬磊口鄉)人。國家水利部水管司原副司長,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著名水利專家。

基本信息

生平事跡

童年讀私塾,1922~1926年在安陽省立第十一中學攻讀。1926~1932年就讀於天津北洋大學土木系。1934年夏考取公費留學資格,進入美國依阿華大學攻讀水利專業,獲得碩士、博士2個學位。美國科學榮譽學會吸收他為會員,並贈送金鑰匙一把。他的導師想讓他留校到水工研究所當研究員。他說:“我是中國公費派來的,中國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我要回中國去。”謝絕了導師對他的挽留。回國前,用半年時間考察了美、英、法、德、荷蘭、比利時、瑞士等國的水利。

1937年,當他懷著滿腔愛國熱情回到祖國時,抗日戰爭已經爆發,他到西北聯合大學土木系任教授。1938年,到西北工學院水利系任教授兼系主任。其間,編寫和出版了《普通水力學》,這是國內一本較早的水利專著。為了幫助學生學好課程,他想方設法,因陋就簡修建了一座水力實驗室。1942年,他任國立黃河水利專科學校校長。他帶領師生到後方辦學,並聘請了一些水平高的老師。他認真備課,熟書生教,不斷充實新內容,取得了好成果,培養了一批青年學生。1946年6月,他到南京水利部籌組黃河治本研究團,先後任團員、代理團長,和一批治黃專家赴黃河中上游實地考察,撰寫出一些重要的考察報告。南京解放前夕,一些人要他到台灣或國外去,他堅決不走,毅然留了下來。他的行動,也影響了大部分同事。1949年4月南京一解放,他便把保留下來的儀器設備和資料完好地交給了軍管會。

新中國成立後,劉德潤在中央水利部工作,其間曾在黃委會幫助工作,併兼任平原省人民政府委員。自1954年起,先後任水利部工程管理局副局長等職。為保證工程安全運行和充分發揮效益,開展了水庫、壩閘安全監察,制定了各種水利工程的管理辦法及技術要求。每到汛期,都要進行汛前檢查,汛期指導防汛,汛後維修加固工程。

1958年7月,黃河發生特大洪水,在分洪與不分洪的問題上山東、河南有爭議。水利部領導及周恩來總理採納他的意見,沒有分洪。兩省人民經過7晝夜奮戰,終於戰勝那次特大洪水。

1962年汛前,他在河北省檢查海河水系的度汛工程,發現隆堯縣的一座水庫工程質量差,庫區周圍浸水,耕地和附近村莊都受到影響。縣政府和民眾反映該水庫有害無益。經檢查情況屬實,建議省里扒掉。在檢查中還發現保定地區的龍門水庫、邢台地區的臨城水庫標準低,質量差,建議修築副壩補救。

對於治理黃河的問題,他提出“泥沙不治,黃河不治”。他認為黃河的根本問題是泥沙問題。泥沙主要來自中游的黃土高原,治理泥沙必須制止中游水土流失,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在水土流失區實行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

劉德潤長期從事水利工作,在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提出許多好的建議和意見。例如,對官廳水庫大壩修築中採取砂壤土代替料,既節省勞力、資金,又為汛前大壩合攏提供了條件。對四川都江堰,他通過算水賬、算土賬,提出建議,擴大了灌溉面積。

退而不休

1982年,劉德潤退居二線後,退而不休,發揮餘熱,先後主編《中國農業百科全書·水利卷》、《中國大百科全書·水利卷》、《中國水利百科全書》。1986年,他籌備編寫《中國大百科全書·水利卷》時79歲,許多同志勸他該休息了,他說:“我身體還行,只要工作需要,我就努力繼續工作。”

1994年12月,劉德潤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