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詳解
劉德海,祖籍河北滄州,1937年8月13號出生在中國第一大城市──上海。劉德海酷愛民族音樂,從小就開始學習琵琶、二胡、笛子、三弦等民族樂器,打下了堅實的功底,並表現了突出的音樂才能。1954年劉德海拜琵琶演奏家林石城為師,得到了林先生的真傳。1957年考入了中央音樂學院,他在浦東派演奏技藝的基礎上廣采博納,以後又向崇明派的曹安和先生、上海汪派的孫德裕先生和平湖派代表人物楊大鈞先生等學習請教,采各家之長,兼收並蓄,大大發展了琵琶演奏的基本功,並具備了深厚的傳統音樂修養。1960年首次演奏呂紹恩創作的《狼牙山五壯士》,在內容和技術技巧上,對傳統樂曲有了較大突破,大大提高和豐富了琵琶的演奏技巧,對現代琵琶演奏藝術,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職業生涯
1970年任中央樂團琵琶獨奏演員。1973年和吳祖強、王燕樵合作創作了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首開琵琶大型協奏曲之先河。之後與美國波士頓交響樂團、西柏林交響樂團合作演出,使琵琶藝術走向國際音樂舞台。1983年起任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副院長,為當代琵琶演奏的代表人物。劉德海的演奏技術嫻熟、自如,表演深刻、細膩又灑脫,富於激情。近年來不斷探索琵琶指法的創新,積極開拓琵琶樂曲創作的新路子,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曾改編《瀏陽河》、《倒垂簾》、《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等曲目,參與創作《狼牙山五壯士》、《草原小姐妹》,創作了《天鵝》、《老童》等技巧出新的樂曲,發表有論文多篇。
1962年自中央音樂學院畢業後留校擔任民樂教師。1964年調到中國音樂學院任教。1970年任中央樂團的琵琶演奏員。1983年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器樂系主任,副院長。
就在劉德海任演奏員期間,當他第一次接觸古曲《十面埋伏》演奏時,非常喜愛。但他感覺到此曲仍不能完全生動熱烈地表達劉邦項羽的垓下之戰。於是,他考慮再三,決定把這首古曲《十面埋伏》進行了改編。他根據琵琶演奏的特點,加以變奏展開,在演奏時還使用了煞弦、絞弦等特殊技法,使這首琵琶曲把那次大戰表現得淋漓盡致。這在當時對劉德海來說是一次大膽的創舉,因為它本來就是一首名曲,如果改不好的話,將身敗名裂,一輩子都抬不起頭來。但劉德海充滿自信,為了充分發揚琵琶演奏的特點,他依然決定對此曲進行豐富的修改,使此曲飽滿,令人聽起來有身臨其戰之感。1975年,劉德海首次演出了經他改編後的《十面埋伏》時,大獲成功。從此人們不知不覺的就把《十面埋伏》和劉德海的名字連在了一起。他把這首自編自彈的樂曲帶到了世界各地演奏,讓世界人民都了解了琵琶,也讓世界了解了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同時也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由於具有較高學術造詣,在高等職業教育工作中貢獻突出,2007年8月22日,劉德海榮獲國家教育部授予的第三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