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信

劉德信

劉德信,1963年10月出生金村鄉南堡村,1984年6月畢業於寧縣師範,1995年6月進修畢業於甘肅省教育學院。1984年8月參加教育工作,曾任金村國小主任、校長,金村學區幹事等職,現任寧縣九峴學區主任。

基本信息

教育理念

教學研討教學研討
2002年8月擔任九峴學區主任以後,針對全鄉教育封閉落後的現狀,他從加強制度建設,規範教學行為入手,以喚醒教師的自信心為突破口。提出了“讓每個教師都閃光”的思路,堅持開展教師在職培訓、外出參觀學習、才藝展示、業餘競賽等活動,使原來被人們認為是“一無是處”的山區教師煥發了青春,作出了出色的成績。
面對山區留守兒童多、單親家庭多、孤兒多的現狀,他提出了“不讓一個孩子在精神上掉隊”的理念。全力動員全鄉教師,通過物質上幫助,心理上引導,生活上關心等措施使全鄉600多名學生得到重點資助。他曾帶領教師為孤兒收割小麥、為患病兒童捐款、為貧困學生捐衣物、開展上門為學生服務等活動,他一人5年對口幫扶貧困學生20多人。
在對後進學生和有各種缺陷的學生教育中,他提出了“微笑著實施教育”、“用愛心培育愛心”的理念,尊重每一位孩子的人格。他說:“每一顆小草都有生存的理由,每一朵小花都有開放的權利。”通過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幫助,使許多孩子由過去的自卑、膽小、孤僻,變得堅強自信、活潑樂觀,好學上進,使學校真正成為兒童的樂園。
他說:“我們的教育缺少的不是知識,而是精神。”比如民族精神、奉獻精神等。“老區精神代代傳”是他在對學生進行傳統教育時提出的理念,並在教學中始終貫穿勤儉節約習慣,奉獻愛心意識,老區精神的教育培養,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成績

革命傳統教育 老紅軍講故事革命傳統教育 老紅軍講故事
他提出了農村國小校本課程開發實施的3種模式:活動課程、專題課程和潛在課程。他提出“抹殺兒童個性的教育是殘酷的,也是失敗的。”倡導通過開設各種興趣特長課程,滿足不同個性學生的成長需求。通過校園文化建設,發揮潛在課程的育人功能,都取得了較大的成績。
最為突出的是,為了彌補國家課程的不足,體現思想教育的時效性、針對性,他著手挖掘研究地方課程資源,開發實施“專題課程”,體現辦學特色。5年時間,完成了5本專題校本教材的編寫工作。分別是:反映九峴鄉人文歷史的鄉史鄉情教材《可愛的家鄉》;學生養成教學教材《鄉間童謠》;師生思想教育教材《愛的奉獻》;老區革命傳統教育教材《紅色子午嶺》;學生文明禮儀教材《文明禮儀》。按照“編寫一本,審查一本,使用一本”的做法,5本校本專題教材相繼在全鄉國小各年級使用,先後通過了省市教研課題鑑定,榮獲“慶陽市基礎教育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並與08年10月16日在全省優秀地方教材展示交流大會上做了交流發言,還於12月27日在北京參加了全國地方教材研討培訓活動,受到了與會專家一致好評。教材使用後深受師生和社會各界的歡迎,對學生綜合素質教育起到了不可低估的積極作用。

榮譽

為四川祈禱祝福為四川祈禱祝福
他任九峴學區主任後,面對校舍破爛、紀律渙散、教學質量差的局面,提出了“提高教育質量,改善辦學條件和校風建設”三大工作任務,並在實際工作中加大力度,狠抓落實,確立了“一年見效,兩年翻身,三年領先”的目標,充分利用每位教師的長處,調動每位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堅持“公開、公正、及時”的考核評價體系,按照“制度管理督促後進,人文管理培養感情,文化管理塑造靈魂”的思路,注重過程管理,加大獎懲力度,教育教師樹立“質量意識,競爭意識和敬業意識”。通過努力,使九峴鄉國小教育質量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績:05年在六年級升學質量檢測中名列全縣第一名,在之後的四年中連續取得了全縣前五名、東區第一名的好成績。並在縣上兩次綜合督導中榮獲一等獎,全縣目標管理責任書考核二等獎二次、一等獎一次。本人05年被評為全縣先進教育工作者,07年榮獲“寧縣首屆教育燭光獎”。

成果

在工作之餘,他堅持學習教育理論,書寫教育論文和文學作品,先後在各類刊物上發表教育論文10多篇,詩歌30多首。用科學的教育理論指導自己的教育實踐,理論素養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