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小華

俞小華

俞小華,女,漢族,甘肅武威人,1959年11月出生。1979年畢業於武威師範學校,2002年取得自學考試國小教育專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職稱。先後榮獲全國優秀教師、武威市“優秀教師”“獎園丁”等光榮稱號。被授予武威市骨幹教師、涼州區骨幹教師、語文學科帶頭人和涼州區“十佳”班主任等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情系師魂 無悔選擇

俞小華俞小華
俞小華自1979年從武威師範畢業後就開始了她農村國小的教育生涯。在三尺講台上一站就是三十年。她曾經為如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困惑、迷惘、思考、探索過。但她被教育前輩和同仁為農村教育事業那種艱苦創業、恪盡職守、任勞任怨、默默奉獻的精神而深深感動;為農村因基礎教育不足造成的城鄉經濟和文化差異深感憂慮;為她的學生學業有成成為社會有用之材時深感自豪;為農村教育事業欣欣向榮的景象深感驕傲。人民教師、為人師表已在三十年的教育生涯中深深地注入她的靈魂。她熱愛她的事業,她關愛她的學生。一塊無言的黑板,一張普通的講台,一生平凡的事業,是她無悔的選擇。

崇高事業 不懈追求

俞小華認真輔導
三十年的教學生涯中,她一直擔任班主任並承擔國小不同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是職業賦於她的使命和職責。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她十分重視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並總結了一定的經驗。在近年來的新課程改革活動中,她積極參與、大膽償試“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課堂教學方式由過去注重被動式傳授逐漸轉變為有利於發揮學生主體性、能動性和獨立性學習方式轉變。在這個過程中,課程資源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義,一方面要超越現有的教育內容,讓師生的共同的生活和經歷溶融進教學過程,激活教學內容,另一方面要改變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與教師共同構建教學平台,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此,她在準備教案中,既備教材又備學生,使這種具有特色的教學方式初見成效,得到教育主管部門的首肯和同仁們的贊成,更重要的是受到學生們的喜愛。同時,在農村任教三十年的經驗使她深深感受到城鄉教育客觀存在的差異給農村教育帶來的先天不足。特別是農村學生口語能力普遍較差的現狀嚴重製約了農村學生的成長成材。針對這種現狀她撰寫了《如何提高農村孩子口語交際能力》的論文,被刊登在《西北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四期,受到教育專家和前輩的重視和好評。
 

崇尚師德 愛生如子

俞小華課堂教學
她當了三十年班主任的一個重要體會就是熱愛學生是教育學生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國小學生心靈純樸、脆弱、可塑性強,也最容易受到傷害,因此用真情和愛心與學生在情感上溝通,是喚起學生熱愛學校、熱愛老師、熱愛學習奮發向上的激情最重要的環節,特別是對後進生、留級生更不能歧視,要通過春風化細雨般的教育,恢復他們的自尊,才能使他們得到根本轉化。而小學生的品德教育往往與教師的人格魅力密切相關。她十分重視品格修養,注重以自己的人格來影響學生,用愛心教育學生。三十年來她自己也難以算清到底為困難學生交了多少學雜費,為生病的學生交了多少醫藥費。但學生們沒有忘記,有不少學生飽含真情地稱她為“好媽媽”。在教育學生的問題上,她還體會到尊重家長,爭取家長的配合是最有效的辦法。學生進步了及時得到家長的鼓勵,更容易鞏固成績防止反彈。學生出一點問題,她從不請家長,更不去責怪家長,而是利用下班時間主動去找家長了解況、溝通情況、商量對策,“一反鑰匙開一把鎖”,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更為有效。注重師德修養的另一重要環節就是重視教師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發揮群體效應,特別是與自己搭班教師的密切配合,協調一致,才能真正把班帶好,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昔日風華正茂的俞小華帶著她人生最美好的憧憬,迎著朝陽步入教育生涯,她伴隨著三十個春夏秋冬渡過了三十個酷暑嚴寒,傾注一生心血,育成一片桃李。而今雖然她年過半百、雪染雙鬢,但她對教育事業壯心不已、銳氣不減。她要把最燦爛的微笑、最豐碩的成果獻給彤紅的夕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