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劉大紳(1747-1828),字寄庵,祖籍江西臨川,其曾祖由臨川落籍在雲南華寧,故其生於雲南省華寧縣。劉大紳是一位學識淵博的學者,他是那個時代的名宦,更是一代名師。滇中一些學者、文化名流,很多人都出自他的門下。出身
劉大紳出身於世代書香之家,祖輩有“文名在邦國、直聲在閭里”的美譽。他從小受到過良好的親職教育,所以詩書文章功底很為深厚。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他考中進士授山東新城縣令。後又遷文登、朝城縣令及雲南武定同知。他當了十多年的七品小官。由於他為官公正廉潔,關心和同情百姓疾苦,深受人民的愛戴。劉大紳竭力任事,政績頗多,有巡撫曾代嘉慶帝朱批“好官可用”四字,嘉慶十年(1805)大紳以母老辭官回到寧州後,有山東新城縣民張萬靈等鄉紳特請人作《遺愛圖》一套十九幅,繪劉大紳在山東各地事跡,以寄託對他的思念之情。為此,《清史稿》特意為他立傳。劉大紳回到華寧後,見城西五里許有一個青龍潭,他便在潭西自建茅屋居住,取名“潭西草堂”,並自號“潭西老人”。嘉慶十八年(1813),雲貴總督伯麟仰慕其名聲,聘請劉大紳去擔任當時雲南最高學府五華書院的山長。據說,在此之前,擔任山長的須是翰林方有資格。他雖是進士出身,但未曾進過翰林院。因此,有的輕薄士子企圖試試他有無真才實學,便乘一達官貴人的小孩子滿月請客之機,邀約數十人去請他寫賀聯。誰知劉大紳博學多才,工詩善書,竟一口氣將數十副對聯寫完,副副寫得秀勁、飄灑、妙趣橫生,令人嘆服!
任職期間
劉大紳在五華書院任山長期間,他以培育治國人才為己任。當時學生們只求應付科舉,不圖成就真才實學,他就以經史詩文教授學生,還親自為學生講課,修改詩文,使學風大變,對雲南及昆明的教育事業,作出了難以磨滅的貢獻。在他的培育和影響下,學生的進步很大,其中尤以旅居雲州(祥雲)的臨川人楊國翰和太和(大理)李於陽、呈貢戴淳、昆明戴炯孫、楚雄池春生最出眾,被人們稱為“五華五子”。大紳親自替他們選訂詩集並作序,命名為《五華五子詩選》。劉大紳的詩歌造詣雖然很高,成就也大,但他從不自滿,直至晚年,仍然虛懷若谷,他曾說:“餘年八十有一矣!學為詩四十年矣!自視之,無一可言詩者”。他的著作有《寄庵文抄》和《寄庵詩抄》二十卷,生前共選刻二千五百多首。他的文章,《清史稿》收有《啞孝子傳》。
抗日戰爭時期,正中書局曾把他的《啞孝子傳》、《東南山中看桃花後記》選入《國中國文》作為必讀課文,頗受當時文人學者的好評和廣大青年學生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