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嗣綰

劉嗣綰 (1762年5月2日-1821年8月23日,乾隆二十七年四月初九日-道光元年七月二十六日),字簡之,又字芙初,號醇甫。江蘇省常州府陽湖縣(今屬常州市)人[1]。劉於義之玄孫,武進西營劉氏第十五世。清朝翰林,政治人物,學者。專長詩、詞、駢文。(清史列傳作年六十歲,無卒年。此從補疑年錄)少穎異,識量過人。早游京師,知名於時。嘉慶十三年,(公元一八o八年)會試第一,卷進呈,帝道:“朕久知其名,可謂得士矣!”廷試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和平安雅,見義無不為。年五十九,丁母憂,以毀卒。嗣綰詩及駢體文,少作多明艷,中年則以沈博排募勝,晚更清遒駿邁,以快厲之筆,達幽隱之思。所著有《尚絅堂集》,《清 史列傳》 行於世。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甲寅恩科順天鄉試舉人。

嘉慶十三年(1808年)戊辰科會試會元。試卷進呈,嘉慶帝閱卷表示:“朕久知其名,可謂得士矣!”殿試位列第二甲第四十八名進士出身。選翰林院庶吉士。

散館,授編修。

以編修充任文穎館纂修、國史館纂修。敕授奉政大夫。

十九年(1814年),入消寒詩社。

道光元年,江蘇魏愛軒中丞聘主東林講席,掌東林書院。

道光元年(1821年),母虞友蘭卒,因過度哀傷而病卒,年六十歲。葬於常州府城東門外定東鄉上城夅。

性格和平安雅,見義勇為。精工詩、詞、駢體文,少年時作品多明艷,中年則以沈博排募勝,晚更清遒駿邁,以快厲之筆,達幽隱之思。

以孫劉曾撰覃恩誥贈通奉大夫、鹽運使銜補用道、湖南辰州知府。《錫金縣誌》有傳。

個人作品

•《尚絅堂詩集》五十二卷

•《尚絅堂駢體文》二卷

•《箏船詞》二卷

•《制藝》二卷

•《尚絅堂試帖》二卷

•《律賦》一卷

•《尚絅堂尺牘》一卷

•《龍泉寺記》

個人生活

•祖父:劉寅賓(1713年-1785年),乾隆九年舉人。

•父:劉汝器(?年-1795年),乾隆四十五年舉人,詩人。

•母:虞友蘭(1738年-1821年),金壇虞氏,乾隆十三年進士虞鳴球之女,著名女詩人。

•嗣綰為長子,有一姊二弟:

•劉琬懷(?年-?年),著名女詞人。

•劉仲釗(1770年-1833年),增監生,詩人。

•劉嗣征(1773年-1799年),邑庠生。

妻室[編輯]

•正室:汪氏,誥封宜人,誥贈恭人,晉贈夫人。浙江樂清縣縣丞汪廷梅之女。

•無側室。

子女[編輯]

有一子、一繼女。

•子:劉延和,乾隆四十七年舉人。

•繼女,適順天府大興縣庠生胡衛生。

師友[編輯]

•拜師翁方綱。

•同門:梁章巨、李彥章、吳嵩梁、陳用光

•詩社:董國華、陶澍、朱珔、胡承珙、錢儀吉、謝階樹、陳用光、周藹聯、黃安濤、吳嵩梁、李彥章、梁章鉅、周之琦、林則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