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歷
1941~1946年 上海交通大學航空工程系畢業,獲學士學位。
1946~1947年 任航空委員會上海器材總庫實習員。
1947~1949年 任資源委員會上海通用機器公司籌備處實習員、設計員。
1949~1952年 任上海通用機器廠設計員、工程師。
1952~1957年 任第一機械工業部上海第二設計分局主管工程師(五級)。
1957~1965年 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液體火箭發動機設計部工程組長、設計室主任、型號主任設計師。
1965~1990年 任七機部一院液體火箭發動機研究所副所長、所長、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
1990年 退休。
1991年 任航空航天工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
2001年4月7日 在北京逝世。
生平介紹
劉傳儒,1922年8月15日出生於江蘇省鎮江縣(現鎮江市)。祖父劉蔚如,曾任滿清官吏,辛亥革命後,在家鄉設私塾授徒。父親劉潤深在交通銀行任高級職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退休在家。1934年以前,他在家鄉私塾讀書,後考入鎮江私立潤商國小。1936年國小畢業後進入鎮江私立初級職業中學就讀。1937年夏,抗日戰爭爆發,舉家赴蘇北泰州避難,年底逃往漢口,取道廣州、香港,於1938年2月返回上海英租界內定居。顛沛流離的逃難生活,對他為富國強兵而渴求知識的願望產生了強烈影響。
求學生涯
1938年夏考入上海私立民立中學。1941年高中畢業後考入國立上海交通大學理學院化學系。1942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軍隊進駐租界後,於1943年去四川重慶,轉入九龍坡交通大學航空工程系就讀。1945年日本投降後,隨學校遷回上海徐家匯交通大學舊址繼續學習。
參加工作
1946年夏畢業。大學畢業後他先在航空委員會上海器材總庫工作,1947年經人介紹到資源委員會上海通用機器公司籌備處任實習員。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通用機器公司籌備處更名為上海通用機器廠,他由實習員改任設計員。1952年底升任為工程師。1953年調第一機械工業部上海第二設計分局金工科任主管工程師,主管上海汽輪機廠(由上海通用機械廠改名)機械加工車間的改建設計。1956 年評為五級工程師。
榮譽
劉傳儒曾多次立功受獎。因對航天事業的突出成績,1984年榮立航天工業部一等功;1985年,他作為研製成功長征三號三子級氫氧發動機的第一完成人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991年10 月,航空航天部批准為有突出貢獻的老專家;同年11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劉傳儒從事航天事業30多年,參加了我國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創建和發展的全過程。他在科學技術上的成就與貢獻緊密地與各種型號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研製成功聯繫在一起,特別是創業開始時期,液體火箭發動機的仿製和自行研製的成功以及低溫氫氧發動機的研製成功,為我國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主要論著
1 劉傳儒,王桁.5D60發動機研製工作總結.五院工作通訊(增刊),1964(7)
2 劉傳儒.工程師的素質與意識(工程師必讀叢書).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92~100
3 劉傳儒.王桁.提高氫氧發動機研製質量的經驗報告.航天工業總公司,1994
4 劉傳儒(推進系統編輯委員會副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航空航天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5
主要貢獻
1984年4月中國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的發射成功,標誌著我國第一台氫氧發動機經過8年研製,正式問世。液體火箭發動機研究所所長劉傳儒為此傾注了大量心血。1977年9月衛星通信工程被列為我國航天事業80年代前期的三項重點任務之一。而運載火箭長征三號三子級氫氧發動機的研製在這一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1979年7月,劉傳儒被任命為液體火箭發動機研究所所長後,開始全面主持氫氧發動機的研製工作。從1976年6月以來,長征三號三子級氫氧發動機經過三年的研製,已經取得了重要進展。但隨著研製的深入開展,許多和液氫超低溫特性有關的技術問題開始陸續暴露,研製工作遇到了很大困難。面對困難,他沒有畏懼,而是和同事們一起帶領科技人員攻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把研製工作一步一步推向前進。例如:1981年夏,氫氧發動機熱試車連續出現漏氫起火故障,影響了發動機研製計畫的順利進行。他和科研人員經過反覆分析和查找,逐步認識到發動機的漏氫起火與其在常溫下裝配,在超低溫下工作有關,是超低溫和液氫的特殊物理性質帶來的特殊密封問題。於是,他發動科技人員對發動機氫路的密封問題和液氫的超低溫帶來的不利因素舉一反三,進行全面分析和研究,然後歸納總結出了防止液氫泄漏的十大綜合性措施,有效地排除了這一故障。
潛心鑽研
1982年,氫氧發動機通過一系列長程試車,進入了研製的最後階段,突然又出現了對發動機破壞性更大的氫渦輪泵轉子次同步共振的技術關鍵。這是一個過去尚未得到重視和認識、難度很大的深層次技術問題。劉傳儒和同事們一起,組織科技人員對次同步振動現象從理論和實踐上作了深入分析,進行了多方案的大量試驗研究。他當機立斷,決定採用一種結構新穎、試驗證明減振效果最好的方案作為改進方案,終於突破了這一難關。他還和科技人員一起解決了燃氣發生器、氫泵前活門等故障,和有關單位一起解決了發動機啟動縮火的故障等。1982年11月,突破了一系列重大技術難關的氫氧發動機順利通過了大推力、搖擺和長程試車;1983年5月又取得了長征三號三子級全系統試車的圓滿成功。至此,我國第一台氫氧發動機已經基本研製成功。
1984年1月29日,長征三號運載火箭第一次執行發射試驗通信衛星任務,但由於三子級氫氧發動機出現了高空第二次啟動的故障,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此時,正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現場的劉傳儒肩負重擔,立即組織參試人員投入了緊張的故障分析。通過大家對遙測、外測等各種參數詳盡研究並作出明確判斷,提出改進方案後,他又和同事立即返回北京,組織科技人員進行緊張的設計,並配合生產和試驗。經過前後70個日日夜夜的連續奮戰,1984年4月8日,改進二次啟動方案後的三子級氫氧發動機再次參加了長征三號的發射,成功地把東方紅二號衛星送入了地球同步轉移軌道。4月16日,衛星定位於東經125°的赤道上空。長征三號三子級氫氧發動機的研製成功,來之不易,它使液氫超低溫技術在中國航天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氫氧發動機的國家。同時也標誌著我國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研製技術躋身於世界先進行列。作為液體火箭發動機研究所所長的劉傳儒,他的名字緊緊的和氫氧發動機聯繫在一起。為了我國第一台氫氧發動機的誕生,他幾乎付出了自己的全部時間、精力和智慧,為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