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儒

劉英儒,1949年4月生,中共黨員,山西省五台縣人。曾任陽泉礦務局二礦黨委宣傳部長、黨委副書記、黨委書記,1994年任陽泉礦務局職工教育培訓中心黨委書記,高級政工師職稱。現已離休。

基本信息

1.1949年4月生,中共黨員,山西省五台縣人。1983年9月至1985年7月在山西省委黨校培訓專科一班學習。入學前在陽泉礦務局黨委宣傳部工作;畢業後任陽泉礦務局二礦黨委宣傳部長、黨委副書記、黨委書記,1994年任陽泉礦務局職工教育培訓中心黨委書記,高級政工師職稱。
2.劉英儒 (1717~1760年),字鳴坷,清濟寧直隸州劉橋(今微山縣劉橋村)人,乾隆初年秀才。 乾隆七年 (1742年),黃河決銅山石林、黃村二口,沖毀沛縣縷堤,注微山湖。濟寧之南鄉劉橋、譚村寺等50多個村莊,沉淪於水中,糧田變成澤國,百姓生活極度艱難。濟寧知州不僅不放糧賑濟,反而仍照樣徵收皇糧國稅,災民背井離鄉,怨聲載道。秀才劉英儒歷來剛直仗義,好為民排憂,心想:“三代之君,與天下共其民,故天下同其憂。己為秀才,民眾之難,其能垂手視之!”決計控告。於是書成控狀,籌集盤纏,徒步到濟寧直隸州,闖進州衙擊鼓鳴冤。連續兩年到州衙告狀,知州看到一個秀才連年為沉糧地苦苦抗訴,不得不親巡災區,目睹所訴糧田變成澤國,亦起惻隱之心,回衙批示:“要我在堂,沉糧地免予國稅。”得了個暫免稅結果。但沉糧地永不納稅,非上奏朝廷決斷才行。
劉英儒回家等候一年余,仍無音訊,決心越衙赴京請命。他在京城輾轉告狀三年,仍無眉目。一個窮秀才為民請命三年的事,不知是那一個衙門上奏皇帝。乾隆帝知道後,甚為驚訝,即“命巡撫部院覆案審理”。至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奉準部覆而竭此案,始克告成”。
劉英儒為沉糧地永不納稅告狀12年,宅田耗盡,功名賣掉,一貧如洗,他身體與精神均遭受折磨,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去世,年僅43歲。家鄉父老為緬懷他為民請命的艱難,刊立《名傳後世》碑,以作紀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