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佛丁

劉佛丁-南開大學教授,我國著名經濟史學家。致力於中國近代經濟史的研究和教學,為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方法的創新和近代經濟史新理論框架的構建做出了貢獻。

人物簡介

劉佛丁(1937.11—2000.4)著名經濟史學家南開大學教授。畢 生致力於中國近代經濟史的研究和教學,為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方法的創新和近 代經濟史新理論框架的構建做出了貢獻 
經濟史學家——劉佛丁劉佛丁,筆名何立思毅福建閩侯人,1937年11月5日生於北京。1963年畢業於南開大學歷史系,留任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經濟史研究室。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1981年起任經濟史研究室主任,1983年起指導中國經濟史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1990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批為中國經濟史專業博士生導師。1991年起任中國經濟史學會理事,1993年起任中國經濟史學會近代經濟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1985—1988年任《南開經濟研究所季刊》主編。1988年起任《南開經濟研究所年刊》主編,1990年起任《南開經濟研究》主編。他還先後擔任南開大學經濟史學科學術帶頭人、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學位委員會主席。

著作及成果

劉佛丁畢生致力於中國近代經濟史的研究和教學工作,是國內外知名的經濟史學家,為中國近代經濟史的繁榮與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治學嚴謹、紮實,雖然他天賦聰穎,但依然勤奮好學,從默默無聞地蒐集資料做起。他的學術生涯大體上循著由典型企業、村鎮——行業、部門——對近代中國經濟作巨觀分析的軌跡。20世紀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中期劉佛丁參加了南開大學與開灤煤礦合作進行的開灤煤礦礦權、工資及工人生活水平的調查和有關資料的整理工作,參與編寫了《舊中國開灤煤礦的工資制度和包工制度》、《舊中國開灤煤礦工人狀況》等著作。1978年劉佛丁參加了由許滌新和吳承明主編的《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史》的研究,承擔新民主主義時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部分的編寫工作。在此,他還主持修訂了《中國近代鹽務史資料選輯》(四卷)。在他參加和主持的上述課題研究中,對近代中國工人階級貧困化和勞動力市場的形成、民族資本的積累和集中問題,以及近代中國的鹽政等問題的研究上取得了有影響的成果。
 

最大貢獻

 劉佛丁對中國近代經濟史學的最大貢獻是:他集中近10餘年的時間,傾注全部心血和精力,以全新的方法構建了用經濟學理論研究中國近代經濟史的理論框架。劉佛丁學術視野開闊,有著獨特的學術個性和豁達的胸襟,對新的思想、新的研究方法所持的開放精神,在國內外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他在從事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之初就深感對研究領域的巨觀了解和理論準備的重要,雖然他是歷史學出身,但自進入經濟研究所工作以來就注重經濟學理論的學習和提高。1987年5-8月他應邀赴美國賓州大學講學,更感到中國經濟史學研究在方法論上與國際同行的差距。他對新的理論和研究方法孜孜以求,注意跟蹤經濟學和其他社會科學理論的進展,大膽借鑑吸收西方最新的理論成果。他認為:“經濟史研究的創新、發掘和整理資料的作用固然不可忽視,但更重要的還是理論和方法的引進、套用。因為無論是資料的選擇和編輯,還是數據的歸納和重組都是要在某種理論和方法的指導下進行的。”“在熟練掌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論和經濟學理論的同時,不斷引進世界各國經濟學和其他學科的理論和方法,用於分析我國的經濟史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只有藉助於不斷發展的理論和手段,才能打開眼界,開闢研究的新領域,找到解決問題的新
途徑,提高經濟史研究的水平,使認識得以深入,賦予這一學科以活力和生氣。”他還認為“呼喚新的理論和方法固然需要,但不能止於介紹和引進,更應著力於套用,以求有所發現。”(《經濟史學創新的關鍵在於新理論和方法的引用》)他不僅是新理論和新方法倡導者,更是一個身體力行的實踐者,為開拓中國經濟史學的新境界立下了篳路藍縷之功。他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還完成了長達14000字的論文《齊波拉經濟史學思想評述》。他主持完成了多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和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項目,主持編寫了《中華文化通志·工商制度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