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歷
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北上抗日選遣隊連長。參加了閩沂贛蘇區反“圍剿”和皖浙贛三年游擊戰爭。後任新四軍第二支隊營政委、江南挺進縱隊團參謀長、浙東遊擊縱隊參謀長,華東野戰軍師長。參加了黃橋、宿北、魯南、萊蕪、孟良崮等戰役。建國後,任華東海軍後勤副司令員。1952年畢業於軍事學院。後任東北公安部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石家莊高級步兵學校副校長、浙江軍區副司令員、浙江省軍區顧問。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生平介紹
劉亨雲,江西貴溪人,1913年出生。1929年參加紅軍,曾在紅21師當過連長,粟裕任紅七軍團參謀長時,劉亨雲在粟裕身邊當參謀。1935年1月,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在江西懷玉山戰鬥中失敗,當時劉亨雲是先遣隊1團連長,他率領一個連奉令占據制高點,保證主力側翼安全,經多次擊退敵人進攻後,失去了與上級的聯繫。他帶著五六十人突出了重圍,找到了部隊。在堅持浙南叄年游擊戰爭中,劉亨雲兩次與部隊失去聯繫。一次是因為腿部受傷,被安置在民眾家中養傷,傷愈後在松陽縣玉岩區一帶組織農民游擊隊。後來游擊隊被敵人打散,叄個紅軍只剩下劉亨雲一人,1936年冬,粟裕通過地下黨組織才找到劉亨雲隱蔽的地方。第二次是1937年2月,敵人集中四十叄個團的兵力向浙南我軍發起拉網式進攻。粟裕帶領百把人的一支隊伍在青田、泰順一帶與敵周旋,後來粟裕又兵分兩路,粟裕自率一路,閩浙軍區政治部主任劉達雲、衛生部長張友坤率另一路,粟裕指定劉亨雲具體負責後一路的軍事指揮。劉達雲、張友坤藉口“人多目標大”,強令部隊再分散,劉、張帶領一部分人投敵,劉亨雲帶領五個人在荒山野嶺堅持了一個春夏,終於與粟裕會合。1942年6月,擔任新四軍1師1旅1團參謀長的劉亨雲被任命為浙東遊擊縱隊參謀長,派往浙東建立根據地,這裡正是劉亨雲在叄年游擊戰爭中浴血奮戰過的地方。他在浙東多次指揮對日軍作戰,使浙東遊擊縱隊聲威大振。“忠義救國軍”艾慶璋部企圖消滅劉亨雲部,劉亨雲在謝家塘打得艾慶璋割須而逃。1948年擔任華東野戰軍1縱3師師長的劉亨雲在豫東戰役中第叄次負傷,子彈打中了劉亨雲的右肺,粟裕打電報給軍委總部,總部派了一位加拿大外科醫生給劉亨雲動了手術。建國後,劉亨雲任華東海軍後勤副司令員,1952年畢業於軍事學院。後任東北公安部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石家莊高級步兵學校副校長、浙江省軍區副司令員、顧問。劉亨雲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1992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年去世。
事跡片斷
在反“清剿”開始不久,浙西南特委副書記楊乾凡,帶領一支游擊隊(屬松遂游擊隊)駐守在玉岩一帶。這支游擊隊共200餘人,只有楊乾凡、劉亨雲和一個叫“鉛(音“沿”)山佬”(江西鉛山縣人)的3個人是老紅軍,其餘都是農民赤衛隊員。部隊裝備只有一支短槍和一支步槍,其他人都使用大刀和長矛。當敵人重兵壓境時,他們研究:如果同敵人強大兵力硬拼要吃虧,決定避實就虛,撤離根據地,突圍出來向龍(泉)、江(山)、浦(城)方向轉移,打算去找挺進師主力部隊。經過一晝夜不停的奔走,在到達王村口時,不料這裡已被敵人占領。他們只得繞道轉移到遂(昌)龍(泉)交界的插坑附近一個小山村里宿營。半夜裡突然遭到敵人的猛烈襲擊,農民游擊隊員缺乏實戰經驗,很快就被打散了,其中有的犧牲了,有的躲到大山里去,有的跑回了老家,只剩下楊乾凡、劉亨雲、鉛山佬三個老紅軍,殺出一條血路,朝插坑方向突圍,後來又轉到龍泉縣碧礱與碧源之間的大山里。這一帶同福建省相鄰,山高林密,人煙稀少,比較隱蔽。當地民眾受過閩北紅軍和北上抗日先遣隊的影響,對紅軍有感情。他們三人找到濃蔭深處一戶姓楊的山民家裡,這是一戶窮苦人家,全家四口全靠種苞蘿和香菇為生。楊大叔40開外年紀,熱情接待,安排他們在離家2公里處一個香菇棚里暫時住下,並幫助了解敵情,打聽紅軍部隊的下落。他們就在敵人的眼皮底下,艱苦熬過寒冬,日夜等待機會歸隊。楊乾凡是湖南人,矮而健壯,絡腮鬍子,性情爽朗,在那樣艱苦危險的環境裡,仍然樂觀地給大家講革命故事,把他們三人比作“冷灰里的火星”,總有一天會蹦出來燃起沖天大火,對大家有很大鼓舞,使他們始終保持著旺盛的鬥志。1936年初春時,鉛山佬已等得不耐煩了,有一天他獨自出山往住溪方向尋找紅軍部隊,結果一去不回,究竟是被敵抓去,還是回了江西老家,至今仍是個謎。過了幾天,楊大叔告訴他們,有一支紅軍隊伍到了他家裡。楊乾凡、劉亨雲就急忙跑去相見,果然是第二縱隊的30多個同志。倆人當即決定隨隊伍走,但因來時倉促,除了武器,軍毯、衣服、鞋子等必需品都沒有帶。兩人商定由劉亨雲回香菇棚去拿。可是等劉亨雲一離開,隊伍即遭到敵人襲擊,槍聲大作,待到劉亨雲拿了東西趕回時,隊伍已走得無影無蹤,楊乾凡也跟著隊伍走了。劉亨雲只得獨自一人重回香菇棚住下來。後來,楊大叔認為隱藏的地方已經暴露,在當地游擊隊長邱春風的幫助下,又將劉亨雲轉移到插坑一老農戶程宗章處,在大山里搭了茅棚繼續隱藏下來,由老農的兒子程福林設法給他送飯送菜。劉亨雲在革命民眾的熱情幫助下,一直堅持到1936年秋粟裕重返浙西南找到他才歸隊。劉亨雲在回顧這段難忘的歷史時,深有感觸地說:“如果說我這顆‘落入冷灰里的火星’還沒有熄滅的話,應該感謝那些擁護黨和紅軍的人民民眾,是他們給了我們無限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