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文化

創客文化

創客文化”英文可以說成“maker culture”,“創客”(maker)一詞是美國《連線》雜誌前主編克里斯•安德森創造的英文辭彙,指代根據個人愛好和興趣將創新理念轉變為創意產品的人。“創客文化”是“自己動手文化”的延伸,結合了科技、創新和實踐。

定義

創客文化創客文化
創客一詞來源於英文單詞“Maker”,某百科中對它的定義是:不以盈利為目標,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其實就是一群為追求美好生活而堅守創新、持續實踐、樂於分享的小夥伴。創客的精髓在於“創造”。“創”代表著首創、開創、創立,“造”則代表動手動腦的創造過程。創客們要在行動中發現問題,並努力解決之。如果說創新1.0是以技術為出發點,那么,創新2.0就是以人為出發點、以人為本、以體驗為本的創新。創客既是一個分享、趣味的過程,一種熱血、奮鬥的狀態,更是一種高深的境界——創客們始終堅信,世界將因他們的創意而改變。

創客文化興起於國外,且已發展得紅紅火火。創客運動發起者之一、《Make》雜誌創始人戴爾-多爾蒂(DaleDougherty)曾定義,無論是衣服、科技零件還是其他物品,都是創客們創造或改造的目標。隨著家用級3D印表機日漸普及以及Arduino開源硬體平台的出現,創客們擁有了簡單易學的平台,同時還能快速、輕鬆地搭建起產品原型,這些都拉近了開源硬體與普通人的距離,創客文化由此開始蓬勃發展。

本源

創客文化的本源是黑客文化

ChrisAnderson的《創客:新工業革命》書中非常推崇網際網路引發的社會變革,可是網際網路最早是APARnet,而APARnet則誕生在MIT的TMRC——正是黑客的發源地!因此網際網路從一開始就充滿了黑客文化,或者說現在的網際網路文化其本質不正是黑客文化的現代體現么?!網際網路的開放共享為黑客精神的大幅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並產生了一種新的開發模式,一種不同於傳統“大教堂”式集中開發的分散互聯開發模式——市集模式(參見EricRaymond的《大教堂與市集》),這種開發模式直接導致了Linux的大跨步發展和廣泛套用。而開源硬體和創客群體也借著網際網路和“市集模式”,僅用五年時間就快步發展成熟。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創客群體的產生得益於於開源硬體,而開源硬體繼承自開源軟體,開源軟體脫胎於自由軟體,而自由軟體則凝聚了“黑客文化”;所以簡單說——“創客文化”的本源與實質就是“黑客文化”!,黑客文化的核心價值也依然適用於創客文化,“開放,共享,分權和對技術的崇拜“也應該順理成章的引入到創客群體中來,如果按照這個思路去發展,將Hacker一詞翻譯成“創客”實在是一種討巧又明智的舉動!

特點及內涵

創客文化創客文化
創客文化是一種亞文化,是在大眾文化當中產生的變種文化。亞文化通常植根於有獨特興趣且抱有執著信念的人群,創客正是這樣的一群人——他們酷愛科技、熱衷親自實踐,並且堅信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創客文化是DIY文化的延伸,它在其中糅合了技術元素。DIY文化則是朋克理念與反消費主義的結合,朋克理念通常代表了反叛、反權威、個人主義和自由思維等。由此誕生的創客文化兼有兩者的部分特點,它不認同隨意消費,樂於在現有的資源下創造性的再利用。

創客的興趣主要集中在以工程化為導向的主題上,例如電子、機械、機器人3D列印等,也包括相關工具的熟練使用,如CNC、雷射切割機等,還包括傳統的金屬加工、木工及藝術創作,例如鑄造、手工藝品等。他們善於挖掘新技術、鼓勵創新與原型化,他們不單有想法,還有成型的作品,是“知行合一”的忠實實踐者。他們注重在實踐中學習新東西,並加以創造性的使用。

創客通常有著較強的知識管理能力,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傾向於用線索式的郵件來管理他們的個人事務,郵件列表是其中一個不錯的選擇。有著較為固定的群體,彼此熟識且有穩定的線下聚會則是創客活躍的舞台。創客在其中與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或作品,同時儘可能的展示所有的技術細節。他們在交流中聆聽建議獲取啟發,整合來自不同知識領域的創意是他們的長處所在,所以通常的創客作品中有很多跨界的合作,許多都是藝術、工程、電子等領域的整合。他們熱衷於追求事物的本源,對物理化學天文等自然學科抱有極為濃厚的興趣,他們樂於探索原理性的真相,“拆解”也是樂趣的來源之一。Hackerspace、Makerspace以及Techshop等等都是創客經常聚集的線下場所。他們在這裡舉辦Workshop帶領新人進入社區,通過自由的Hackathon來發揮創意、訓練彼此的默契,走出戶外的MakerFaire、BurningMan同樣也是他們自我展示的盛大節日。

平台

創客的社區保持適度的開放,讓來自於各領域的人在尋找到機會的同時也保證社區本身的正常運轉。他們不拒絕任何商業化的可能,甚至他們當中的有些人精於此道。但同樣很重要的一點是,社區在其中必須保持中立,以避免短視的行為將整個社區拖入利益糾葛的泥沼。

賈伯斯當年被吸引至創客亞文化當中,並在其中深刻體會到那些產物乃是人類獨創性的展現而非天上掉下來的魔法物品,它能賦予人極大的自信去深入挖掘並學習和掌握那些看上去艱深複雜的東西。這也使得家釀俱樂部(Homebrewcomputerclub)這樣著名的社區與Apple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繫,更不用提蓋茨艾倫從家釀俱樂部橫空出世創造了驚世的成就。創客群體在目前的世界上迅速擴張,媒體關注的目光也將他們的成長帶入新的高潮,並如同低碳光伏、大數據等等這些數年來反覆熱炒的概念一樣受到追捧。只是當潮水褪盡,真正留下來的人,他才是屬於這裡的人。

爭議

一種媚俗的說法認為,朋克式的反叛和個人主義成為了反消費的動力,而堅持反消費主義幻想的人在商業化大潮中將不堪一擊。那么創客原教旨主義者會這樣宣稱,如果一個人試圖在精神層面而非單純願意動手做東西來證明自己是純粹的創客,他將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場戰役:盡全力善用每一點現有資源而非完全依靠購買,基於現有套用體系高效完成作品以滿足個體需求並懂得如何分享,用自己的切身實踐來告訴這個世界,前者的說法是一派胡言。而其中某幾個腦筋活躍的幸運兒,會在享受創作樂趣的同時發現作品與大眾需求的結合點,繼續投入到產品化進程中,從而完成創客到創業的遞進——何樂而不為呢?消費主義帶來的無節制浪費在循環反覆的創客活動中得以消解至微不足道,而有價值的消費肥沃了這些未來愛迪生們生存的土壤。

中國發展狀況

創客文化創客文化
由於歷史原因,中國沒有產生黑客文化的土壤,也沒有接受這種意識形態的思想基礎,但是人們卻發現創客是可以帶來經濟收益的一種“金飯碗”,於是國內就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拿來主義”。一年多的時間,創客空間在全國主要的一線、二線城市遍地開花,“創客群體”和“創客文化”很快就占領了了流行文化領域,甚至在央視新聞里也出現了“創客”身影,可謂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這種畸形的“跨越式發展”,跨過了黑客文化傳播帶來的文化普及,跨越了開放和共享的實質內涵,跨過了創新的黑客價值觀——“黑客文化”開放的靈魂被剝離,“創新”的精神被棄置,只留下可以產生經濟利益的皮囊。而無奈的是,如果不跨越發展又能如何呢?讓現在的人們接受開源?普及自由開放的意識形態?可謂難於上青天啊!於是“自由開放”不得不棄之,改而使用“分享”、“免費”這樣討巧和具有實用主義的辭彙,於是充滿黑客精神實質和厚重計算機歷史文化的創客文化,在中國就剩下單純一副“免費分享”的皮囊,何其悲哉啊!

一些國內的硬體發燒友發現了國外的Arduino開源硬體平台,就開始加入到創客圈,經過口口相傳、社區文化使中國創客群體的數量與日俱增,加之北京創客空間、柴火創客空間等組織的出現,硬體、軟體和創意人才慢慢匯集成一個大家幫助大家的創客社區,創客文化真正在國內流行起來。現在,北京上海深圳已經成為了中國創客文化的三大中心。作為創客產業鏈最完善的城市,深圳被譽為“創客的天堂”;上海的氣定神閒和不緊不慢則讓創客回歸“本質”;而在北京,創客們則更加追求在跨界中尋找價值,從跨界的火花中邂逅迷人“意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