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原為比利時殖民地,稱比屬剛果。1960年6月30日獲得獨立,國名是剛果共和國。1964年8月改稱剛果民主共和國。1965年11月24日,國民軍總司令蒙博托發動政變後任總統,並宣布成立第二共和國。1971年10月27日改國名為薩伊共和國。1997年5月17日,洛朗.卡比拉領導的剛果解放民主力量同盟的武裝部隊攻占首都金夏沙後,宣布就任總統,並將薩伊共和國易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與中國關係:1964年2月22日,中剛兩國建交。首都:布拉柴維爾(Brazzaville)。全國共分為25個省和1個直轄市。
剛果
國名:剛果共和國(TheRepublicofCongo)
獨立日:8月15日(1960年)
國慶日:8月13日(1963年)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面由綠、黃、紅三色構成,左上方為綠色,右下方為紅色,一條黃色寬頻從左下角斜貫至右上角。綠色象徵森林資源及對未來的希望,黃色代表誠實、寬容和自尊,紅色代表熱情。
歷史
13世紀末14世紀初,班圖人在剛果河下游建立了剛果王國。15世紀起,葡、英、法殖民者相繼侵入。1884年帝國主義瓜分非洲的柏林會議將剛果河以東地區劃為比屬殖民地,即今薩伊,以西地區劃為法屬殖民地,即現在的剛果。1910年,法國占領了剛果。1958年11月成為自治共和國,但仍留在“法蘭西共同體”內。1960年8月15日,剛果獲得完全獨立,定國名為剛果共和國。1961年3月27日尤盧當選為第一共和國總統。
1968年6月31日改國名為剛果人民共和國。1979年3月剛果勞動黨第三次特別代表大會選舉德尼·薩蘇-恩格索為黨的主席,同時當選共和國總統。1984年7月剛果勞動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剛果現階段革命是民族、民主、人民革命。”1990年7月,勞動黨決定放棄馬列主義,但堅持社會主義;主張政治多元化,實行多黨制;放棄勞動黨領導地位。1991年2月25日至6月10日,剛果舉行全國會議,執政的勞動黨和66個反對黨及134個社會團體與會。會議通過了《根本法》,即臨時憲法;決定將國名剛果人民共和國改為剛果共和國,同時恢復使用獨立時的國旗和國歌。
政治
現行憲法於1992年3月15日全國公民投票通過。憲法規定:國家主權屬於人民;實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和半總統、半議會制政體;共和國總統由直接普選產生,是國家元首和軍隊最高統帥,監督憲法的執行和行政機構的正常運轉;總統任命或解除由議會多數派產生的總理及其內閣成員的職務,主持內閣會議;總統有權在徵詢總理和國民議會議長意見後解散國民議會;總理為政府首腦,領導政府的活動並保證法律的執行。
經濟
經濟:以農、林業為主。糧食主產木薯、稻米、玉米,經濟作物有甘蔗、花生、菸草、油棕、咖啡、可可等。開採鉀鹽、金剛石、石油、金、鉛、鋅、銅礦,還有鐵、鋁土、煤等礦藏。森林採伐和木材加工業重要,還有煉油、鉀肥、製糖、水泥、紡織、魚罐頭等工業。出口木材、石油、鉀鹽、蔗糖、咖啡、可可等;進口機械設備、車輛、日用品等。外交
外交:對外奉行捍衛民族獨立、國家主權、睦鄰友好和不結盟政策。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支持南部非洲民族解放運動,維護非洲團結和世界和平。
與中國關係:1964年2月22日,中剛兩國建交。2005年9月,剛果(布)總統德尼·薩蘇-恩格索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人口
278萬(1994年)。有170多個部族,基本屬班圖語系。南方的剛果族,包括拉利族、巴剛果族、維利族,約占總人口的45%;北方的姆博希族占16%;中部太凱族占20%;北部原始森林裡有少數俾格米人。南方講剛果語、莫努庫圖巴語,北方講林加拉語,官方語言為法語。全國一半以上居民信奉原始宗教,約50萬人信奉天主教,20余萬人信奉基督教新教,4萬人信奉伊斯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