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所屬地區: 河南 · 商丘 · 柘城縣文化遺產名稱:刻瓷藝術
遺產編號:Ⅱ-3
遺產類別:民間美術
申報日期:2007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虞城縣
遺產級別: 市
刻瓷藝術
真正的刻瓷(在瓷釉上雕刻)是從清初開始的。據記載,清初,在民間開始有了專門從事刻瓷的行當,但大多以平刻為主,點線構圖等藝術表現力顯得單調、平實,並沒太多引起世人的注意。一直到了乾隆後期,由於經濟的昌盛和統治者文化生活的需要,朝廷特意在皇宮中設定了“造辦處”,專門製造宮廷使用的工藝品。由於當時社會各階層的推崇,鐫刻書法藝術有了進一步發展,甚至已有人能用刀在瓷板或其他器皿上雕刻山水、花鳥、草蟲等,且栩栩如生。這個時期,刻瓷真正發展成為了一門新的瓷器裝飾藝術。在上世紀初,刻瓷在中原地區流傳甚廣,儘管藝術水準參差不齊,但很多民間藝人都掌握著這套瓷上雕刻的本領。 後來,因為戰亂,這門技藝逐漸失傳。解放後,刻瓷技藝已經鮮有人掌握。虞城縣刻瓷藝人申世德等經過多年努力探索,攻克了這一技術難關,使這一歷史文化遺產得到再生和發展。
刻瓷藝術名家
聶仁慧
聶仁慧(1960—)字古墨,號半耕齋主,山東廣饒人。自幼研修書法刻瓷藝術,博採眾長,在繼承傳統碑刻技法精髓的基礎上,又融入了現代刻瓷新技法,開創了我國傳統碑刻與現代刻瓷兩種技藝融於一體的新國技——書法刻瓷藝術。書法刻瓷的藝術創作,是通過藝術家的構思,創作出初稿,然後用刻刀以深淺、疏密不同的點、線雕刻在瓷面上,體現出中國漢字書法線條的韻律和內在精神的一種特殊藝術。書法刻瓷藝術作品的創作對藝術家要求極高,不但要求藝術家具備深厚的書法功底和高超嫻熟的雕刻技藝,而且創作時必須心手相應,成竹在胸,不能有半點差錯,每一筆落下都不能更改。作品刻成,線條流暢,師古不泥,金石味十足,百世不朽,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聶仁慧創作的書法刻瓷作品及傳記被收錄《世界美術大典》、《世界當代著名書畫篆刻家大辭典》、《中國歷代書畫名家辭海》、《中國歷代書畫名家大辭典》、《中國歷代書畫名家精品選集》、《中華民族五千年書畫藝術家國粹通鑑》、《華夏文博覽勝---中國名家書畫收藏》、中國高等美術院校教學範本之《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巨匠大畫冊》等多部典集。刻瓷藝術成果與收藏潤格標準,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ISC2000藝術品價值標準評定,國家文物局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已認定,許多書法刻瓷藝術作品被國內外館藏和個人收藏。現為(國際)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中國當代書畫藝術研究會副會長、(文化部)中國文化藝術城藝術委員會理事、高級書畫師、香港書法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政協書畫研究院研究員、山東省書畫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東營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藝術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