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小便不通

初生小便不通,中醫病名。是指嬰兒出生兩天后,仍無小便的疾病,俗稱“初生兒不小便”。除尿道畸形等先天疾患外,大多由胎熱蘊結膀胱,或胎稟不足,膀胱氣化不行引起。本病相當於西醫學所說的新生兒無尿。

基本信息

名詞解釋

初生小便不通,是指嬰兒出生兩天后,仍無小便的疾病,俗稱“初生兒不小便”。

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西醫學認為,新生兒無尿很可能是由於先天性腎缺如或尿路畸形所致,也有可能是由於腎臟泌尿較晚所致。在通常情況下,新生兒無尿,99%的新生兒會在出生後的36小時內即有了初次排尿,但如果超過36小時還沒有排尿的話,新生兒無尿可以適當的口服糖水或靜脈注射5%葡萄湯液,如果經過上述處理後有尿排出,就可能是腎臟泌尿較晚,但是如果仍新生兒無尿的話,則就可能是腎缺如或尿路畸形了,新生兒無尿就需要進一步檢查。

病因

初生小便不通多因胎熱蘊於膀胱,或稟賦不足,膀胱氣化不利,或因腎缺如及尿路畸形等所致。

病機

1.熱蘊膀胱:胎熱蘊結於三焦,蒸灼津液,化源不足而尿少。

2.元氣虛弱:先天稟賦不足,元陽虛虧,氣化不足,無以化水而小便不利。

診查要點

一、診斷依據

1.嬰兒出生36小時後仍無尿液排出。

2.X線、B超等檢查可協助明確診斷。

二、病證鑑別

淋證:是以小便滴瀝不暢為主症。石淋還可出現小便中斷。其主要鑑別在於淋證有小便淋瀝、澀痛等症狀。

辯證論治

一、辯證要點

1.辨病因

初生兒小便不通,多與先天因素及孕母體質相關。母體素弱或嬰兒早產,證屬元氣虛弱;孕母素體蘊熱或多食辛辣,證屬熱蘊膀胱。

2.辨虛實

初生兒小便不通伴啼哭煩躁,哭聲宏亮,面赤唇紅,膀胱脹急者屬實證;若伴神疲少力,哭聲低弱,膀胱不脹者屬虛證。

3.辨輕重

本病初起小便不通,小腹微脹,煩躁多啼,其證屬輕;若失治延誤,可見尿液不下,全身浮腫,腹滿喘急嘔吐,甚則抽搐昏迷,其證危重。

二、治療原則

本病的治療以清熱利尿、培補元氣、溫陽利水為主。

三、證治分類

1.熱蘊膀胱

主證:生後小便不通,少腹作脹,口乾,煩躁,多啼聲粗,唇紅,指紋沉紫。

治法:清熱利尿。

代表方:導赤散加減。

常用中藥:木通、滑石、茯苓、燈心草、黃柏、黃連、生甘草梢、竹葉。

2.元氣虛弱

主證:生後小便不通,少腹作脹或不脹,形氣虛怯,哭聲低微,面白唇淡,指紋沉淡微紅。

治法:培補元氣,溫陽利水。

代表方:保元湯合五苓散加減。

常用中藥:人參、黃芪、甘草、桂枝、澤瀉、茯苓、豬苓、白朮。

其他療法

1.針灸療法:取中極、三陰交、腎俞等穴,用瀉法,不留針。

2.推拿療法:逆運內八卦、推四橫紋、清肺經,退六腑、揉陽池,推補腎水、揉小天心,揉二人上馬,清天河水。

3.外治療法:

1)蔥白7根、生薑l塊、淡豆豉90g、食鹽30g,同搗作餅,溫罨臍上,以紗布包紮固定。

2)淡豆豉1勺,田螺10個、蔥1束,同搗爛,用芭蕉調貼臍上。

轉歸預後

若及時治療則預後良好,若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則病情發展或引發變證。

預防調護

1.孕母妊娠期間應保證營養供給,以促進胎兒正常發育;忌食辛熱燥烈炙煿之品,避免遺熱於胎兒。

2.用上述治療方法無效.可講行導尿術。

文獻摘要

《證治準繩·幼科》:“小兒初生不尿者,多因在胎時母恣食啖,熱毒之氣,流入胎中,兒飲其血,是以生而臍腹腫脹,如覺臍四旁有青黑氣色及口撮,即不可救也,如未有青黑色不飲乳者,宜服蔥乳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